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大艺:记忆中的老北京小吃(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炸回头——金不换的炸回头

这是一个清真的小吃。

炸馄饨为什么叫“炸回头”?大家都会上网,网上有一些解释。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儿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高兴就好。我想说的,是我听到的一个说法。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严打。有些犯了错误的人,被送到外地去劳动改造。牛街上有个小馆子,男主人改邪归正去了,家里就剩一个小媳妇支撑着。这个小媳妇天天做炸馄饨。后来男主人洗心革面,涅槃归来。俩人的小日子越来越好,这家的炸馄饨也就出了名。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于是夫妻俩的炸馄饨,从那时候起,就借着炸回头的名儿,享誉京城。

当然,这只是市井传说,不一定是真事儿。但是从这儿,能看出来,炸回头,曾经是个很有名的小吃。

可惜现在,卖的少啦,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

虽说炸回头兴起于牛街,但是,过去,牛街可没有什么饭馆。今天特别著名的聚宝源,原来是羊肉床子,就是卖鲜羊肉的铺子。再往前回忆回忆,整条牛街,就两益轩一个饭馆,边上有一个澡堂子、一个茶叶铺子。远远没有现在这么繁华。

后来,渐渐的,一家一家,牛街开了一个又一个小饭馆,这个炸回头,如果常去牛街,就很容易吃到。要是有个回民的朋友,能吃到的机会,就更多了。因为清真的家庭,老妈妈改善伙食,特别喜欢做这个吃。

炸回头做起来也很容易,烫面里头放点发面肥,发面之后,包馅儿,下锅炸,因为里面有发面产生的蜂窝,所以表面特别酥。

我印象最深的,是八九十年代的炸回头馅儿。用羊肉、搅瓜、黄酱和馅儿,特别香。也可以用韭菜,但总觉得没有搅瓜,不解馋。

这个搅瓜的搅,我可没写错。它是西葫芦的一个变种。有一种特别的清香,而且很爽口。最有意思的是,这种瓜瓤,天生就长成粉丝的样子,所以,也有人叫它天然粉丝瓜。

吃的时候,转着圈地拍打它,切开以后,用筷子一搅,就得到了一缕缕的金黄色的粉丝,调馅儿,凉拌都行。它在那个年代,是炸回头的标配。

我们店里,有位回族老师傅,专门炸带馅儿的,什么炸回头、炸肉火烧、炸烫面炸糕……

他炸的时候,我就旁边看着。老师傅没有跟我说过秘诀,但是也从来没有轰过我。

看着看着,竟然,我就看会了。

我20岁的时候,老师傅就50多岁了。很快,他就要退休了,店里一时半会儿,没有合适的人来填补这个位置,我就替他炸了一段时间的馅儿活儿。

经过了那么多年,我依然记得这位老师傅的名字,他叫邓恩柱。

如果时光可以回到过去,我会跟这位老师傅说声“谢谢”。

我们这一辈人都难以主动表达情感,留下了许多遗憾。当下的时光金难换,所以,如果,你有想感谢的人,现在就说吧,因为,不论你是谁,没有岁月可回头。

原料 面粉、老酵、碱、开水、牛肉馅、葱、姜、油、黄酱、搅瓜丝

特点 呈半圆饺子形状,把两个角相对弯回到中间,角压角地捏在一起,即为“回头”,传统北京小吃,颜色金黄,外皮微焦,香醇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