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发展研究:海峡两岸暨港澳高校继续教育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复旦大学 徐韶瑛

【作者简介】

徐韶瑛,女,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行政部部长兼院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

本文为2006年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高校继续教育论坛收录论文。

回顾历史,继续教育自100多年前酝酿诞生,并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至今,由于其对社会的巨大贡献,正在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继续教育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下,在几代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努力实践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效益。

目前,关于继续教育的价值,学术界公认的有以下两种学说:从开展继续教育归宿点的视角分析,普遍认同开展继续教育具有四大效益,即人才效益、科技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开展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分析,则认为继续教育具有四大功能,即具有提高人才素质的功能、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笔者认为,不管“效益”说也好,“功能”说也好,从中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一种最重要的教育形式,能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造就各类急需的人才。继续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远见的各国政府和领导者正在把发展继续教育置于日益重要的地位。

一、科学地理解和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战略价值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发展与腾飞的世纪,很多人因此把如今的时代称为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以及应用知识基础上的;生产经营以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为特征;知识已不仅仅是一项生产要素,而是已成为社会生产的支柱与主要产品;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的地位不断上升;企业管理的重点转向科技开发、职工培训以及无形资产增值,企业创造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战略价值就在于能有效地缩小科技人员增长与科技知识增长之间的差距。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知识量的增长呈指数增长规律,就时间而言,大约五年左右就翻一番;而科技人员的数量增长则是呈S型增长规律。因为科技人员的成长有一个职前准备期—适应期—称职期—成熟期的较长的过程,其培养时间大约需要20年。而且随着知识老化周期的不断缩短,一个大学生无论他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多么“新”,多么“现代化”,工作若干年后,都会碰到专业知识过时的问题。因此,仅靠不断扩大从基础教育到普通高等教育的一次性学校教育规模,并提高其教学质量来培养和增加科技人员,解决科技知识增长与科技人员增长之间的矛盾是根本不可能的。

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现代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在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最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以满足知识型劳动者终身学习的需要。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所言:“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而继续教育就是终身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的最高层次。它能提高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掌握广博科技知识的、能够驾驭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人才。

二、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特色化发展的要求

所谓“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而“风格”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组织、一个人的作品、行为等所表现出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等。

第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展继续教育首先是要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特征,与时代前进的脉搏同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步。必须结合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和21世纪人才培训工程,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类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第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高素质和创造性来自于自觉的学习和锻炼,是主动、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结果。时代在呼唤建立较为发达和完善的终身教育制度和体系,以满足人们自觉学习、锻炼,不断汲取知识的需求。这也要求继续教育的管理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学中干”“干中学”,把培训学习与知识及技术的创造、传播和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继续教育的成果及时转化到工作中去,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第三,继续教育要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人员学习的需要。这对指导培训工作、组织教学、提高培训质量等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突出标志。

第四,要充分考虑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个性化以及劳动分散化的多样性特征。个性化以及劳动的分散化,使人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重新回到校园学习,因此继续教育必须把统一性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广开学路,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全方位的继续教育方式。既要有传统的课堂面授,又要有超越时空的新型的继续教育网、把继续教育送入千家万户培训学校——“虚拟学校”,使教学过程模拟在互联网上,使教材上网、图书资料共享,学员在网上选课、学习,教师在网上个别辅导、批改作业,以满足学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1.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化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 认真调查研究,形成明确的办学思想和思路,这是首要的中心任务;

· 制定切合实际的办学目标,这是奋斗的方向;

· 科学的办学策略和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法宝;

·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获得成功的质量保证;

· 具有一定素质的受教育对象群体,是“办学特色”创建的主体,所以也要积极地去开拓,主动地去发展。

2.高校继续教育特色化发展的具体举措

(1)办学特色要有所具体体现,特色项目的选定十分关键。

项目的准确选定既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学员技术能力发展的方向,也决定了学校实施该项目后能否形成“特色”并取得“特色”效应。高校应该依托专业学科优势,依托学校优秀的师资队伍和教育资源以及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力,突出特色,把着力打造系列化精品培训项目作为实施继续教育培训品牌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并争取进一步形成若干品牌项目群,推动继续教育朝着项目精品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特色项目的选定原则:

· 新颖。要及时追踪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确保培训内容的新颖性,为学员更新观念、开阔思路提供有效保证。

· 快速。现代信息社会,寻找和发现热点领域也许并不算太困难,但必须发挥强大的核心研发能力和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迅速地就所感兴趣的热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培训市场竞争中掘得“第一桶金”。

· 前瞻。追踪社会热点问题,并不是赶时髦、凑热闹,人云亦云,而是力求挖掘热点现象背后的本质。独特的办学思想源于对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学习和独特的认识,源于对其他学校先进经验及本校办学实践的深刻反思。那些只求“四平八稳”的办学者是不能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的。

· 客观。要客观地分析本校的办学实际及条件和经验,以及校外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包括目前可利用的和待开发利用的校外教育资源,充分争取一切可以为己利用的优质资源。

(2)强化质量观念,规范流程,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 内容要新,方法要活。继续教育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发展趋势为重点,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中强调“新”和“用”。

教学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是培训的核心,须改革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可采用开课面授、专题讨论、实地指导、启发式研讨、案例教学、电视声像教学等多种形式施教。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员工主动、独立思考,培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可采取自学、辅导、研讨、交流、考察、咨询等方式。在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上强调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并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跨越时空的资源共享,这也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培训手段及方法上,新技术的运用使培训效率更高。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必然要突破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培训过程。

· 组织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开展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办学资源,尤其是举办继续教育最需要的一流的师资力量,通过内请外聘等方法,逐步建立继续教育优秀师资库。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做到:①可采取内聘外请,专兼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来选拔一批优秀教师从事继续教育工作。②抓好教师培训,及时解决知识陈旧、老化的问题,通过短期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③完善考核制度,对教师实行聘任制、考核制,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相对稳定。出色的培训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需要具备出色的表达能力、高超的讲课艺术。项目组在长期的实践中,应对教师擅长的课程、授课的特点、学员的反馈意见等进行系统跟踪和分析,及时进行调整,逐步形成结构合理、规模适当、能力较强、水平高超的师资库,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 注重可持续发展,重视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项目研发推广队伍。

面对培训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建立一支项目研发和市场推广队伍。这种项目研发不同于专家学者对课程细节的深入研究,而更多地侧重于对客户需求的领悟和对课程框架的设计。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促进项目在各地的推广,形成独具特色的培训品牌;始终保持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把培训项目做深做强,并及时针对客户的实际需要,提供整体培训方案,以增强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市场核心竞争能力。

· 精益求精,聘请专家顾问对培训课程深入研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为特色项目保驾护航,使之永葆青春。

此类专家既可聘请来自院系的教授,也可聘请来自政府的高级官员,或者来自大型企业的公司老总,从项目立项、课程设置、推荐师资等多个环节指导项目的运作。实践证明,这对项目的整体建设有重要作用,能使培训项目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具有优势的办学特色。

(3)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和合作。

继续教育的开展必须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学校要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和社会紧密结合,尤其要和企业紧密结合,相互合作,相互促进。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城市的著名大学都在校园附近兴建科技园区,大企业和高等学校在继续教育方面合作办学已成为大学和企业加强合作的普遍形式。发展继续教育必须打通与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当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一般可分为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三种层次。目前实际操作的,主要还停留在第一和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素质培训仍处于萌芽阶段。但是笔者认为,企业今后应该也必将越来越重视对员工价值观、人生观、企业理念等方面的素质培训。

继续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它既可以独立办学,也可以联合办学,甚至积极拓展与海外培训机构的合作;既可以依托一所大学,也可以发挥系统优势,在实际办学中形成规模效益。大规模的培训活动是继续教育提高社会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在较短时间内为国家和社会解决紧缺人才的卓有成效的办法。

综上所述,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球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努力探讨继续教育内在的规律,办出各自的特色。这也是国家发展继续教育指导方针所要求的,并以此实现一个地区办学特色的多样化,实现异彩纷呈的中国继续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丁颖海.知识经济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04(4):6-7.

[2]杜汪洋,赵莎.新形势下继续教育方式方法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5(7):61-62.

[3]李森林,朱广慧,马永斌.突出特色,打造系列化精品培训项目[J].继续教育,2004(10):33-35.

[4]唐景莉,翟博.适度超前:中国教育的新发展观[J].发展,2005(5):31-32.

[5]赵丽敏.形成办学特色,推进素质教育[J].素质教育研究,2003(9):18-20.

[6]朱罡.在全新观念指导下开展和发展继续教育的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3(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