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砖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它历史久远,古代东西方文明皆有使用。有学者在考察土坯与砖筑技术后,对于其中显现的东西方古代文化互动交流的蛛丝马迹给予关注。中国史前居住遗址即有使用土坯构造建筑的实例,而西亚使用未经焙烧的干砖(土坯)的历史更早。土坯经过焙烧成为陶砖,其性状发生的革命性改变,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极其广阔的空间。中国至迟在先秦时代就开始陶砖生产,及至秦汉时期,陶砖品类异常丰富,出于实际需要或技术要求,文字砖、图案砖、装饰砖等成为其中的精品。这些精品陶砖可视为当时社会文明发展的独特载体。
自秦汉时期开始,陶砖制造业日益发达,原因有三:其一,中国悠久成熟的制陶技术,为陶砖生产的发达奠定了基础。其二,建筑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秦汉时期,人们居住的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夯土、木构与陶砖、陶瓦的技术传统。陶砖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制造技术不断提高,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其三,文字与绘画施诸砖上,不仅具有装饰的艺术功用,在纸张使用还不普及的时代,砖面文字、绘画等信息成为殊为难得的文字或图像资料,极大补充了文献之缺憾。这些特殊的文物,为研究文化遗产的年代、性质提供了一手资料,成为考古、文物、艺术史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
自宋代起金石之学盛行,人们注意到砖面文字图案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到清代及民国时期,有更多的文人学者关注陶砖铭文砖画。从20世纪50年代始,中国古代城市考古发掘与研究日新月异,科学发掘整理出土砖瓦遗物进行类型研究、编年研究成为一项基础研究工作。在民间,也形成了一些略具规模的收藏研究团队。据我所见,在民间收藏古砖且开展研究的团队中,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品种之全,专注投入精力者,当推明止堂博物馆。
上海市之西北郊的嘉定有明止堂古砖馆,堂主朱明歧先生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醉心传统文化研究,家藏古籍万卷,对传统古砖早有一定认识。近三十年来,在城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城乡房地产开发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等过程中,古墓葬、古遗址及古城墙中的古砖大量面世而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朱明歧先生视古砖保护如时代之使命、历史之责任。他从全国各地建筑工地的垃圾中、旧村落改建中废弃的房角院围内,抢救下大量文字、图案古砖,迄今已收集了三万多块。这些古砖从考古、历史或文学、艺术角度看,都是十分有价值的。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明止堂建立了古砖研究保护基地,旨在以明止堂为基地推动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与文物保护。我有幸先睹为快,倘佯于明止堂林立的古砖展架行间,亲手触摸千年古砖的文字图案时,无异于直接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从每一块字砖得到保护的故事中,又感受到明歧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挚诚之心。在本书中,编者选择了一百块古砖精品,经研究后刊布,这不但有益于古砖研究的深入、拓展,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对文博考古研究的发展也多有裨益。
素仰朱明歧先生之执着,诚心希望明止堂在探索保护、研究、利用古砖方面成为独树一帜的民间博物馆。值此成书之际,明歧先生求序于我,因深深受到我国民间承袭保护传统文化正能量的感染,尤不能推却。是为序。
2017年10月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