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化聋人”的信念——除了听,我们什么都能做!
传统的病理学观点将聋人群体视作需要医治的对象,聋人被许多人视作听人的附庸,甚至被视为主流社会中可怜无用的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聋人反对用病理学观点来看待自己,反对用“正常人”和“不正常人”这样的二元对立观点来区分聋人和听人。他们认为,聋人与残疾人不同,残疾人因为身体的障碍而不能适应主流社会,但聋人有自己的语言、习惯与历史传统,只是聋人所使用的语言不同——手语是视觉语言,其载体不是声音。聋人与听人之间的区别只在于信息接收渠道和沟通交往方式的不同,聋人应该是文化上的少数族群。聋人之间分享相同的语言和相同的文化,用视觉语言来传情达意;他们悦纳自己,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他们珍视聋人文化,认同这个群体共有的价值观,喜欢生活在聋人群体中,并用独特的语言—手语,与同伴亲切交流。
持上述观点的即为“文化聋人”。“文化聋人”是从文化意义而非病理视角看待听力缺失的聋人。笔者身边也有很多“文化聋人”朋友,他们说:“如果我们能够欣赏彼此生而为人的不同存在,那么也许很多社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不同的环境里,局限和障碍应该是相对的。生活在以听人为主的主流社会中,聋人可以向听人学习口语,掌握唇读的技巧,在自愿的前提下安装助听设备,但这并不意味着和听人相比,聋人低人一等、劣于听人!”
从“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的观点出发,美国的文化聋人进一步提出聋人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聋人群体不属于残疾人群体,而是一个文化群体,是一个有独特语言和文化习俗的族群,就像美国黑人一样。他们虽然不能听,不能说,可是他们却能用眼睛和双手与社会交流,可以用智慧横溢的大脑、活力四射的身躯、健全灵活的四肢、明亮透彻的眼睛,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现如今,国内有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聋人,特别是一些出国留学接受国外聋人文化理念熏陶的聋人,对自身身份有一种沉浸式认同,他们不仅认同、接纳自己的聋人身份,而且敢于对在主流社会中遭遇的种种不平现象做出反抗,发出不平之声,他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听人听到这样的呐喊:“除了听,我们什么都能做!”“我们不需要特殊对待,我们不愿因为聋而忍受歧视,也不愿因为聋而享受特殊照顾!”“我们渴望平等,我们不拒绝善意的帮助,我们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我们鄙视不劳而获,我们靠自己的智慧、勤奋、汗水去赢得荣誉!”
我们认为,“文化聋人”建立明确的身份认同,不是为了将自己与主流社会隔绝,而是希望借此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肯定自己,从而发挥自身所长。我们期待,聋人都能认同自己的身份,找到归属感,同时积极适应主流社会的生活。聋人不仅要与听人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打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群体,而且要积极融入社会并贡献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