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重复拖延
什么是拖延症呢?简单地说,就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
1542年,爱德华·霍尔在书里第一次提到“拖延”这个词,同一时期的中国流传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延”这个词语先是被翻译为“罪过”,后来,拖延才被赋予这样的含义: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作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
当然,仅仅是平时做事拖沓或懒得去做,只能被称之为“拖延”,这只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也比较容易。而只有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比如出现强烈的负罪情绪、内疚、不断自我否定、贬低自我,同时伴随着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被称之为“拖延症”。
你是不是属于“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的类型?晚上可以刷朋友圈刷到一两点,还是迟迟不肯睡,早上却一直醒不来,如果闹钟定在6点,那么每隔5分钟响一次,会一直赖床到6点50分挣扎着起床。
工作时,总会拖到最后一刻。当上司说策划案下周需要,明明今天就可以完成的,非得拖到下周的前一天,甚至前一天晚上才着急赶完。而当上司询问进度的时候,他反而会面有难色:“这个策划案真的很难,我思考了好多天,一点儿头绪都没有……”事实上,他这几天都在忙里偷闲打“王者荣耀”游戏。
如果你身上有这些特质,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患上了“拖延症”了。
尽管生活中,许多人意识到自己有拖延的习惯,但事实上并不太确切地知道“拖延症”究竟是什么。所以他们依然会乐此不疲地在拖延与负罪的情绪中挣扎,却怎么也摆脱不了拖延习惯。
米妮是一位拖延症患者,她一直梦想着自己写一本小说,每天都在思考着故事框架,在玄幻题材和古装题材中间犹豫不决。思考了半年,决定写一本玄幻题材,又思考了小半年,出了一个故事大纲,她当时信心满满,准备写出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IP作品。
接下来一年的时间,米妮每天都在忙碌与写作无关的各种事情。到了年底,她终于想起来被自己搁浅很久的创作了,是时候开始着手做了。
于是,她开始看书、搜集资料、寻找灵感。但是她发现,创作这件事仅仅一年半载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用的,那些之前拟写的故事大纲都因为时间太久而无法想起来故事到底讲述的是什么了。
结果,三年过去了,她只能拿出来不到两千字的故事大纲,曾经的作家梦、美妙的幻想在拖延症的发作之下只能不了了之。
拖延症,就是如米妮一样把之前的事情放置于明天。尽管,生活中有一些拖延症只是表现在细枝末节的小事上,但时间长了,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却是非常有害的。事实上,拖延症已经成为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个人的拖延是如何形成的呢?比如一个人认为自己在一周之内能够完成的事情,距离期限还有十天的时候一点也不着急,直到最后剩下了3天才开始。尽管从表面上看,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会激发人的斗志,会让他感到只有在压力下才有做事的状态。当他们完成事情后,似乎完成的效果也不差,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最后期限之前短暂高压的状态下做事的心态,然后强化这之后的一系列行为,渐渐养成拖延的习惯。
那么,拖延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呢?
1.恐惧
许多恐惧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许多人明明对一些事情充满着恐惧却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有的人声明自己并不害怕但他却一直在逃避某些事情,这些就是潜在的恐惧心理。有的人越是逃避,越是害怕,为了逃避这些,只能慢慢拖延,比如害怕繁重的工作,就早上不想起来,总觉得有一种畏难情绪。
2.不健康的作息时间
通常拖延症患者的时间作息表都是混乱不堪的,比如盲目乐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他会想在睡前加班将工作完成,事实上他根本不清楚知道自己是否能顺利完成;恐惧确切的时间,有的人十分恐惧时间,比如总是等到主管催了一次又一次,才会交上自己的工作任务;没有具体的规划,拖延症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多久,也没办法说出自己的具体计划,他们总是想捍卫自己的自由,甚至想逃避时间的控制。
3.心理矛盾
拖延症患者行为与心理的矛盾表现为:一方面他们害怕时间不够用,担心没有时间;另一方面他们不到最后一刻决不采取行动,几乎不能提前开始行动。哪怕是之前开始行动,也没办法坚持下去。对于大部分喜欢拖延的人而言,他们的心路历程就是这样。
4.过分追求完美
有的人喜欢追求完美,当他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改来改去,临到紧急关头也拿不定主意,无法做出决断。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对自己应当做的行为一拖再拖。
小贴士
你是否有这样的表现呢?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做,该六点钟起床却拖到七点再起,上午该打的电话等到下午再打,每天要写的文章攒到最后时刻写,今天要洗的衣服拖到明天再洗,这个月该拜访的朋友拖到下个月。如果你有这些表现,那么你已经有了拖延的习惯,应警惕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