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内外桑皮纤维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桑皮纤维的形成发育过程
桑茎是由桑种子中的胚芽生长发育而成,并由茎生长成树干和枝条。树干有主干和支干之分,主干位于根颈的上方,主干上的分支称支干,依次分为第一支干、第二支干等。树干和枝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养分,贮藏有机物及支撑枝、叶。
一、桑树枝条的生长发育特点
桑树枝条一般茎高60~180cm,枝条直径1~2cm,分叉少。新抽出的枝条外观呈绿色,称新梢,这是外皮层细胞中的叶绿素透过无色的表皮显现出来的颜色。以后随着枝条的成长,在表皮下形成木栓层,木栓层细胞中含有色素,这种色素显现的颜色就是一年生枝条固有的皮色。枝条的皮色因品种而不同。在冬季落叶后的枝条上,叶柄脱落处呈凹陷的半圆形痕迹,叫叶痕;紧靠叶痕的上方是冬芽;冬芽两侧略下方的枝条上稍稍隆起处叫芽褥。这一部分总称为节。节与节之间叫节间,在枝条梢端和基部的节间较短,中部的节间略长。一般比较品种之间的节间的长短,是采取枝条中部十个节间的平均数。节间的长短因品种而不同。
枝条的姿态因品种而不同,大致上可分为直立型、开展型、垂卧型三类。直立型的桑品种,树冠紧凑,适于密植,便于机械耕作,桑园通风透光较好。开展型品种适用于稀植的桑园,垂卧型品种作观赏用。
枝条的长短粗细除因品种特性不同外,与土壤、气候、树龄、剪伐和肥培管理等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幼年和壮年树的生长势强,枝条粗而长。桑树达到一定年龄后,树势已进入衰老阶段,枝条的生长能力变弱,应该采用更新复壮措施,以提高桑叶产量;适当剪伐后生长的枝条粗长,不剪伐的乔木桑枝条细短;低干养成的桑树枝条粗长,随着树干的提高,枝条也相应变短;土壤疏松、肥培管理好的枝条粗长,反之则细短;气候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或桑园积水等,也影响枝条的生长。
桑树发条数是指桑树经过伐条后的发芽抽条能力,单株发条数因品种而异,如广东桑、湖桑32号的发条能力较强,湖桑199号、黑油桑的发条能力较弱。发条的能力与养成的树形也有关系。树形高、支干数多的单株发条数就多,反之则较少。为了适应一年中的收获和伐条,在选种时应选育发条能力强的品种。
枝条木质的坚韧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肥培是其影响因子之一,多施氮肥的坚韧性较差,多施磷、钾肥的枝条较坚韧。特别是钾肥,对提高枝条坚韧性的效果显著;采叶过多的枝条脆弱,因此条用桑宜少采或不采叶。除上述因素外,不同品种间有差异。
二、桑树枝条的生长周期
桑树枝条顶端有生长点,在生长期间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新细胞经过不断的生长分化,形成茎的各种构造。加长生长产生初生构造,加粗生长产生次生构造,在一年内完成一个周期。
1.初生构造 新梢的加长生长是在茎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进行的。在茎尖的纵切面可以看到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三部分,但枝条的尖端没有类似根冠的组织。分生区的生长点和伸长区很短,包藏在枝条顶端的生长芽中,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下面,是属于茎的初生构造,细胞已停止伸长,组织分化也已基本完成。
分生区位于新梢顶端的生长点,和根尖一样具有强烈的分生能力,向后产生一群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合称为初生分生组织,茎的一切组织由它产生。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后面,是由分生区的细胞直接分裂而来,其细胞伸长迅速,使枝条先端不断向上生长,内部组织开始分化,形成表皮、维管束和髄等部分。
成熟区位于伸长区后面,细胞已停止生长而进入成熟阶段,各种初生构造已基本完成,由于成熟区是由初生分生组织分化产生,故称初生构造。它由外向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表皮是幼嫩新梢的最外层,由一层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组成,是一层保护组织。这层细胞外壁角质化,形成角质层。表皮上有表皮毛和气孔,表皮毛能抑制水分的蒸腾和预防病菌的入侵。部分表皮细胞分化为气孔。当枝条形成次生构造时气孔演变为皮孔。
皮层位于表皮内方,由多层薄壁细胞所组成,细胞较大。接近表皮的一层、二层细胞排列较整齐,内含叶绿素,有光合作用能力;再向内的细胞,排列疏松,有明显的细胞间隙,并与气孔相通,气体交换是通过细胞间隙进行的。
中柱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称中柱。中柱外层无明显的中柱鞘。中柱内的维管束是最主要部分;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所组成(图1-1)。
图1-1 茎的初生构造
1—表皮 2—表皮毛 3—皮层 4—髄 5—初生木质部 6—初生韧皮部
2.次生构造 枝条(茎)能够产生次生构造和不断增粗,是由于形成层细胞和木栓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枝条的次生构造,是由周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髄部组成(图1-2)。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年生枝条的横切面,可以看到最外一层是表皮。表皮内接着是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这三层合称为周皮。周皮在枝条的加粗生长中,逐步代替表皮的作用。周皮中的木栓层是由多层细胞集合而成。层数多的耐寒力强,反之则弱。
周皮内侧便是韧皮部,是由形成层细胞向外分裂分化而成,包括韧皮纤维、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等部分。桑茎的韧皮部具有乳汁管,内有白色乳汁,当枝条受伤时,分泌乳汁覆盖伤口,起着良好的保护作用。
图1-2 桑枝的次生构造
Ⅰ—表皮(图中不显示) Ⅱ-木栓层 Ⅲ—韧皮部 Ⅳ—形成层 Ⅴ—木质部 Ⅵ—环纹导管 1—皮孔 2—乳管 3—皮层细胞 4—韧皮纤维 5—筛管 6—网纹导管 7—髄射线 8—煤纹导管 9—环纹导管
形成层在韧皮部内侧,呈环状排列,由扁而狭长的细胞组成。桑树在冬季休眠时,形成层停止活动,一般只有一层形成层母细胞。春季温度上升以后,形成层母细胞开始分裂活动,层次增加,达到5~7层次后,便开始分化,向外分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使枝干不加粗。在生产实际中,桑树经常复伐,致使生长暂时停止,待新芽萌发后,形成层当年进行第二次活动,由一年出现两个年轮,称为假年轮。春伐桑树后,有这种现象。
形成层的内侧是木质部,是由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而成,包括木纤维、管胞、木质薄壁细胞等。
髄在枝条中心部位,由大型的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在木质部和髄交界的髓界部储有较多的养分。髓射线由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组成。从髄部开始呈辐射状,间隔地分布在木质部和韧皮部内,起着横向运输的作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物质交换都在这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