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脑卒中救治要把握好“时间窗”
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救治的关键是早期开通闭塞的血管,挽救缺血组织,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目前,静脉内溶栓是治疗脑梗死最为快捷和有效的方法,静脉内溶栓的“时间窗”是4.5小时,即从发病到溶栓药物开始注入静脉必须在4.5小时内施行。这是因为梗死缺血区的脑细胞呈抑制状态(或称“冬眠”状态),暂时失去了功能,若在“时间窗”内血管再通,缺血区的脑细胞功能是能够恢复的,即脑细胞还有成活的希望;超过这个“时间窗”,梗死区的脑细胞由缺血变为坏死,这时即使血管再通,脑细胞也难以复活。这就是为什么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黄金时间是4.5小时(小脑等后循环梗死可放宽到6小时,甚至可延长至12小时)。
因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时间窗”较窄,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80%~90%的患者得不到溶栓治疗,而在我国不足3%。许多脑梗死患者因不能在“时间窗”内抵达医院而失去救治时机,造成患者终生残疾或死亡。
当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干预治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在静脉溶栓基础上,可在脑卒中中心追加血管内支架取栓术,以获得明显的额外疗效。但限于医疗救治条件的差异,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较少有此机会。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就医条件的限制和患者与家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意识的缺失。临床观察显示,脑梗死患者及其家人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对早期症状(如口齿不清、轻度偏侧、一过性意识丧失等)失去警觉,以为这是小问题,或是机体老化现象,当病情进展时再送医院已失去了救治时机。
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比较及时和到位,大多患者心脏冠脉血流能在“时间窗”内获得再通。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比心肌更敏感,因此脑卒中救治应该更紧迫,但实际救治情况并非如此,脑卒中的死亡率比急性心肌梗死要高得多。
由此可见,要提高脑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除了医院要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家人一定要有救治“时间窗”概念,必须在发病后4.5小时内送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这不仅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也是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