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章 第二十七:升学宴(5)
张扬明明写得差强人意,但张有军却大声叫好。
特别是西瓜节这个创意,他频频点头,说是国外有什么番茄节,啤酒节,音乐节,效果很好,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能促进当地消费,还能解决部份滞销问题。
一举三得!
最后更是拍着胸脯保证,只要兴永县接受张扬的建议,西瓜节的筹备宣传和场地费用,他全程赞助。
他这么一说,扪心自问,秦朗心动了。
正所谓死马当活马医,现在这个情况,能找一条路是条路,至少证明政府这一块,在为瓜农们解决销路而作为,而想尽办法。
当然他也清楚,这个所谓的西瓜节,噱头远大于实际意义。
一是筹备需要时间,比如审批,计划,设计,宣传,推广,到邀请,举行,等等之类,要想获得一个好的关注度和实际效果,最起码需一个月往上的时间。
而现在八月份了,再过一个月,地里的西瓜就要烂了。
二也是即使西瓜节举办的十分成功,对于解决西瓜滞销问题也作用不大。想想吧,人大老远跑这里是来玩的,买西瓜?打包回去吗?
就算有组织或瓜贩慈善性采购,那点量,可能还没西瓜节的投入大。
当然无论如何,既然有人愿意赞助,做为兴永县常务副县长,秦朗自然是欢迎的,只要附带条件不要过份,最好不要夹带私货。
张扬的方案,张梅梅也觉得挺好,还提出几点中肯的意见,比如定位,策划,与形像绑定等。就连秦不予,也觉得是个方法,至少比现在束手无策,大眼瞪小眼要好得多。
至于叶成,他不支持,也不反对。
他的想法和秦县长一样,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
在这种大是大非的民生问题上,叶成不会把私人情绪参杂进去,这是眼界和格局的问题。
不过他觉得,自己的方案更好。
叶成的方案被传阅一遍。
先看的,自然是张有军。
张有军开始是斜着眼,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不过两分钟后,他换了个姿势,脸色严肃起来,等把叶成的方案全部看完,他的坐姿和眼神已经变得十分正式与严谨。
看完之后,他又看了一遍,最后竟点点头。
“好!”
“有想法,有创意,有手段,有见识!”
张有军是商人,经商几十载,阅历丰富,识人无数,见过的大小事实在太多,眼光自然是毒辣。
扪心自问,如果非要挑剔,叶成这份方案,当然可能挑出很多毛病。而且做为张扬的老子,立场不同,捧高踩低也很正常。
但是商人的本质,让他暂时放下成见,认真对待。
说句实话,如果不是在这个场合,张有军直接就会把叶成挖到自己公司,委以重任。
人才,哪里都缺啊!
见张有军都交赞有加,秦朗拿过来一看,几分钟过后,眼睛越来越亮,最后一拍桌子,大赞之情溢于颜表。
“我就知道你这小子鬼点子多。”
“那天我就不该放你回去。”
两位大人物的肯定,无疑激起了在座其他人极大的好奇心。
张梅梅看完,秦不予看完,都表示极为认同,并对叶成刮目相看。
“叶成,我没有其它意思,我只是好奇,以你们家的条件,你怎么会有这么超前的想法,以及对人性的精准把控?”
提问的,是秦不予母亲,张梅梅。
叶成不好回答,只能敷衍,说自己喜欢看书,活学活用。
而秦不予则完全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些方案别说想,很多理念甚至都没有听过。
对于叶成,她现在真是好奇到无以复加。
这个男生,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如此优秀?
这一刻,秦不予终于承认,她心动了。
最后,只有张扬死鸭子嘴硬,说也不过如此,里面太多想当然了。
叶成没必要跟他废话,拿起自己的方案,一条一条解释。
“我的方案,主要也是三点。”
“一是主打产品差异化竞争,个性化竞争,附带增值的竟争。”
“二是开拓销售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销售路线。”
“三是通过民间舆论导向,通过道德情感捆绑,让兴永县瓜农的问题,不再只是兴永县的问题,而是全国人民的问题。”
叶成站了起来,拿着的方案,边说边解释,专注的态度,自信的讲解,再加上今天他这一身犀利而又与众不同的装扮,就像在无数老板面前高谈阔论的职场精英一样,魅力十足。
叶成有信心。
在后世,他的方案只能说是烂大街的货色。
但在1999年,在信息还不发达的华国,在经济刚刚起步的阶段,人们能接触的先进经验和信息有限,能想到的东西也有限,能运用的东西就更有限了。
所以叶成这份方案对于他们来说,有些超前。
但绝对实用。
“第一点,所谓的产品化差异化,个性化,以及附带增值,首先看产品本身,其次是人为营造,第三是精准营销。”
“那么先说第一个,咱们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在哪里?”
“没有!”
“西瓜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品种,除了有籽和无籽的区别大一点,事实上并不会影响人们购买。”
“意思就是,我们兴永县的西瓜,并没有特殊性和差异性,没有竞争性。所以要想打开销路,我们就要人为营造,精准营销。”
“举个例子,现在我国年轻人喜欢过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每到平安夜,苹果必然大卖。而卖的最多,卖得最好的,是苹果上有字的。”
“比如一些情话,一些祝福,或者一些图案。”
叶成不记得99年的小县城是否过圣诞节,但他记得很清楚,后世华国年轻人对于这个外国节日的疯狂。
平安夜吃苹果,成了标配。
当然,还有套套和酒店。
“这就是人为营造,精准营销!”
“而我们的思路,便可以以此发展,举一反三,比如马上就是七月初七华国情人节,我们是否可以推出情人瓜?比如高考完毕,马上升学季,可以推出金榜题名瓜,大展宏图瓜?又比如酒席喜宴,推出喜瓜?”
“总而言之,发散思维,以此类推,积极推广差异化竞争,短时间内就可以在全国掀起一场西瓜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