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春绮译尼贝龙根之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前言

《尼贝龙根之歌》是德国中世纪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这部诗作产生于一二〇〇年左右,作者姓名不详,可能是先由艺人们集体创作,后由一个熟悉宫廷礼仪和骑士生活的诗人统一加工修改而成。

全诗共9516行,第一部为“西格弗里之死”,第二部是“克琳希德的复仇”。

尼德兰王子西格弗里是远近闻名的勇士,早年曾杀死怪龙,后又占有尼贝龙根宝物。他爱慕勃艮第王恭太的妹妹克琳希德,想向她求婚。恭太想娶强悍而美丽的冰岛女王布伦希德。西格弗里先帮助恭太打败敌人,又帮助恭太娶到布伦希德,才与克琳希德成婚。十年后,西格弗里和克琳希德应邀从尼德兰王国来到勃艮第王国的沃尔姆斯。布伦希德和克琳希德发生争执;布伦希德发现恭太能娶到她全靠西格弗里暗中相助,她感到受了侮辱,便决心除掉西格弗里。在布伦希德唆使下,勃艮第王恭太的侍臣哈根设计在打猎时杀害了西格弗里。尼贝龙根宝物被哈根沉入莱茵河。

十三年后,为了给西格弗里报仇,克琳希德嫁给了匈奴王艾柴尔。他们在维也纳举行婚礼,随后来到艾柴尔堡。又过了十三年,克琳希德以思念王兄恭太等亲戚为由,劝匈奴王请他们来访。在匈奴国的一次骑士竞技大会上,匈奴人和勃艮第人展开大规模的杀戮,双方伤亡惨重。最后,恭太和哈根被俘,克琳希德要求哈根说出藏匿尼贝龙根宝物的处所,哈根坚决不说。克琳希德先命人杀死恭太,接着又亲手杀死哈根。她的部下希尔德布郎不能容忍克琳希德的残暴,将她杀死。

这是一部凄惨的悲剧,勇士都死了,两个王国覆灭了,尼贝龙根宝物也不见了。

《尼贝龙根之歌》由许多神话和历史传说发展而成。关于神话,在冰岛诗集《埃达》和冰岛散文叙事文学“萨加”里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内容。至于故事,则源于民族大迁徙后期匈奴王国与勃艮第王国的斗争。《尼贝龙根之歌》讲的是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的血仇争斗,实际上却是描写封建社会,其中人物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都是十二世纪的。

西格弗里作为武士之所以威震四方,是因为他占有尼贝龙根宝物,哈根之所以杀害西格弗里,克琳希德之所以利用匈奴王的武力大肆杀戮勃艮第人,都是为了夺取尼贝龙根宝物。因为尼贝龙根宝物是权势的象征,谁占有它们,谁就有权势。争夺尼贝龙根宝物反映了封建主之间的权势之争。

诗中的主要人物在民间口头流传数百年,他们的性格经常变化,最后在这个文字记载的本子里才基本定型。

克琳希德是贯穿全诗的主要人物。她在第一部里是一个温柔贤淑、美丽可爱的女子,在第二部里却变成了一个残忍的复仇者。在挑起匈奴人和勃艮第人大杀戮后,她对哈根说,如果他说出尼贝龙根宝物的所在,她就饶恕他。她为爱夫西格弗里复仇的宗旨变成为了争夺宝物。

勃艮第王恭太是典型的封建主形象。他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功绩,他做国王仅仅是因为他父亲是国王,他的国王是世袭的。初时,他依靠西格弗里打败萨克逊人,又依靠西格弗里娶了布伦希德为妻;后来,朝臣哈根成了他的谋士和国事家事的总管。恭太则饱食终日,作威作福。像恭太这样的封建领主在中世纪的德国随处可见。

哈根对他的主人无限忠诚。他阴险狡诈,冷酷无情。为了主人的愿望和利益,他耍阴谋,放暗箭,杀无辜,喝人血,什么丧尽天良的事都干。他是中世纪德国臣仆的典型。

西格弗里是诗中颂扬的英雄人物。他是王子,但他不图安逸享乐,不贪生怕死,勇于到世上去建功立业;他心地善良,急公好义,肯于为朋友排忧解难;他光明磊落,耿直憨厚,一向温良谦让。无怪乎恩格斯称他是“德国青年的代表”,说“我们自身内都感到同样对于事业的渴望,同样对于习俗的反抗”。

作为口头文学作品,《尼贝龙根之歌》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点:

第一,内容完整。全诗以克琳希德始,以克琳希德终,情节的起伏跌宕无不伴随克琳希德命运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层次分明。全诗共分四大段落,每个段落又包含若干小段故事,每个故事相对独立。一如中国的评话,这都是讲故事的需要。

第三,诗体独特。每节四行,每行中间有一个停顿;每两行一韵,即第一行与第二行同韵,第三行与第四行同韵。这是为了便于民间艺人朗诵。这种诗体称作尼贝龙根诗体,它对后世颇有影响。

这部英雄叙事诗是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的。一八二七年卡尔·西姆克出版《尼贝龙根之歌》现代德语译本之后,始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歌德为这个译本写了书评。歌德和爱克曼谈话时说:与荷马史诗一样,《尼贝龙根之歌》也是健康和有生命力的。

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尼贝龙根之歌》不仅在德国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优秀作品,而且在全世界逐渐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尼贝龙根之歌》是德国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关惠文

一九九三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