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1],吾衰竟谁陈[2]。

王风委蔓草[3],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4],哀怨起骚人[5]。

扬马激颓波[6],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7]。

自从建安来[8],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9],垂衣贵清真[10]。

群才属休明[11],乘运共跃鳞[12]。

文质相炳焕[13],众星罗秋旻[14]。

我志在删述[15],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16],绝笔于获麟[17]。

【解读】

此诗如同李白的一篇诗歌史论,又像他的一篇诗歌革新宣言。要之,他是通过对诗歌史的评论,表达他的诗歌革新理想。由此可见,李白从一开始踏入诗坛,就是一位极富革新意识、历史责任感很强的诗人。李白对诗歌史的评论,观点鲜明。肯定的是《诗经》美刺比兴、关注现实政治的传统和兴寄深微的特点,批评和唾弃的是六朝绮丽之弊。他在诗中用感慨语调、敷陈手法,揭露和叹惜《诗经》正声传统的丢失。既谓“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又说“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不但将汉以前诗风废兴之变,归结为“宪章亦已沦”,并且将六朝诗风一笔扫倒,断言:“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下说唐诗发展情况,看似肯定者多,实际上这种肯定是对唐诗发展方向的选择。所谓“复元古”、“贵清真”、“文质相炳焕”,正是李白对唐诗发展的基本要求。他对初唐以来唐诗沿袭六朝余风是不满意的,但没有明说,只是将其意向包容在对诗歌革新理想的表述中。李白的诗歌革新理想是伟大的,他要像孔子修订《春秋》那样成就一番事业,所谓“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既然“志在删述”,当然会有破有立。即通过总结前代及当代诗歌发展经验,开创新的诗风。孟棨《本事诗》说李白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显然,李白要复兴的“古道”内容之一,即此诗所讲的《诗经》大雅正声言多讽兴的传统(《古风》其三十五亦谓“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朱熹说:“李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底,如首篇‘大雅久不作’,多少和缓。”(《朱子语类》)就此诗全用赋体述评诗史而言,的确显得雍容、和缓。但诗人在“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这一大的诗史背景下来谈其诗歌革新主张,怀着因受盛唐时代精神鼓舞而欲“乘运”、“跃鳞”大有作为的激动情绪来谈“希圣如有立”的壮志,却难掩其自负心态、豪放性情。故此诗是寓豪放于和缓之中,只是豪放得令人不觉耳。

注释

[1]大雅:《诗经》中的一类诗。多作于西周初年,歌咏王政之事。雅为乐调,前人训雅为正,以大雅为正声。

[2]吾衰:语出孔子“甚矣吾衰也”(《论语·述而》)。陈:陈述。《礼记·王制》曰:“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3]王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周室东迁后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一带的民歌。委:弃。

[4]正声:雅正之音,这里指《诗经》的艺术传统。

[5]骚人:指屈原等人。

[6]扬、马:扬雄、司马相如。

[7]宪章:法度。

[8]建安:东汉献帝的年号(196—220)。

[9]圣代:指唐代。元古:远古。

[10]垂衣:指穿着宽大的衣裳,形容无为而治。清真:清纯质朴。

[11]休明:指政治清明。

[12]跃鳞:形容施展才华。

[13]文质:指诗歌的辞藻与内容。

[14]秋旻(mín):秋日的天空。

[15]删述:指孔子删诗和述而不作。

[16]希圣:仰慕、效法圣人。有立:有所成就。

[17]获麟:《史记·孔子世家》说,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鲁国人打猎获麟,孔子认为麒麟被捕获,标志自己生命行将结束,于是搁笔将其修订的《春秋》纪年定于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