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高校里从事一线教学十余年,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从刚进校的新生到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都有。由于课程的改革和培养方案的变动,一门数据处理课程给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和研究生都讲授过,包括已工作后又重返校园的在职硕士研究生。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课程中所展现出的思维表现各不相同,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年龄差异让我感到惊奇,使我逐渐对一些问题产生了兴趣:到了成年期,人的思维是否还会发展变化?如果会,那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会烙刻在人的大脑上?教育、工作经历等是否会影响这种思维的变化?……反思自己上大学、读研和工作各个时期自身思维的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奇妙而又值得研究的课题,于是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JCJY04YB)的资助,本著作就是此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
许多人都熟知皮亚杰所提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即个体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根据皮亚杰的实验研究结果,个体思维在青少年时期(约12、13岁)便已达到形式运算阶段,那么从青少年到成年以及漫长的成年阶段,个体思维是否会有变化?是否存在超越形式运算阶段的第五个思维阶段?这些问题我们在皮亚杰的理论里都找不到答案。许多持毕生发展观的心理学家,例如辛诺特(Sinnott)、拉鲍维维夫(Labouvie-Vief)等都认为成年期仍然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时期,个体的思维在成年期仍然会有所发展,形式运算阶段并不是个体思维发展的最终阶段。此外,他们还认为,为了解决成年期所面临的大部分情境不确定性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等问题,个体在成年期会发展出一种更灵活、更开放、更思辨、更具适应性的思维,这种思维在本质上有别于形式运算思维。这种思维是在形式运算思维之后发展起来的,于是便称之为后形式运算思维或后形式思维。
本著作围绕着成年期后形式思维的发展展开论述,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成人后形式思维的理论基础以及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共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了后形式思维概念的由来和含义。第二章介绍了反省判断模型、普遍阶段模型等具有代表性的后形式思维的阶段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三章介绍了后形式思维心理发展机制的两个模型:相对后形式思维和动态整合模型。第四章则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与后形式思维有关的大脑加工模型及相关脑区。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章(第五章),阐述了作者所做的实证研究的思路和构想。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这几年来围绕着成年期后形式思维所做的一系列实证研究。第六章介绍了作者所做的一个后形式思维发展的实证调查,主要探索后形式思维发展的年龄趋势,以及性别、教育水平、工作年限等变量对它的影响。第七章包括三个具体实验,这些实验通过改变情绪、自我等相关变量,探讨形式运算思维和后形式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差异。第八章介绍的是利用fMRI技术进行研究的脑成像实验。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对所做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可开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著作的完成,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国鹏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申继亮教授,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诲鞭策着我在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道路上不断前进!在写作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结论,谨此一并致谢!同时也要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全体人员和阮海潮编辑为本书出版所做的辛勤付出!
后形式思维在成年期的发展变化及其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此问题的研究著作在我国不多,希望本书能为成年思维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添砖加瓦。由于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的局限性,书中难免会有许多不足,恳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周丽清
2017年2月10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