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鉴定与选购从新手到行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玉,自中华文明伊始,始终演绎着炎黄子孙的文明,是中华精神不可缺少的修养内涵,更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脊梁,在中华文明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后半期的考古发掘材料证明,中国制造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生产工具,玉器诞生之初,它曾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如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均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作为祭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就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一祭祀制度为封建社会历代帝王所承袭。用玉祀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作为装饰品,目前已知最早使用玉器做装饰品的是距今7000~68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璜、管、珠、坠等。汉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玉器的装饰渐渐地成为其主要的社会功能。视为权力、等级、财富的标志,以玉器显示权力、等级的现象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据《周礼》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玉器还是一种财富的表现,《管子》这类古书也把“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作为定论来加以记载玉的财富价值。因而玉器受到历朝贵族统治阶层的重视;作为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主要是为了趋吉避凶,免祸保平安,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玉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此君子必须佩戴它。美好事物的代名词,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如:“玉洁冰清”、“玉容”、“玉貌”、“玉树临风”、“玉宇琼楼”等。

儒家学说中的“玉德说”,用玉来形容人的人格和品质,他们将玉人格化,称其具有仁、义、智、勇、洁等五德。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为方也;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所谓“君子比德与玉”,因此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像一颗明珠,祖先对玉质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们逐渐认识了各种玉,有蛇纹石玉、独山玉、和田玉等。符合“五德”的为和田玉,其质地温润、刚韧兼备、声音清越等特征是其他玉石所不及的。

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了,精神生活当然也不能缺乏,而玉石恰恰迎合了这样一种心理。另外的一个原因恐怕就是真正上好的玉石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收藏界都有这样一种倾向:越是稀少的东西越值钱,收藏越有价值。

从皇宫到民间,想想形容玉的词语:洁白无瑕、瑕不掩瑜、冰清玉洁……全是美好的向往,自然将人们带入一种纯洁的境地。几千年来和田玉成为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的载体,是中国人民性格的体现。收藏和田玉其实是收藏一种文化,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