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堂情商提升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你是谁,取决于你的内心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会感到自卑。他们总是相信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根本不了解也不认识自己,更缺乏必要的自信。例如,有的人一旦被指责自私,他就真的觉得自己很自私,而丝毫没有想到那个人也完全是站在自私的角度,所以才会指责别人自私。其实,每个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都会从自己的主观意图出发,尤其是在彼此利益对立的时候,人们自私的本性就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也许你明明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却因为对方的一句自私,变得万分沮丧。你应该相信自己并不自私,也可以理智衡量自己曾经为了他人做出的努力。总而言之,你是谁,应该取决于你的内心,而并非他人的口舌判断。

不乏有人对于他人的评价总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而且往往不假思索,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却不知道自己的无心言语给他人带来了深深的伤害。现代教育界提倡避免给孩子下定论,或者贴标签,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考虑的。孩子年纪还小,不知道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因而他们总是依据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人的话来认知自我。在这种情况下,假如父母轻而易举地说孩子很“淘气”,或者老师不负责任地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就说孩子“笨蛋”,这些听上去轻飘飘的话也许父母、老师说完之后就忘记了,但是孩子们却会牢记于心。当他们以为自己真的很淘气,或者是个不折不扣的笨蛋,至少这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判断,甚至对他们的人生也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谨言慎行,千万不要轻易就给他人带来不好的感受和体验。

近来,因为工作上频频出错,黄伟被领导批评了好几次:“你呀你,能力简直太差了,这么简单的工作也能出错,我还怎么放心再把事情交给你办呢!”几次三番之后,原本还有点儿自信的黄伟真的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不断地扪心自问:我是否应该辞职呢?继续做下去,也许我还会不停地闯祸、被批评吧!

就这样,经过思考之后,黄伟突然就决定辞职了。看到黄伟的辞职报告,领导有些莫名其妙:“你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辞职呢?”黄伟羞愧地说:“我在工作中接连出错,实在无颜面对您。另外,我也没有信心继续干下去了,怕再犯错误。我想这个职位可能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所及,我应该找一份简单些的工作去做。”听了黄伟的话,领导啼笑皆非,说:“你这个人可真逗,我就说了你几句,你居然当真啦!其实,我还是很看好你的,对你要求严格,也是为了栽培你啊!”黄伟一头雾水:“可是,难道我真的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吗?”领导笑了,说:“当然啊,你看看你,名牌大学毕业,能力也很强,工作上也勤奋肯干,怎么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弱呢,淡淡如水地说你两句,你居然就要辞职了!”听到领导对自己的赏识,黄伟不由得转忧为喜,说:“谢谢您,领导,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不给您惹麻烦!”

在这个事例中,黄伟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领导对自己的否定之词,因而信心全无,甚至决定辞职。直到领导把心中隐藏着的对他的肯定之词说出来,黄伟才转忧为喜,重新找回自信。不得不说,职场上这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遗憾的是,因此而辞职,失去工作,是懦夫的所为。哪个新入职场的人没有被领导批评和否定过呢?但是既然公司愿意付出代价作为学费,给新员工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就说明他们还是认可新员工的。何况,很多老员工也未必能保证自己凡事都做到最好,犯错误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必须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衡量。

生活中的这些类似现象,可以归纳为巴纳姆效应。1948年,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心理实验证实,每个人都总是轻而易举地相信他人对自己做出的一般性和笼统的人格描述,哪怕他自己不是这种人,或者他人描述得很空洞,也不能改变他的相信。后来,福勒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为这个定律命名,称其为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尤其是那些不够自信,也对自我缺乏认知和判断的人,常常因为他人的随意评价,导致自身陷入困顿之中。

要想摆脱巴纳姆效应的负面影响,我们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情商,更加准确理性地认知自己,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不过遗憾的是,自己认识自己似乎总比从他人口中认识自己更难,因为人避重就轻的本性,使大多数人依然愿意从他人口中认识自己,这一点也是尤其要注意的。迷失自我的人是最可悲的,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