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背景
本书针对陆军作战仿真模型体系构建、开发、重用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展开研究,目的是:①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陆军作战仿真模型描述与设计方法;②建立一批适应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满足陆军部队装备论证、作战概念创新、战法实验和作战指挥训练等需求的新一代作战仿真模型;③以陆军部队为基本研究对象,构建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实现仿真模型的开发、存储与资源共享一体化,将分散的军事模型统一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通过服务组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模型重用,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提高模型的可信度和互操作性。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训练转型的不断深入,以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手段支持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建立完善、实用、先进、可靠的作战仿真模型体系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当建模方法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为适应其发展,需要把作战仿真模型建设作为体系工程来抓,解决困扰建模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从而支持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与训练,为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信息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模型质量制约着信息系统的发展。模型是训练信息系统、指挥信息系统和作战实验系统的核心。在军事信息系统研制中,长期制约其发展的是军事模型的质量。传统模型的可信度不高是核心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①模型本身不具有开放性。军事人员和系统用户只能通过系统应用功能间接了解模型的合理性,仿真模型与现实有比较大的差距,导致模型描述规则和算法的合理性无法得到军事人员和系统用户的认可。②模型的自适应性弱。军事人员和系统用户通常看到的是基础数据、想定数据和模型运行的中间数据和结果数据,最核心的作战行动数据被长期封装在捆绑式的模型系统黑匣子里,模型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得不到监督,发现问题时又不能及时更正。③模型可信度渐弱。军事模型一旦投入应用,军事人员和模型用户不能直接与模型打交道,由此造成最应该适应变化的仿真模型无法及时修正与更新,有的模型已经严重滞后于军事和技术的发展,导致模型系统用得越久,其可信度越低,从而使军事模型不能用、不敢用。
(2)传统建模方法制约信息系统的发展。在传统建模中,从概念建模、数学建模到程序建模,都将抽象描述与行动数据捆绑在一起。建模速度快,容易完成模型和模型系统的构建,但这样构建的模型,利用率低,很难在其他系统中重用;在建模过程中或建模之后,对模型修改与更新困难。如果要改变作战行动模型中的某一要素、量纲、指标值或元数据,就必须分别修改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程序模型中对应的参数,不仅造成重复工作,而且会产生多道工作程序,难以保证同一模型描述内容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