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发展报告:蓝皮书(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金融经济运行综合报告

第一章 2015年度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15年,面对经济金融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浙江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满足新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实现了金融平稳健康运行,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48.9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一)银行业稳健发展,积极适应新常态

2015年,浙江省银行业呈现稳健发展的态势,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回升,市场竞争更为充分,结构指标趋于优化,金融市场创新活跃,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1.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小幅上升,质量效益指标基本平稳。2015年末,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总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2.8%和13%,增速均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受不良贷款拨备增加、利差收窄等因素影响,银行利润总额趋于下降,2015年税后利润584.9亿元,同比下降33.1%。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平稳,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等主要指标处于合理水平。(见表1-1)

表1-1 2015年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数据;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他”包含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

2.存款增速回升,波动幅度减弱。2015年,受企业投融资需求回落、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以及P2P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暴露等因素影响,企业和居民资金回流银行体系趋势较为明显。年末,浙江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0302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升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存款8704.7亿元,同比多增3544亿元。存款偏离度管理和规范同业业务监管政策实施以来,存款冲时点现象有明显改观,季度、月度间存款增长更趋均衡。(见图1-1)

图1-1 2014—2015年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3.贷款增长合理适度,信贷支持重点突出。2015年末,浙江省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为7.1%,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为4957.5亿元,同比少增785.9亿元。贷款少增主要受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影响,如还原2294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因素,贷款实际同比多增1508亿元,同比实际增幅为10.3%。(见图1-2、图1-3)

图1-2 2014—2015年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图1-3 2014—2015年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信贷期限和投向结构优化。2015年,人民银行发放支小、支农再贷款144亿元,办理再贴现116亿元。年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950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0.6%,较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积极支持居民普通住房消费,全年新增个人购房贷款1823.6亿元,是上年增量的2.8倍。金融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支持加大,科技和文化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3.7%,高于全部贷款增速9.6和6.6个百分点。

4.贷款利率明显回落,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人民银行5次降息,并强化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定价,有力推动了融资成本下降。2015年浙江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3%,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其中,12月利率为5.82%,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民间借贷监测利率为19.5%,较2014年、2013年、2012年和2011年分别下降2.2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见表1-2)

表1-2 2015年浙江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存款定价趋于差异化。2015年,全省有72家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同业存单5543亿元,为上年发行量的4.9倍。68家法人金融机构获大额存单试点资格,其中27家机构已发行大额存单223亿元。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全省存款市场运行平稳,定价行为较为理性,挂牌利率基本在基准利率1.1~1.4倍,实际利率总体不超过基准利率1.5倍,差异化定价、差异化竞争的格局初步显现。(见图1-4)

图1-4 2014—2015年浙江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5.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两家试点民营银行开业。政策性银行在浙分支机构改革启动,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稳步开展。民营银行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温州民商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相继开业。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推进,全省已有40家机构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全省10个县(市、区)被列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4个县(市、区)被列入农房抵押贷款试点。

地方金融改革试点取得进一步成效。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小微金融创新加快,2015年末,台州已设立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263家。温州“金改”成效凸显,12家地方法人机构全部通过合格审慎评估并参与利率市场化产品创新;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深化,全年22家企业办理意愿结汇2537万美元。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农村产权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和金融专项改革试点效应显现,义乌出口增长对全省贡献度达3.8%。

6.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2015年末,全省不良贷款率2.37%,比年初提高0.4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和各级政府继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全年通过现金清收、贷款核销、以物抵债、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968.2亿元,为2014年的1.5倍。

7.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服务涉外经济功能持续提升。2015年,浙江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为10315亿元,位列全国第四,比上年增长6%,其中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8536亿元,同比增长14.6%。电子商务跨境人民币结算持续扩大,跨境资金池业务稳步发展。2015年,浙江省有58家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增加至25821家,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

专栏1:同业存单、大额存单发展及对利率市场化影响

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款端的创新产品,同时也是银行主动负债的渠道。2015年以来,浙江省同业存单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额存单正式开始试点。

存单业务扩面增量,试点发行机构数量全国领先。2015年,浙江省有72家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同业存单5543亿元,是上年发行量的4.9倍,发行机构家数和发行量分别占全国1/5和1/10。全省68家法人金融机构获得大额存单试点资格,占全国入围家数的近30%,2015年已有27家机构发行大额存单223亿元。同时,发行机构和期限品种趋向多元化。以同业存单为例,浙江全部城商行和74%的农村合作机构参与了发行,发行量分别是上年的6倍和18倍。同业存单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期和2年期占比分别为5%、33%、21%、8%、32%和1%。

存单利率定价机制市场化,定价较为科学合理。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以Shibor为基准进行加点定价,加点幅度与信用评级、发行期限等因素相关。2015年,浙江省1个月、6个月和9个月期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4.11%、4.63%和5.0%;不同类型、不同信用等级的银行体现了信用利差,如AAA级主体发行的同业存单利率比AA级主体低10—20BP。大额存单发行利率主要参考存款基准利率和货币市场走势,总体上看,浙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为同期限存款基准利率的1.3~1.45倍。

同业存单、大额存单在完善市场利率体系、提升金融机构定价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提升Shibor基准性,完善了市场利率体系。如同业存单推出以前,货币市场中3个月期以上的货币市场工具较少。同业存单弥补了期限品种的不足,丰富了以Shibor为基准的银行间市场产品,提升了中长端Shibor的基准性和可交易性。另一方面,增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夯实了利率市场化微观基础。通过存单发行,丰富了产品定价经验,目前浙江法人金融机构均制定出台了存款利率定价制度,45%的机构具有存款定价模型,92%的机构上线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基本形成“管理有制度,定价有模型,运行有系统,创新有工具,执行有秩序”的定价格局。2015年10月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以来,全省存款市场运行平稳,差异化定价格局初步形成。

(二)证券市场积极发展,融资能力稳步提高

1.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业务大幅增长。截至2015年末,浙江省共有法人证券公司5家,证券公司分公司44家,证券营业部683家;期货公司12家,期货营业部175家。2015年,浙江省证券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6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0%;利润总额190.7亿元,同比增长1250%。期货经营机构分别实现代理交易额13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0%;利润总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5%。(见表1-3)

表1-3 2015年浙江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注: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额指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债券筹资额为扣除到期兑付额的余额增量。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

2.企业上市稳步推进。截至2015年末,浙江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99家,比上年新增33家,位居全国第二;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为127家和50家,分别占全国同类上市公司家数的16%和10%。2015年,浙江省境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合计融资14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

3.证券行业创新步伐加快。省内证券公司积极参与业务和产品创新,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等业务快速发展。2015年,浙江省内法人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3%,净利润增长68.2%。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推进,拓宽了省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民间资本转化为实业资本,有效规范企业治理结构。截至2015年末,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3162家,比上年增加157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411家,比上年增加342家。

(三)保险服务范围不断拓展,风险保障功能有效发挥

1.市场体系持续完善。截至2015年末,浙江省各类保险机构达3755家,专业中介机构185家,兼业代理机构9801家,保险销售从业人员23.7万人。全年新增各类保险机构104家,其中保险总公司1家,农村保险互助社1家,保险市场主体3家,专业中介机构9家。保险公司资产总额3071亿元,比年初增加505.4亿元。

2.各项保险业务平稳增长。2015年,浙江省保险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35.3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和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7.1%。保险业赔付支出558.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赔付支出分别增长8.6%和43.5%。保险业对国民经济的渗透率和融合度不断提高,保险密度2604元/人,保险深度3.4%。(见表1-4)

表1-4 2015年浙江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浙江监管局。

3.保险服务领域稳步拓宽。2015年,浙江省保险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建立省级补偿机制,启动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试点,在全省近60个县(市、区)推广,累计帮助超过2.2万家小微企业获得贷款127亿元。大病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3年试点以来,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覆盖职工、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2015年末,商业保险机构受托承办大病保险项目已覆盖60个县(市、区)和2300余万名城乡居民,累计向5.7万名参保人支付赔款约4亿元。

(四)直接融资比重上升,债券交易放量增长

1.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优化,直接融资占比大幅上升。2015年,浙江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291.5亿元,同比减少1707亿元,主要是同业业务进一步规范,表外融资少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39亿元。债券和股票直接融资比重持续上升,2015年合计占比为32.2%,同比上升10.5个百分点。银行间市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2241亿元,增速达51%,占全省企业债券发行总额的74%。(见图1-5)

图1-5 2015年浙江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2.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宽松,货币市场交易放量增长。省内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和债券回购交易额分别为66521.6亿元和33608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7倍和1.6倍。全省银行间市场成员拆借交易量达36916.7亿元,较上年增长19.7%。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回落,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和2.04%,同比分别下降0.87和0.8个百分点。

3.票据融资大幅增长,再贴现结构引导作用较好发挥。2015年末,浙江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余额3019.6亿元,同比增长85.4%,余额为2009年4月以来新高。再贴现支持小微企业作用显著,全省银行通过专项配套资金、专门重点支持、专项利率优惠、专项票额控制的再贴现管理模式,重点支持小微企业。2015年,浙江省办理再贴现13772笔,平均单笔金额82.8万元,受惠中小微企业1.1万余家。(见表1-5、表1-6)

表1-5 2015年浙江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统计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表1-6 2015年浙江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4.外汇市场交易活跃,黄金业务创新发展。国际经济与各国货币政策周期分化,外汇市场波动加大,交易量大幅增加。2015年,全省外汇衍生产品交易额为6072.7亿美元,同比增长1.9倍,其中外汇掉期交易6069.5亿美元。全省市场成员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交易金额与上年基本持平。2015年末,浙江省共有70家法人金融机构开办黄金业务,4家上海黄金交易所成员企业,宁波银行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黄金询价做市商,全省金融机构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代理黄金交易247.4亿元。

(五)信用体系逐步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

1.征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3623.1万自然人和138.9万户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纳入全国统一征信系统,金融机构月均查询量358.3万次,在防范和处置风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化征信机构开始起步,全省共有6家企业征信机构通过备案并开展企业征信业务,1家个人征信机构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工作。

2.农村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全面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丽水模式”在全省得到进一步推广。截至2015年末,全省累计为887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获信贷支持的农户覆盖面达40.6%。全年新增省级信用村22个、信用乡2个,“整村批发、集中授信”信贷业务累计为49万农户授信816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与省工商局合作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共享,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918家企业促成融资988亿元。

3.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第二代支付系统省内推广工作顺利完成。2015年,大、小额支付系统共处理往来业务4.9亿笔,金额32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和22.5%。农村易(e)支付工程持续深化,全省农村地区电子银行用户数达8926.2万个,同比增长38.8%。合作共建银行卡助农服务点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打造农村“一公里”金融和电商服务圈,全省银行卡助农服务点达2.3万个,助农服务业务量同比增长了1倍。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15年,浙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取得积极进展,创新驱动不断加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87亿元,比上年增长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644元,比上年增长7.6%。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见图1-6)

图1-6 1978—2015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一)三大需求协调增长,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2015年,浙江投资增长平稳,消费增速稳中趋升,出口在外需低迷的背景下实现小幅增长,经济内生动力继续增强。

1.投资需求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浙江省继续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投资总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浙商回归顺利推进,引进项目累计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7.1%。(见图1-7)

图1-7 1980—2015年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重点项目和新兴行业等领域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3.6%,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6.6%;除房地产开发外的服务业项目投资增长28.5%,其中,生态环保投资增长89.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8%,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53.9%。

特色小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程加快。结合块状经济特点,浙江通过资源整合、项目组合、功能集合,创建了首批37个特色小镇,成为浙江创新发展优势的新载体。产业集聚区取得明显成效,重点规划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消费较快增长,新消费模式持续升温。2015年,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汽车、房地产相关消费回升。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网络零售额7611亿元,增长49.9%,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居全国首位。汽车零售额对消费的贡献度由-13.7%回升至8.3%。住房销售相关的家具、装潢材料增速分别为29.3%和43.3%。(见图1-8)

图1-8 1978—2015年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3.外贸创新试点深入推进,出口小幅增长。2015年,浙江省在外需低迷的背景下实现出口正增长,助推外贸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出口额2766亿美元,增长1.2%,增速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进口707亿美元,下降13.4%。进出口顺差2059亿美元,增长7.9%。(见图1-9)

图1-9 1978—2015年浙江省外贸进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出口结构得到改善。纺织品、服装等7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降至38.6%,机电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上升至42%和6.1%。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和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全年跨境电商出口额2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7%。2015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70亿美元,同比增长7.4%。(见图1-10)

图1-10 1984—2015年浙江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服务业拉动作用提升

2015年,浙江省三大产业实现协调合理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4∶47.7∶47.9调整为4.2∶46∶49.8。

1.农、林、牧、渔业生产保持稳定,生态农业持续发展。2015年,浙江省继续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粮食播种面积1277.8公顷,同比增长1%。蔬菜、中药材、果用瓜等生态农业发展良好,产量分别增长4.3%、12.3%和2.9%。

2.工业经济缓中趋稳,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193亿元,比上年增长4.4%。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7%和36.8%。八大耗能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36.7%降至2015年的35.5%,全年淘汰2000多家产能落后企业。(见图1-11)

图1-11 1978—2015年浙江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崛起。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1555亿元,增长13.8%;新产品产值率32.2%,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1%、10.9%、8.1%和6.6%。健康产品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5.9%。

3.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2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GDP比重为49.8%,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5.7%。信息、金融、旅游等新兴服务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5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收入2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增幅居全国首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7个百分点。

(三)价格指数总体稳定,收入水平提高

2015年,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价格一升一降,劳动者报酬持续提高。

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5年,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涨幅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同比七涨一跌,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衣着类价格涨幅较大,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有所下降。

2.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2015年,浙江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6%和5.5%,降幅比上年分别扩大2.4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见图1-12)

图1-12 2001—2015年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3.劳动力报酬稳步提高。2015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537元,同比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增长7.3%。最低月工资标准调整为1860元、1660元、1530元、1380元四档,较调整前分别提高210元、190元、180元和160元。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8765元,比上年增长20.9%。

(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民生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2015年,浙江省公共预算收入4809.5亿元,同比增长7.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6.7%,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推动个人所得税增长22.2%;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商品房销售向好带动营业税及改征增值税增长11.2%。(见图1-13)

图1-13 1978—2015年浙江省财政收支状况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浙江省公共预算支出为6648.09亿元,增长21.2%。坚持消费带动,推进商贸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商业服务业支出143.56亿元,增长38.5%。科技创新投入继续增加,全省科技支出250.8亿元,同比增长20.6%。教育支出、社保支出、医疗卫生支出较快增长,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保障有力。

(五)节能降耗取得积极成效,环境质量改善

2015年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8%左右,超额完成“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目标。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2%。38个行业大类中,26个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下降面近7成。八大高耗能行业单耗下降0.6%。全省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平均为4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3%。

城乡环境治理和治水力度全面加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3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全年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县16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91个。2015年,“五水共治”整治黑臭河446公里,全省221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2.9%,比上年提高9.1个百分点。11个设区城市的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2.8%。

专栏2:浙江省“互联网+”发展情况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贯彻“互联网+”行动,“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互联网+”电子商务。浙江是国内电子商务最活跃、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全省共有电商服务企业近3000家,网店210多万个,全国电子商务百强县49个,居全国第一;全省工业企业电商销售和采购比率分别达17.6%和20.2%。2015年,全省网络零售额7611亿元,比上年增长49.9%。全省有快递企业1335家,2015年快递业务量38.3亿件,比上年增长55.9%。据统计,电子商务产业直接解决就业人数已超过100万。

(二)“互联网+”传统制造业。通过“互联网+”助推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加速发展,2015年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量同比增长20.7%, 7个项目列入年度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计划项目和示范试点项目。2015年,浙江省两化融合指数为8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装备数控化率和机器联网率分别为42%和20%,比上年分别提高1.6和2.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7.7%。

(三)“互联网+”创业创新。随着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上市和第一、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互联网创业创新热潮在浙江持续高涨。梦想小镇、创业小镇、创客空间等新兴创业载体不断涌现。如杭州的“三镇三谷”(基金小镇、云栖小镇、梦想小镇,云谷、传感谷、西溪谷)蓬勃发展,梦想小镇目前聚集了4000多名创业者、300多个创业项目,其中主要是80后、90后的年轻创业者。

(四)“互联网+”基础支撑。浙江省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首,包括软件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在内的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5年全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占GDP的比重上升到7.7%。2015年末,全省宽带接入用户达1850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5430万户,4G网络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

(五)“互联网+”普惠金融。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效率。2015年6月,浙江网商银行正式开业,网商银行目标客户主要是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的小微企业、创业个人以及网购消费者,不设线下物理网点,主要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来获取客户与甄别风险,截至2015年末已累计向超过50万客户提供了贷款服务。2015年,浙江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办理网络支付业务3718亿元,同比增长达205.1%。

调查发现,当前“互联网+”也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配套不完善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如“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特别是农业、制造业的融合相对滞后,物流、仓储、通信等配套建设相对滞后,以及“互联网+”推进中的安全和监管问题等,需要各方加快转变理念,强化政策扶持和创新驱动,进一步完善推进“互联网+”的优质环境。

(六)房地产市场总体回暖,环保产业蓬勃发展

1.随着2015年以来房地产税收和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购房者预期改善,浙江省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成交量上升、去库存化加快、房价总体平稳的态势。

房地产投资放缓,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112亿元,同比下降2.1%;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2.5%。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7.8%。全省已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1.5万套。完成保障房开发投资897.5亿元,基本建成面积2294.4万平方米。

全省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快速上升。全年新建商品住房销售面积59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省内重点城市中,杭州、宁波、温州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套数同比分别上升8.9%、32%和39.8%,销售金额同比分别上升14.9%、42.3%和34.1%。(见图1-14)

图1-14 2002—2015年浙江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房地产库存有所回落。2015年末,全省11个市的市区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面积3716万平方米,较6月份下降13.4%,按近12个月的月均销售量测算,去化周期为20.2个月。除温州外,其他10个地市的去化周期都大于12个月。

房屋销售价格小幅回升。12月份,杭州、宁波、温州的市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分别为17339元、13381元和18900元,同比分别上升6.7%、1.2%和10.9%。随着改善型购房需求比重上升,高价房源的去化速度加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交均价。房地产贷款平稳增长。2015年末,全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3768.9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高于上年4.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2%和23.9%。(见图1-15)

图1-15 2015年杭州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2.环保产业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近年来,浙江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力推“五水共治”等环境治理行动,环保产业迎来全新发展时期。2015年全省从事环保企事业单位1600余家,环保及相关产业工业销售总值2000亿元左右,增长14%以上。产业集聚态势基本成形,杭州、宁波、绍兴等6个环保产业集聚区和基地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科技水平不断增强,我省环境监测、大型电除尘、垃圾焚烧发电、海水淡化等环保仪器装备制造已接近国际水平。总体上看,浙江省环保产业特色优势日趋明显,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面临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绿色金融创新活跃,助力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浙江省金融机构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入,优先支持“五水共治”等绿色项目和节能环保绿色企业,2008—2014年全省节能环保领域贷款累计新增1700亿元。充分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积极支持我省环保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盾安集团、菲达环保等环保企业已累计发债87亿元。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会同浙江省环保局出台了《浙江省排污权抵押贷款暂行规定》,支持企业以排污权为抵押向银行贷款,2015年末全省排污权抵押贷款余额达30.8亿元,同比增长39.2%。

(本报告由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