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评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鲁迅在厦大——访问盛配先生

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余凤高同志在盛配先生处见到了鲁迅在厦门大学时拍摄的一张十二寸照片。照片题为“厦大浙江同乡会欢送鲁迅先生赴粤摄影十六年一月”。这是一件弥足珍贵的文物。画面已经褪成暗黄色,有些人像也剥落模糊。然而居中的鲁迅先生仍然清晰可辨。前排左起第五位坐地的一个17岁青年就是盛配。盛配先生今年72岁了。50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这件纪念品,深切地怀念着那位曾经给他难忘教诲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1926年夏天,盛配在杭州安定中学毕业,正准备报考高等学校。这时,鲁迅离开北京南来的消息传开了。鲁迅要到厦门大学任教,在青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当时,从北京大学、青岛大学和南京的金陵大学、上海的南洋大学、河南的中州大学,都有一批批学生转学到了厦大。盛配就是当年慕鲁迅之名从浙江去投考的三、四十人中的一个。

盛老先生现在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鲁迅先生的深刻印象。一天,他到厦大邮务代办所去。在门前,他见到矮矮的穿黄色制服的孙伏园和一位比他略高的中等身材的人也正站在那里看信。当时的信箱是一个一个的格子。学生五、六人合一格,教师则每人占一格。正当盛配在找自己信格时,听到一句带着浙江口音的“普通话”: “怎么,没有周树人的信吗?”这一来,盛配等几个同学便惊异地回过头来,眼前这位穿着那么朴素的人原来正是国学院教授、大文豪鲁迅呀!在此以前,盛配曾多次见他从自己宿舍的窗前走过。那时,大家并没注意,还都把他当作是学校里的工友呢!

对盛配印象最深的还是10月14日鲁迅先生的那次纪念周会上的讲演。

这天一大早,就看见群贤楼的布告栏上贴了一张布告:“明天(十四日)上午九时,将请国学院教授周树人先生在纪念周会上演讲……”吃了早饭不多久,盛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群贤楼二楼的大礼堂,在第一排抢先占了个位置,心想与鲁迅先生离得近些,可以听得更真切些。

周会开始了。照例是校长林文庆主持。林文庆是从美国爱丁堡大学镀金回来的买办文人。每次周会上,他开口闭口总是“Confucius”(孔子),并自称是“现代的孔夫子”。他讲话时,先用普通话,可是说不上几句,便又改讲厦门话,但厦门话仍旧说不多,于是“therefore”(为此),接下去就是通篇的英语,大谈复古,尊孔,解释取自《大学》中的厦大校训“止于至善”,宣扬“君子独善其身”等古训。这次,林文庆恭维了鲁迅几句之后,便叫大家倾耳“听他伟论”。

鲁迅讲话时,丝毫没有专家学者的派头。他不立在讲台后面,而特意站在讲台的左前角,好使自己与学生们更亲近些。鲁迅讲的内容,是“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讲了30分钟。在座的人本来以为教授讲演总是勉励学生勤奋读书,但他讲的却是要大家不要只是一味捧书本;而要关心世事。他的这番讲演,使林文庆在主席台位置上如坐针毡,脸色十分难看,可对于感觉敏锐的青年学生们却引起了深沉的思索。

厦大学生自治会办过一所平民学校,学生是学校工友及周围农民的孩子。这所学校的创办是经鲁迅提议的。学校成立时,鲁迅去那里作过演讲,以后还常常捐款,帮助整修房屋和购置图书。一个堂堂大学教授如此关心平民学校,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在厦大学生中间还有过这样的传闻:学校附近有一爿小店,卖的东西不多,无非是糖果、柚子、文旦之类。店东家是个老太婆,人生得肥肥胖胖的,走路都不大走得动。鲁迅时常到小店去买吃物,逐渐地与她熟悉起来。她那本地“普通话”,鲁迅能勉强听懂一半。老太婆有一个女儿,十五、六岁,看上去聪明伶俐,每天在店里帮着照看。鲁迅很喜欢这个女孩。有一次向店东家说起,应该培养这个女孩,让她进学校念书。老太婆说家里穷,读不起书。鲁迅听了为之十分惋惜。以后便每月给老太婆一点钱,女孩因而入学读书了。从这个传说不难看出,鲁迅处处为贫民子弟着想,这在当时给人们的印象是很深的。

鲁迅对厦大后来越来越不满意,当时甚至称厦大是个“鬼圈”。对于校内现代评论派的人物尤其看不惯。一天,林文庆校长在鼓浪屿笔架山自己的住宅设宴招待鲁迅。在座的除鲁迅外,还有顾颉刚等。顾当时是厦大国学研究院名教授。他是搞考据的,受到胡适的影响较深。在《古史辨》中曾发表过“禹是一条虫”的没有可信依据的议论。这次宴会吃的是西餐。有一道菜是蟹。很大一只青蟹,就盛在一只盘子里。吃时,将壳翻到盘边上,里面切开成一片片的。鲁迅与顾颉刚坐得近。当主人将蟹壳翻转以后,鲁迅不无讽刺地对顾说:“顾先生,你考察考察看,这是什么世纪的东西啊!”一时间坐席上有些尴尬,顾露出了不高兴的神态。

由于厦大学校的腐败,鲁迅终于在这一年年底提出了辞职书,辞去学校一切职务,准备赴广州中山大学。学校当局一再表示挽留,先是由职员送来聘书,鲁迅掷了回去。后来由教务长送来,鲁迅仍不收。最后林文庆亲自上门,但鲁迅仍然拒绝了。1月7日,浙江同乡会要欢送鲁迅先生。这批学生都是跟着鲁迅来厦门的,如今鲁迅要离开厦大了,大家心里自然不免感到依恋和惆怅。那天,他们买了不少饼干、糖果,摆在大礼堂楼上的桌子上。正当布置尚未就绪的时候,鲁迅却早早来到会场,显出很高兴、很随便的样子。在开会致词的时候,坐在鲁迅旁边的年青的盛配叫了一声“周先生”,有点调皮地问道:“我很想问问你,为什么人家要一天到晚地叫你鲁迅呢?”鲁迅指着盛配亲切地答道:“你这个人啊,鲁迅是笔名,用得很多,很久了,人家就叫鲁迅,我自己也叫鲁迅,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啊!”说着便笑了,大家也为鲁迅随和、风趣的话逗笑了。欢送会一结束,同乡会的职员便邀鲁迅先生到楼下摄影留念。鲁迅一点也没推辞,便同大家一同下楼,来到礼堂东北部的空地上拍了照。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张照片始终保存在盛配身边。鲁迅那质朴而又崇高的精神风貌也一直留存在他的记忆之中,永不磨灭。

一九八〇年五月九日

(原载《鲁迅研究资料》1981年第8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