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逐步转向自动化与电子化。在对生产系统进行科学配置以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中,工业工程师们认识到“人本位”逐步成为制约生产管理进一步优化的瓶颈。生产管理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人体状态和生产状态信息,如果我们过于关注生产设备的设计,而忽略人本身在生产过程中情感或疲劳等心理负荷状态的变化,其结果必会影响员工的外在行为表现,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管理的优化,进而极大地影响工业工程的系统化进程。这也更加违背了工业工程中生产管理最初的设计理念:想“让机器服务于人”,成了“让人服务于机器”。因此,生产效率提升过程中员工的心理负荷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结合已有研究,为进一步推进生产效率相关研究进展,本书重点关注和解决以下三方面研究问题:(1)人的心理负荷(情绪、心理疲劳等)对生产效率是否有影响;(2)人的心理负荷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背后的神经科学和生理科学机理是什么;(3)人的心理负荷如何应用到生产管理实践中以人性化提升生产效率。
本书共由八个章节构成:
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包括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书框架。
第二章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本章主要对工业工程定义及理论发展阶段、生产效率定义及相关理论、行为反应相关的生理和心理指标、行为反应中的情绪问题、效率相关的疲劳负荷问题、动作研究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
第三章对以往研究做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的构思设计。依据以往研究现状,总结其中的研究局限,并进行本书的整体设计,形成四项子研究。
第四章(研究一)研究了基于问卷方式的情绪状态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本章节探索心理负荷因素(情绪)是否对生产线上员工的生产效率有影响,并筛选出能够影响生产效率的情绪维度。
第五章(研究二)研究了基于ERP实验的情绪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本章节内容使得人们对心理负荷影响生产效率机制的认识由生产效率的宏观层面深入到操作反应效率的微观层面,从行为科学层面深入到神经科学层面。本书研究基于ERP实验取得N2、P300和LRP三种脑电成分的活动特征,并将其与外在行为表现相结合,从而使人们深入和综合地掌握心理负荷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机理,也为后人对生产效率相关问题认知层面的研究提供了探索性的铺垫。
第六章(研究三)研究了基于physiograph的心理疲劳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本章节内容从心理负荷量的积累角度切入,采用生理测量方法获得了EEG(包含θ、SMR、β和γ频段)和EMG的活动特征,从生理科学的角度考察了心理疲劳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影响背后的生理科学机理。同时,结合价值工程思想与模型,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心理疲劳负荷的人性化衡量生产效率的测度指标——神经效率,以衡量基于心理负荷的生产效率。
第七章(研究四)研究了基于案例分析的心理负荷在标准作业流程(SOP)动态优化中的应用。本章节内容将动素分析技术和生理测量技术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心理负荷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了生产管理中SOP动态优化的方法。SOP动态优化时,综合考虑与动作实时对应的心理负荷状态变化,在保证适度心理负荷的基础上进行动作调整,从而从动作分析微观角度探索人性化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即探寻效率提升和心理疲劳缓解的有效平衡点。
第八章得出了研究总体结论并提出了未来展望。本章节主要包括整体结论、理论贡献、实践建议和未来展望。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能顺利出版,特别感谢恩师马庆国教授的指导。由于作者时间、精力以及本身水平方面的限制,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遗漏之处,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我将在未来的研究中重点关注与解决。另外,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广泛吸取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参考和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这些均为本研究的起点,谨向有关专家学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尚倩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