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文化鉴赏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起承转合”四句式

歌词全篇一般都由一段、二段、三段组成,而由四句构成的四句式段落是流行歌词中最常见的段式。歌词的句式讲究对称和方整,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歌词都由四句、八句、十二句或十六句的“方整句”组成。当然也有一些歌词因内容需要,也会出现不对称的奇数句,但相对比较少见。因此,方整的四句式歌词模式,是歌词结构的基础,如果你掌握了方整的四句式段落模式,那么非方整的三句、五句式段落也就是增、减一句的事情,创作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在流行歌曲创作中,“乐句”是构成“乐段”的基础,一般“乐段”都由四个乐句组成,即便这个段落拥有三句或五句歌词,作曲家在作曲的时候一般都会将其处理成方整的“四句乐段”,鉴于这个作曲规律,掌握四句式歌词模式对于词曲配合显得至关重要。在四句式歌词中,“起承转合”四句式最为常用。

“起承转合”是我国古律诗中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讲道:“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此论说明“起承转合”之间“起”“合”呼应,而“承”“转”兼顾“起”“合”。由此可见,“起承转合”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四句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

“起承转合”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它不仅在诗歌、小说中广为运用,并且也被歌词创作所借鉴。在歌词中,由四句组成的段落尤为常见,因此,在四句段落中“起承转合法”的运用最为广泛。一般情况下,“起承转合”的各句层次分布如下:

“起”句——点出作品的中心思想,起到“呈示”作用。“起”句非常重要,它关系着下面三句的布局。因此,在写“起”句时,要充分考虑到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即:写什么?怎么写?“起”句为全篇之首,一定要自然、顺畅,落笔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糊涂下笔。

“承”句——承接“起”句,延续“起”句所描写的内容,具有“传递”的功能。“承”句不仅要合理、严谨地传递“起”句的思想,更要为下一个“转”句做好铺垫,奠定基础。在手法上,“承”句可以“顺承”也可“反承”,视作品内容而定,视各人喜好而定。

“转”句——“承”后之转折,具有“对比”作用,该句一般都会出现新的素材来展开作者的思想,使歌词的情绪达到一个小高潮,因此,“转”句的作用非常重要,也相对比较难写,既不能脱离“起”句和“承”句的中心思想,又必须展开思维、富有新意,也就是说既要做到情绪上的对比,又要保持章法上的统一。

“合”句——即收束、结尾,具有“总结”的作用。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说:“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因此,“合”句和“起”句要保持呼应关系,并且还要总结前三句的思想和情绪,做到概括性地一统全文(或全段)的作用。

总之,“起承转合”的手法结构严谨、思维严密。因此,它是歌词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在学习中,我们可以从我国的古诗中汲取精华,融会贯通。例如: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起”——点明题意:故友与我在黄鹤楼辞别)

烟花三月下扬州

(“承”——继续交代:在三月份,故友辞别后要去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转”——转变话题,描写目送故友远去的情景,视角由近而远)

惟见长江天际流

(“合”——“以景合情”的手法结束全诗。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只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诗人通过这样的景物描写,把前三句的辞别、下扬州和孤帆远影的离别景象做了总结,体现了两人的深厚友情。)

下面是田震演唱《干杯,朋友》的第一段,该段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手法。

干杯,朋友(杨海潮)

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

(“起”句”——开门见山地点明“朋友离别,以酒相送”的主题)

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一醉到天尽头

(“承”句”——顺着“起”句顺水推舟,继续描写“朋友离别,以酒相送”的话题)

也许你从今开始的漂流再没有停下的时候

(“转”句”——作者突然转换思路,讲起了离别后的漂流生涯,情绪得到推动)

让我们一起举起这杯酒干杯啊朋友

(“合”句”——以“举杯相送”作总结,和“起”句形成呼应,并将前三句的感情浓缩在“举杯相送”之中)

了解了“起承转合”各句的作用与功能,下面再介绍一下各句的具体写作手法。

(1)“起”句写法

“起”句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三种,即:“赋、比、兴”。

所谓“赋”就是“铺陈直叙法”,也就是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地直接引出主题,直接叙事或抒情。“赋”的特点是通俗易懂、直截了当,具有不加修饰的朴实性。例如,描写忧伤的情绪,采用“铺陈直叙法”可以这么写:“我哭红了双眼淌着忧伤的泪”。

所谓“比”就是“借物言志法”,借某事或某物来叙事或抒情,也就是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表达观点。“比”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可以起到节省素材,突出艺术形象的作用。例如,描写忧伤的情绪,采用“借物言志法”可以这么写:“我的心像停了暖气的管,冰冷着我的身躯”。这里用停了暖气的“暖气管”作喻体,用它的寒冷形象来比喻主人公内心的忧伤,既简洁又形象。

所谓“兴”就是“托物起兴法”,也就是迂回入题,先描写其他事物或景物,使人联想到和主题有关的内容,以此引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兴”的特点是意蕴含蓄,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例如,描写忧伤的情绪,采用“托物起兴法”可以这么写:“阴天,落叶,秋风掠过这冰凉世界”。

(2)“承”句写法

“承”句可以“顺承”也可“反承”,一般视作品内容和个人习惯而定。例如:“我哭红了双眼淌着忧伤的泪”若用“顺承法”发展,就是顺着“起”句的意思继续往下写,可以这么承接:

我哭红了双眼淌着忧伤的泪

我冰冻的双手握不住你的心

如果采用“反承法”发展,就是“承句”不顺应“起”句的意思,反着“起”句的思路往下写,可以这么承接:

我哭红了双眼淌着忧伤的泪

我纵情狂欢游荡在热闹的街

按照“起”句的意思,“我”的情绪本该是忧伤的、低落的,但是“承”句却没有顺着“起”句的意思继续表现忧伤,而是用“纵情狂欢”的反常情绪来承接“起”句,这种“反承法”可使两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3)“转”句写法

所谓“转”句也就是转换思路,因为一人一个思路,没有规律可循。在此,笔者仅将自己从作品分析和创作实践中所得到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转”句可从“视野”和“时间”两个角度来“转”。

所谓“视野转法”,就是通过视野远近和大小的转换,和“起”句、“承”句形成对比。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起”句和“承”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都是小视野,“转”句“孤帆远影碧空尽”,突然转变话题,将视野突然拉宽、拉远,从小视野转向大视野。这种手法好比摄像中,突然将近景转向远景,视野瞬间宽阔,这可以起到很好的“转场”效果。

所谓“时间转法”,就是通过时间前移或后移,采用回想过去、预想未来等手法,在时间上和前两句形成对比。例如《干杯,朋友》的“起”句和“承”句“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一醉到天尽头”,这两句很明显是在写今天离别的事情,“转”句“也许你从今开始的漂流再没有停下的时候”,突然转换话题,开始讲述以后漂泊生涯的不稳定感,通过时间后移和前两句形成对比。

例如,笔者创作的《猎爱》,“转”句采用了时间前移的手法,和前两句形成对比。

猎 爱(尤静波)

你像疾速的流星划过我胸膛

我的心被虏获从此为你痴狂

这一路你像飘忽的影子穿梭我心房

我的心从此被捆绑日夜看流星的方向

第三句通过“这一路”三个字,使时间退回到过去,话锋突然转移,形成“转”的效果。

(4)“合”句写法

“合”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首尾呼应法”,“合”句和“起”句呼应,正如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的那样:“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例如上例《猎爱》的“合”句“我的心从此被捆绑日夜看流星的方向”,正是“起”句“你像疾速的流星划过我胸膛”的呼应,“合”句连“起”句也合在内了,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效果。

另一种是“以景合情法”,也就是以描写“景物”来收束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以景合情”的手法起到概括、总结作用,这种手法具有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作用。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合”句“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以景合情”的手法,作者站在江边,望着一望无际的长江,极目远送故人远去,体现了两人的深厚之友谊犹如这一望无际的长江。这里采用“以景合情”的收束法,使整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

下例是由黄磊演唱的《背影》的其中一段,这个四句段运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法”。

背 影(许常德)

火车就要开了 我就要走了【“起”句】

离别就要来了 话怎么说呢【“承”句】

眼看天气秋了 叶子在哭了【“转”句】

转身是背影了 你就进了往事了【“合”句】

“起”句采用“托物起兴法”,通过“火车要开了,我要走了”这样“先言他物”的离别描写,让人联想到分离的情境下转身后的“背影”这一主题。

“承”句采用“顺承法”,顺着“起”句的意思继续描写“离别”这件事情,延续“起”句的内容。

“转”句采用“视野转法”,将前两句“离别”的小视野突然扩大到“天气秋了”这样描写季节的大视野,然后通过“叶子哭了”这个拟人手法,将全段的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和前两句形成显著对比。

“合”句是概括性、总结性收束法,此句对前三句进行概括,点明“背影”这个主题,采用首尾呼应的“点题法”来收束全段。而“你就进了往事了”这后半句更加显著地体现出对前三句内容的概括:“走了、散了、哭了”所有这一切都进了往事,这说明一切都装进了主人公的内心深处。这是多么富有感情色彩的收束啊!

下例是笔者在“歌词写作”课上给学生留的一道作业题,要求其运用“起承转合法”,根据“起”句写出后三句。这是笔者写的一个供学生参考的方案。大家也可根据“起”句设计出不同的方案,进行创作练习。

我们的故事(尤静波)

我们的故事听着本来很美【“起”句】

彼此依赖的日子风雨同归【“承”句】

那天你的心突然滑出了轨【“转”句】

我们的故事瞬间残废【“合”句】

“起”句采用“铺陈直叙法”,开明宗义地点出主题“我们的故事”,然而“本来很美”这几个字却引人深思,暗中指出“我们的故事现在已经不完美了”。

“承”句采用“顺承法”,顺着“起”句“本来很美”的意思接着叙述,用“彼此依赖”和“风雨同归”来形容曾经的生活有多么美好。

“转”句突然转换话锋,用“心出轨”的形容,打破了曾经的美好,和前两句形成显著对比。

“合”句采用了“首尾呼应法”概括全段,点出了主题“我们的故事”最终以不完美的结局而收场。第三、四句作者采用了“象征”法,用“火车滑轨”这一事件来象征“你心出轨”的事实,接着又用“故事残废”这一结果来象征“我们不完美的结局”,形象而具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