第2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研究框架
关于“实质语功能语”,第1章第2节中将进行详述,三宅(2005)将同一形式的“内容语”变为“功能语”现象称为「文法化」(语法化)。本书中将既是实质语又是功能语的词语命名为“实质语功能语”。这是从“实质语功能语”这个词语出发,缩小范围,将变化为功能语的词语限定于实质语,也充分着眼于变化前的语言现象,能够对其体系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这是从语法和词汇综合研究的角度的一种命名。三宅(2005)对「文法化」(语法化)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助词化·助动词化的角度,将语法化大致分为“格助词·接续助词,名词+だ·テ形接续的补助动词·复合动词的后项·其他”这几类。不言而喻,这是日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笔者将三宅列举出来的内容从①—⑥整理成表。(三宅2005:68—72)
表1:三宅(2005)语法化各个形态
①类中是「動詞であったものから固定的形をとることによって作られた」。②类中,「“に”の後接がない場合の方が,文法化の度合いが高い」。③类是「典型的な文法化の例」。④类中,从「補助動詞における本動詞性と助動詞性の間には連続性が存在する」这个观点出发,「補助動詞の分析に文法化の視点を取り入れることには意義がある」。⑤类是「語彙的」以外,「統語的複合動詞の後項は,文法化されたものとみることも可能である」。剩下的⑥类中是「内容語を含む複数の形態が合成されて,助動詞化しているもの」。
①③④⑤类是本书中叙述的“实质语功能语”,①④⑤类的动词以外,只有③类是从原本是名词的词语演变而来。「助動詞化」中,由于语法化现象最为明显的是第3类,而第4类数量集中且贯穿于整个日语教学中,故笔者选中其中「助動詞化」第3类「名詞+だ」中的「ところだ、ものだ、ことだ」、第4类「テ形接続の補助動詞」为研究对象,从共时研究角度,探讨其与现代日语用法的关系。
无论哪种语言,语言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物品、事件的词汇均比较重要,日语的这些词汇「とき、ところ、ひと、もの、こと」中,实质语功能语用法最为明显的当属「ところ、もの、こと」3个语法词汇词,笔者将在本书中详述。由于现代日语中,「こと」不如「ところ、もの」实质语功能语形态更加多样化,例如:「こと」除前接活用词连体形·终止形、名词+の、连体词、ということ、句型「~ことがある·~ことができる·~ことにする·~ことになる」等以及「残念なことに」、命令形结句外,没有其他更多的形态。而「ところ、もの」不同,「ところ」拥有「ところで、ところが、~するところ、~しているところ、~したところ、~たところ(が)、~たところで」,「もの」拥有「もの、ものの、ものか、もので、ものなら、ものを、ものだ」等形态。因此,笔者对「ところ、もの」侧重进行体系性研究,而「こと」,主要涉及其搭配情况的研究。
对于后者,把「ある、いる、いく、くる;おく、みる、しまう;あげる、や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放在一起研究。因为这些语法词汇词既有实质语用法又有功能语用法;所谓即有单纯动词用法,又有补助动词用法。在选择中,对「差し上げる」这样的复合动词予以省略。日语先行研究在论述本书中提到的“实质语功能语”语言现象,例如:所谓补助动词「ある、いる、いく、くる;おく、みる、しまう;あげる、や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这13种语言现象时,分析中涉及前接一个动词与这些“补助动词”的搭配。截至目前,尚没有长词搭配,没有所谓“词块”或“语块”的语料库搭配使用研究。这一点相对我国英语教学还十分落后,因此,笔者的此项研究将填补这一空白。
关于搭配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本书不多赘述。仅想指出的是:笔者参考了三好(2007)(2011)、王·曹(2012)、李文平(2014)后发现,所谓“词块”“语块”(本文使用搭配)研究尚存不足之处。杨(1999)指出了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濮(2003)强调了教学中的类连接、搭配及词块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这些均对日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由于日语是SOV语言,其谓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其具体搭配使用的语料库调查和研究就愈发重要。因为搭配使用频率的高低应该是衡量其使用和学习重要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这样的调查,便于学习者掌握其使用方法和今后的教材编写。同时,长一点单位的搭配学习十分重要,可以使学习者更地道、更准确、更充分地考虑其使用语境,学好日语。相信研究结果对日语教学标准的制定、大纲编写、教材编写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语言教育中语料库的作用之一是语料驱动学习(データ駆動型学習),即学习者自己使用语料库,发现语言用法,持续不断地学习。兰盖克(坪井译:2000)提出了以使用为基础的模式(使用依拠モデル),从认知角度,认为语言习得是现实发话中自下而上(ボトムアップ)通过实际使用习得的过程。
此外,除第1章实质语功能语的体系研究、第2章实质语功能语的搭配研究外,关于日语教学,掌握词汇学习策略、日语学习动机、课程设置及教材研究等均不可忽视,本书将在第3章、第4章中涉及,以期更全面地对日语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
2.研究方法
为使研究更加客观,降低主观性。本书将运用文献研究、语料库、调查等研究手段完成。关于语料库,具体参照参考文献。笔者使用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2011)『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BCCWJ)中纳言进行了调查,BCCWJ检索对象为11种数据,总数1亿多词。通过检索和一定的统计,揭示日语母语使用者语言使用的倾向性规律,分析其作用。其选取方法全书一致。
对BCCWJ的具体选取方法、调查操作规则如下:
(1)中纳言短单位检索语汇素,下载txt文本文档,转成excel。下载下来的txt文本文档转成excel后只显示上限10万个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数据。因为只显示到上限为10万之内的词,而实际情况应该有超过10万的搭配,因此对资料不做百分比的统计。
(2)以节点词“X”为中心,前2+前1+X+后1+后2为一个搭配单位,或者叫跨距。逗号、句号、顿号、括号等为一个单位计算在内,这样便于观察是否结句。与短词(前1+X+后1)搭配研究不同的是,在长词(前2+前1+X+后1+后2)搭配中,助词、助动词、逗句号等同样应成为要考察的对象,算作一个单位。相对于必要成分来讲,它们有可能是附加成分,但也是长词搭配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另外,由于「で」前可能出现名词或形容动词,故「で+所谓“補助動詞”」,只调查其前接1个动词。
(3)搭配资料表格分左右两部分,左侧:以节点词为中心的搭配,排列顺序从上到下分别为共现频次最高到最低的项目。右侧:左侧以节点词为中心的长词搭配的频次,数量由高到低排序。
(4)本书中有关搭配数量的分析少于最后“资料篇”中的数量。“资料篇”选取时,以5的倍数为单位,几乎全部选取出现30次到5次之间的词,选取后列表。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分析时,原则上以总搭配频次5万为分界线,5万以上选到100次,5万以下尽量选到50次的单位。由于有些项目数量的问题,「でいる」选到100次;「てくれる、てくださる」选到50次;「こと、もの、ところ、てもらう、でおく、でしまう」选到30次;「でみる」选到15次等。次数均为数字以上的次数。
(5)由于日语语料库中汉字与假名混用等情况,故「別にみると」「別に見ると」一起计算,数量累加,使用「別に見ると」标示;「頼んで」「たのんで」两个词中,以使用汉字的一起计算,其他动词类推。名词「こと」「ほう」则把使用汉字的词放入以假名标记的词中一起计算。整合到同一个词条下的结果是,使得该词条的使用范围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从而其使用频率也随之增加。
(6)「目(め)」「眼(め)」分别计算。不好把握的单独计算,例如:「よんで」是「読んで」还是「呼んで」,不好区分时,按3个词计算。サ変动词计算成「確認し+て」「確認さ+せ+て」,全部是分开的单位。「ておい+た」,活用后的「た」单独计算。
(7)本书是对现代日语的研究,去除「言ふもの」这样的词。
(8)日语资料中的「、」「,」,以「、」统一。
(9)有些搭配中,「いる」会包含「おる」,「いく」会包含「ゆく」。
笔者对此语料库,按照以上规则进行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