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琴目的
1990年1月3日 星期三 晴
下午放学,奶奶来接我的时候就告诉我,家里多了一样东西。
“是冰箱!”
我高兴极了,早就听爸爸说要买一台了,可一直等,等到今天。
奶奶摇摇头,说那是一件专为我买的东西,让我再猜一次。
“打字机!”
上星期天我们走过一家文具店,妈和爸曾经议论过要不要买。
奶奶仍然说不对,她带着几分苦笑,说:
“买这样贵的东西给你,还不知道有用没用呢。”
一路上猜着,总是不对。好不容易到家了,进门一看,“哇!”我还以为是走错门了呢,只见一架崭新的棕红色的钢琴放在房间当中,我丢下书包就跑去弹它,声音好听极了,高音像姨妈家里窗前挂的风铃那样清脆,低音又像龙华寺里的大钟那样深沉。(去年我们陪奶奶去玩的时候,我听它敲响过。)有些音一起弹下去,听来很舒服,像冬天里抱着热水袋时的那种感觉;有的音碰在一起,像夜半三更把我吵醒的汽车喇叭那样刺耳。
现在,我什么时候想弹就可以弹它。学校里的那架黑琴整天锁着,还不许碰呢。有一次合唱排练休息的时候,我去弹了几下,就被张老师喝了一声,从此我就再也不愿参加音乐组了。
但爸爸知道我是喜欢音乐的。
可能是那天他们看见我那伤心的样子了吧。
妈妈问过我:
“你真的很喜欢学琴吗?”
当时我说我无所谓。
我们班上倒有七八个同学在学琴,他们都不怎么喜欢。但要是我的话,我就不会,弹琴可以把你心里想唱的歌在琴上弹出来,(还有伴奏呢!)董妮说她不高兴的时候倒会想着弹琴,可要是我的话,高兴也会去弹,不高兴也会去弹。
【注释】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会哭会笑,会编造故事,会放声歌唱,也就是说有个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世界里人们创造着美,并按照自己对于美的理解,改造世界,安排自己的生活。
可是当人类生产能力比较差的时候,只能忙忙碌碌,图个温饱,这就很容易忘记我们与动物的区别了。于是,人类的艺术活动就有了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个活动中,人们的精神是自由的,它足以超越现实,创造一个理想境界出来,以此提醒自己——我们是为着一个完美的人生而到这世界上来的啊。
因此,能够欣赏艺术,感受它的美,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这种能力帮助我们的心灵坚强起来,不为外界的困境而颓废。
既然如此,我们的教育就应当以身心的质地培养为根本,那么,艺术教育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了。父母和教师应当非常注意孩子们对艺术表现出来的兴趣,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迹象,我们都要关心、引导,一旦有了条件,就应该像许雪青的家长那样,给他们的孩子以进一步的培养。
1990年1月8日 星期一 晴
现在,钢琴的位置总算确定了,它靠左墙放着,那里原先是爸爸的小书桌,现在被移到门外的走廊里,而原先在走廊里的小洗衣机,现在放到阁楼上去了。
要知道,我们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奶奶和我,只有这么一小间屋子呀。
“那以后洗衣服多不方便呀,还得爬上搬下的。”我问妈妈。
“是呀,那都是为了你呀,”妈妈说,“你知道就好了!”
她说这个话真奇怪,我从没说过自己想学琴,倒是她自己一个劲儿地和爸爸说这说那的,一会儿说起她小时候在少年宫里练习手风琴,一会儿又说大院里谁家的孩子弹得不错。爸爸一直在犹豫,他说没有音乐细胞是学不出什么名堂的,我们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架钢琴的。后来,他听了妈妈的一个表兄弟的劝告,说学琴可以开发智力。
“至少,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表叔说。他说他曾看到一份材料,说是全世界的罪犯的职业分类统计,音乐家是零。
爸爸想了一夜,于是才下了这个决心去买琴。
【注释】
艺术教育是一种愉快教育,它必须通过学习者的良好情绪才能有所收获。因此,强迫孩子学琴,或者用一些语言刺激他们,给他们的精神施加压力都是不明智的。重要的在于正面引导。
“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原是一家钢琴商店的广告语。不过,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变坏,总不外乎从贪图吃喝玩乐这类物质享受开始的。而经常参加艺术活动的人,他追求的是精神境界上的完美,对于物质的欲望,就通常都会看得比较淡泊些。因为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以它为材料构成的音乐艺术,就成了一个与物质世界距离甚远的天地。整天在这个抽象王国里和音响符号打交道的人,往往会显得更超脱些。
学习音乐,又是练习控制情绪的一门艺术,久而久之,从事这项活动的人们也练就了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的能力。
这些恐怕就是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的原因吧。
1990年1月14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姨婆来做客,她从前学过一阵子钢琴。我问她钢琴难学吗,她说,问这问题有什么用?你们琴不是已经买好了吗?容易也得学,不容易也得学。后来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杵字是她写给我看的。)说了一堆空道理,算我白问了!
【注释】
每种乐器都有它的特点,这些特点,从某个角度说是容易的,但换个角度来说,可能又算是困难的了。弹奏钢琴,手的姿势很自然,不像小提琴或手风琴,要做出某种特定的姿势。在钢琴上没有什么音准问题,不像其他弦管乐器,因此,就这一点来说,钢琴算是容易的,特别对初学者而言更是如此。
但是,除了一两件带有键盘的乐器之外,没有一件乐器可以同时奏出那么多的音,这就给钢琴带来了复杂性,没有敏捷的思想,就很难把多声音乐弹好。因此,这么看来,钢琴又是很不容易学的乐器了。
姨婆也没白说。无论学什么,只要有称职的老师指点,就一定能循序渐进,学会演奏的。剩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乐器了。
1990年1月21日 星期日 晴
上星期日姨婆来做客,在琴上弹了一阵,告诉我哪个音是“多”。这两天,我做完功课就玩钢琴,也居然会用一个手指弹出《小松树》了。爸爸说这不稀奇,弹琴要十个手指都用上,并且有几个按住有几个跳,所以会弹琴的人都是聪明的。我就不太相信,坐在我后面的史俊弹了好几年了,可做加法的时候还老是忘了进位呢。
【注释】
我们不能打保票说,凡是学琴的人一定在学校里样样功课都是第一名,但上海几所推行了艺术教育的中学有大量的统计材料表明,学琴多年的孩子,他的功课学起来不会很吃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这一工具掌握得熟练的人,一般就会被认为是思维敏捷。而语言基本活动的八个环节:听音、认字、仿说、朗诵、记录、写字、言谈、写作等,和音乐的基本活动是相同的。音乐的基本活动也有相应的八个环节:听音、认谱、模唱、视奏、听写、抄谱、即兴、作曲。这些活动都需要听觉和视觉,以及它们的密切配合。所不同的是,作为表意符号的语言信息是转入左脑概念中枢去处理,而作为表情符号的音乐信息是转入右脑去处理,这就使右脑得到充分发展。
1990年1月2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晚上舅舅带新新表哥来。吃完饭,我们两个孩子做益智游戏,爸爸过来观战,“嗨,看看谁聪明!”结果我输了几盘,但我很不服气,难道聪明也可以比赛的吗?这又有什么标准呢?后来大概是舅舅看我的样子很伤心吧,于是就安慰我,“好了,不要哭了,你今后学了钢琴,肯定会比新新聪明的!”他的话我听了更糊涂了,学琴还能越学越聪明的吗?
【注释】
心理学家认为,所谓聪明,无非就是反应快,记忆力好,理解力强。而学习音乐,确确实实是这方面的最好的训练。因为学习钢琴,除了身体的肌筋运动之外,还包括着心理的活动:读谱的时候,随着五线谱上标有各种记号豆芽菜的高低变化,十个手指甚至手臂手腕要立刻作出不同的动作,与此同时,耳朵要检验它的效果,眼睛却得准备后面的音符……弹琴的时候,手指要做许多复杂的动作:某几个手指要按住,某几个手指又要放开;而每个手指触键的分量又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异真是微乎其微,演奏者必须感觉得非常精确。
这就说明,弹琴者必须把视觉、听觉与触觉、平衡觉、运动觉协调起来;其次,弹琴又需要有高度的注意集中能力和记忆能力。
科学家认为,尽管人体各部分从胎生期就已成形了,可是他的身心成长还会继续。长期投入这样训练的人,他的神经元细胞就会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刺激增长,使他的感觉器官比别人灵敏。
让你的孩子的身心健康与琴艺一起成长吧。
1990年1月25日 星期四 多云
今天电视里有小荧星艺术团的音乐会。有个和我模样很相象的女孩弹琴可好呢。奶奶不住地称赞,说她比我灵活。哼,这有什么稀奇,我要学了琴之后,准比她更强。
睡觉前奶奶还在自言自语:
“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弄懂这些音乐的意思,还能一字不缺地背出来呢?真弄不明白……”
【注释】
学习音乐,除了感官灵敏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得理解这些抽象的音响符号背后所蕴藏的意义,这里既包括某一首乐曲的情感内容,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在今天的艺术价值;又包括了某一种流派的风格特征……这就帮助我们开发了抽象思维,又丰富了想象能力。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要认识很多事物,人的大脑把握它们的一些特征之后,归纳成种种类型,以便今后碰到同类的事物时,通过归类就可立刻了解它的性质。能力强的人心中储存的各种图式越多,理解力就越快、越强。
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接触各种音乐进行的图式,以及把各种富有特殊性的作品归纳到这些图式里去。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的练习。这些音乐进行图式,又可说是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掌握这些图式,无疑是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的。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这种归纳能力又是不断发展的:欣赏能力强的就会要求艺术作品结构与他心里所掌握的图式要稍有些距离才好,以便他的心智在归纳的过程中得到思索的快乐。
想象力有两种,一种是由此及彼的联想,例如看见一棵苍老的枯树,联想到佝偻的老人等等。另一种是原发性的,即自由的想象。在艺术活动中,欣赏时主要是派生性的,创作时主要是原发性的。无论哪一种想象,总是以心里储存的图式为基础,换言之,图式的积累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则是我们创造力的探索火炬,它将照亮我们事业的前程。
1990年1月2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是年初二,董妮恰好过生日,晚上她请我到她家玩,一起去的还有杜蕾、刘彬、虞文婷和汤佳颖。各人的妈妈也陪去了。我们几个孩子玩得很疯,嘻嘻哈哈,笑声没有断过,只有刘彬一个人在翻书看。董妮请我们吃蛋糕,她一口气吹灭了九枝小蜡烛,我们唱《祝你生日快乐》的时候,刘彬还弹琴伴奏呢,妈妈看得十分眼热,就和他的妈妈谈起学琴的事了,他妈说:“我们让他学琴也不图什么,只希望培养些情操,行为举止不要那么粗俗就是了。”回家的路上妈妈就说:“怪不得人们要说,学过琴的人样子就是不一样,我看你们这些同学中就数他最懂礼貌,在别人家里多有分寸。”
【注释】
现代心理学除了研究“智商”之外,现在国外更有学者提出了“情商”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情操。所谓情操,就是情感的操守。有修养的人,情感层次丰富,懂得在不同的场合如何从各种不同层次的情感中选一种恰当的出来。没有修养的人,只有二三种情感可选择:不是大怒就是大喜,全然不顾场合和后果。从前我们以为大老粗脾气就是豪爽直率,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用不着多说,大家也知道这种对自己情绪毫无控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作风是多么容易坏事。
音乐作品有着丰富的感情层次和细腻的情绪变化,要想把这些情感变化准确地表现出来,就得不断操练自己的情感。经常从事这样的练习,就会使自己的情感层次丰富起来,对自我的控制能力也会增强起来。
1990年1月29日 星期一 晴
妈妈向同事借了一份杂志,那上面说很多科学家都会玩两手乐器。她说,我原先以为,有成就的大科学家一定是整天关在实验室里的书呆子呢。
【注释】
科学和艺术:一个是理智、冷静,一个是感情、兴奋;一个是客观、准确,一个是主观、朦胧……这两者似乎是背道而驰的,但为什么苏步青会写诗,李四光能作曲?为什么爱因斯坦拉得一手好提琴?
原来,这两者之间,尽管有许多区别,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两者都是人类精神领域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即便是演奏,也属于创造。
科学家爱艺术,因为创造的基础是想象。无论是选题,或是研究和思考过程中,无不需要联想、暗喻和顿悟。牛顿的苹果是读者们都已熟悉的例子。上海这次在电话升位的研究攻关中,工程人员就是从梦中得到启示的。科学家在成功的前夕,往往在理性推论停歇的时候,会有意象在脑海中频繁活动。因此,艺术的形象思维方式,也会给科学家以帮助。
1990年1月30日 星期二 雪
窗外飘着细雪,哪儿也不能去。我们一家围在新买的钢琴边上聊天。
妈拨弄着琴键,长叹一声。
我问妈妈,为什么你小的时候不学琴呢?
爸爸笑起来,“你妈生不逢时,正赶上砸钢琴烧琴谱的年代!”
“啊!竟有这样的怪事?!那是怎么回事呀?”
“你和孩子们说这些干嘛呢?”妈很不满意爸爸提起这事,但越是这样,我就越是想听。
“为什么不?”爸爸反驳她,“你以为我们不说,他们就永远不会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些事吗?”
妈说青青还小。我说我已经满十岁了。
爸爸没理会我和妈的争论。
“他们有权利知道我们的民族是怎么一步步地走过采的。不仅仅是知道我们民族在取得独立解放事业上所作出的努力,而且,也应当知道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现代思维上是怎样变得更成熟些的。”
“哼!”妈妈说不过他,“你总是有理。”
爸爸告诉我,二十五年前有个“四人帮”,一心想篡夺国家的领导权。他们散布许多荒谬绝伦的理论,就是要把天下搅乱,于是就有不少年轻人上了当,跑去毁古迹,摔唱片。有的学着用日本鬼子发明的酷刑去残害老干部……
“这明明是法西斯才做得出的事,怎么在红旗下长大的学生,也会变成这样呢?”
“因为他们的脑子都给弄糊涂了。”
“那就算是弄糊涂,也不会把天良丧尽的呀!”
爸爸想不到我还会用这四个字。这是上一节语文课才教的。他突然严肃起来,抱住我说:
“青青,你问得好。这里的原因是很多的,我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说清楚。但是这至少说明我们当时的教育方法上也是有些问题的。我们忽略了一个人在独立的人格、情操和审美力方面的培育了。”
【注释】
我们并不想在这里专门讨论二十五年前的那场灾难。但青青提出的问题却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我们以往习惯了强制式的教育,以仕途作引诱,以考试为逼迫。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生命力得不到扩展,情感得不到表现。它被扭曲着。既然一个人在这种方式下会被驯服,那他也同样会被另一种力量所左右。
人格心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压抑,它必定是不会健康的。这就造成放弃自我价值的追求,造成美丑不辨,情感麻木,对自己的行为就无所谓崇高和卑鄙的评定。这也是历史上种种丑类产生的心理发展原因。
为着培养和造就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就必须从他们幼年时代起进行美育教育。通过学习艺术的过程,使他们学会在理性调节下的个性充分发展,使情感层次丰富起来,以崇高的审美判断作为自己人生航程的导向。
因此,让你的孩子学琴,还有着更深远的战略意义:为我们民族培养有着高度文明水平的新人,从而使我们的民族从本质上更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