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发展研究:海峡两岸暨港澳高校继续教育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世纪高校继续教育的特点、重点和难点分析及对策

浙江大学 胡平洲

【作者简介】

胡平洲,男,浙江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外联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继续教育研究。

本文为2012年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暨港澳高校继续教育论坛收录论文。

一、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工程师为了工作的需要再进入大学更新知识等活动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继续教育,美国称之为继续工程教育。其基本含义是专业工作者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等随着工作环境和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的改变,急需进行知识更新所需要的重新学习和训练,其组织者往往是大学或者专业工作者协会,只关注知识技能的更新而与学历脱钩。继续教育也被定义为大学后的专业培训与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的今天,继续教育不再是学历补偿教育,大学后的培训与教育才是其应有之义。因此,本文所指的继续教育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基本内涵是相同的:大学后的、面向成人的、基于专业知识技能更新的一种教育形式。21世纪的高校继续教育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全球视野下发展继续教育

首先是全球参与竞争的继续教育。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发达地区参与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除政府完全出资的教学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因此继续教育是一种基于市场的服务,应该而且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及公平竞争的机制来确立其基本运行方式。

据估计,目前我国各种培训机构达20万家,高等教育培训机构近3000家,中等教育培训机构700家,除民营的2万多家以外,其余的均以外资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出现。我国3000多家高校的继续教育所面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目前,在IT培训、外语培训和管理类培训中,中小型培训机构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民营的不少培训机构也已经成为巨型航母,纷纷成为上市公司,如新东方、安博、环球雅思、学大等11家教育培训机构在海外上市。高校继续教育的优势地位相当明显:占有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师资、场地、资金等;高校长期从事继续教育行业,具备比较系统的知识技能;高校的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又是其他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所不具备的。尽管如此,机制不灵活、体制不健全成了高校继续教育参与市场竞争的短板。外资的优质教育培训机构更具有品牌优势。全球视野下的继续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和遵循优胜劣汰原则的。

全球视野下发展继续教育,还需要考虑技术变革的全球性态势。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产生的革命性变化必然对继续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继续教育本身需要新技术的支撑,继续教育的内容要具备前瞻性。全球视野下的继续教育还必须考虑文明之间的对话。不同文化的国家在全球化影响下,需要在接纳全球文化与保存本土文化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2.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继续教育

一个人在学校接受的是最基本的教育,人才的成长过程最终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人的一生。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教育的价值取向也从社会需要转向更为基本的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人力资本投资转向生存消费观是终身教育最为根本性的变化。我国要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就是以教育的经济价值取向为依据的。认为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来看,教育无疑是极具投资价值的。通过教育能够快速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生产效率。国内通过对武钢的员工培训的研究发现继续教育投入和产出比为1∶12。也就是说在员工培训中投入1元可以得到产品或服务增值12元。这样的结果使得企业舍得在员工的培训上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教育和培训的消费取向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得以确立。个人意识到通过学习和培训能拓宽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闲暇教育能提升自身身心健康、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学习和培训不再是企业的专利,而是员工自身发展和提高的需要。继续教育作为一种个人消费的观念也逐步得以确立。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消费中居于前列的就是食品、居住和学习。

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继续教育就要求继续教育除新技术新知识等专注职业能力提高的内容外,也要在个人娱乐、交际能力、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等方面予以同样的重视。使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将是继续教育成功的核心。终身教育所提倡的人人学习理念也使得企业不能再依靠少数精英员工的在职进修来保持竞争能力,而是需要所有在职人员能终身更新知识和技能,并成为不断学习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看,继续教育要面向全社会所有的人群,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因此,继续教育应该是全民的教育。

二、高校继续教育的重点及难点

在上述两个大背景下发展高校的继续教育,就要求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参与继续教育的市场竞争,又要突出重点,使优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高等学校作为全社会的知识高地,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师资和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及海量的科研成果。同时,高校又承担着传承与创新社会文化和知识、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继续教育的重点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特点来展开。

1.高校继续教育要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中的六类人才培养为重点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国家整体人才培养规划,要求今后十年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通过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高校继续教育可以而且也应该在六类人才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党政人才培训中,国家已经建立了以中央党校、国家高级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等为核心,辅以13所中共中央组织部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体系,以适应大规模培养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的需求。应该说,13所高校均为“985”学校,基本涵盖了国家经济和社会重大发展战略所需要的社会发展模式与社会管理改革、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先行先试地域。此类高校在党政人才培训方面承担了重要的任务,应该是这些高校继续教育的重点。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西部开发大战略中,浙江大学依托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和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人才。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在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建立适合当地经济建设的人才智能梯级结构,在培训观念、办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拓宽思维,支持和鼓励对西部人才的培养,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一步拓展培训地域和行业领域,加大对西部人才培养的力度,为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自1999年以来,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已为西部16个省(区、市)培养了1.8万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在新农村人才培养方面也建立了“湖州模式”,以面向农村、发展农业、造福农民为己任,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农业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还承担了国家商务部委托的“反贫困国际高级研修项目”和加拿大CIDA委托的“农产品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修项目”等项目,受到国内外的瞩目。

基于高校知识高地、人才高地和优质教育资源汇聚的特点,各高校理应以国家的人才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重点,开展六类人才的培训工作。

2.高校继续教育的难点问题

高校继续教育的难点问题和整个继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相关。许多研究表明,目前管理体制不顺、协调机制不畅、立法状况滞后等情况制约着继续教育的大发展。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归国家人事部主管,但实际操作起来各行业之间相互分割,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如继续教育的学分、继续教育的形式、继续教育机构的审批和设立、继续教育费用的分担机制等均没有具体的要求。继续教育的健康成长需要有统一的协调机制,同时也急需终身教育法的出台。立法缺失和公共政策研究缺乏,使得政出多门,无法对继续教育工作建立约束性条件,阻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三、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大发展的对策

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贡献力量》的讲话精神,我国高校的继续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一方面是源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布局、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目前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社会公平的要求,更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面临这样良好的战略机遇,高校继续教育首先应采取品牌化发展策略,通过专业化建设和优秀团队建设,做精做细;通过校友工作和受训学员回访等增加学员对学校的认同感;最为关键的是以品牌来吸引受训人群。

其次,应加快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适时推出适合云计算时代的、以泛在学习理念为指导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为中心的新型继续教育培训模式。通过管理提前,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

第三,高校继续教育大发展还需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推进地校和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快继续教育校外资源的拓展。据估计,继续教育市场达2000亿~3000亿元,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在该领域继续占据绝对优势,但高校本身随着各项事业的开展,也面临办学空间紧张的问题。因此,应通过地校合作的形式以及与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为继续教育争取更大的办学空间和更多的社会资源。

总之,高校继续教育机遇与竞争并存,承载的使命艰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校继续教育一定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