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从没有想到过会和一位小吃大师结下这么深厚的交情。
大约五年前,台湾饮食大家高先生到北京来办事,聚起一帮“京城吃主儿”在丰台万丰小吃城聚会。我不算“吃主儿”之内,是被高先生“带”过去的。
席间白常继大师也来了,也带来一人,进门落座,先开口介绍:“我带来一位朋友,冯怀申大师,专做北京小吃的。”
冯大师也是被“带”来的!这缘分真是不一般了。
当天大家主题都是和高先生各种寒暄,冯爷话不多,我也没有得什么空儿和他交流,不过,临走的时候交换了一下微信。这就算认识了。
此后由于各种缘由,和冯大师接触越来越多,“一位有真材实料的人,是不需要自己解释的。”尽管他依旧不善言谈,但对他了解越深,就越敬佩他的人品和手艺。
冯怀申是农村插队返城那一拨知识青年。回城后直接给分配到白奎老号做面点。在当时,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插队回城,当工人才是正路,在饭馆伺候人?不爱干!这时候分配的师傅给他一句话:“小子,别小看这个行业,里边东西可深着呐!”有了这句话,再一深入干下去,果然深无止境,一下就浸淫在小吃面点行业里几十年!
刚才讲的是冯大师自己说的。我说一说我看到和经历过的。
一次我们哥几个在一起喝酒。正喝着呢,从外边进来几个人,一看气质就知道是附近刚下班的厨师。一个小伙子一看冯大师在呢,赶紧上前打招呼。原来是他的徒弟,要回老家自己创业,小哥几个准备吃告别饭。冯爷听说徒弟要回老家,当时先让他们继续。我们这边也继续喝酒。等过了一会儿,冯爷单拿了一瓶酒,转到徒弟那桌去敬酒,同时一个劲儿地叮嘱:“今后有什么困难,随时说话,别客气,都没有问题啊!”
等回到我们这桌,我们就说啦:“您真可以,做师父的,应该徒弟过来敬酒,哪有您过去的道理?”冯爷说:“这些年轻人挺不容易的,我嘱咐他们一下,希望他们混好。谁给谁敬酒,我不在乎这个!”
冯爷这人,没架子!
我有一个小妹妹李非,聪明活泼,喜欢动手,热爱做饭!就缺个大师指点一下。我一看,说啦:“我给你引荐一下冯怀申大师吧!”冯爷一接触,觉得这孩子肯学,挺好的苗子,靠谱!于是自己搭时间搭精力,无偿把自己的技术交给李非。李非也好学,从此在自己的道路上蒸蒸日上。这一下就是多少年过去了。直到去年机缘巧合,李非正式收到冯爷门下。我这个大哥荣升为“师叔”!李非知道,没有冯爷,就没有她的今天。
冯爷这人,惜才!
我曾经用了几年时间在北京寻找最好的早点。身为小吃大师的冯爷一直关注我这个事情。一次我跟他讲我吃到一个最有特色的糖油饼,冯爷一下就来了精神,几次和我提起要去看看,直到看到了糖油饼的原样,并把它复制出来。后来我们俩合作的糖油饼视频,被很多餐饮企业当作教学模版。
冯爷这人,好钻研!
我从三年前开始和冯爷合作拍摄,专门拍摄北京小吃,每次合作,从拍摄时间到拍摄地点,都是冯爷配合我们。从来没有因为是小吃大师跟我们谈条件,当然,我们俩关系不错,我和其他媒体工作者提起冯大师,从来都没有个“不”字。所有人都说:
冯爷这人,厚道!
几年前我们的缘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承蒙冯怀申、滕乐亭、李金刚、米玉梁四位老大哥高抬,我们一起结拜为好兄弟,冯爷行大,我是老五。这些年一路走来,冯爷从朋友到大哥,从工作到生活一直处处照顾我这个老五。实在是我的荣幸。
冯爷常讲,小吃是记录当地人生活的最佳写照。这个东西,看着小,里边可有大学问!
没别的,希望冯怀申大师在北京小吃之路上继续探索,越走越好,越走越高!在小吃事业上,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