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论

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推动网信事业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网信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取得新进展的重要一年。2018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名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网信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进一步优化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职责。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科学地分析了信息化变革趋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深刻地回答了关于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方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按照党的十九大对网信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互联网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推进、成效显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中国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把握大势,紧密结合中国互联网发展治理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地阐述了事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涵盖网络内容建设、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方面,指引中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释了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明确了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原则要求、主要任务,明确了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国际主张,明确了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方法。这一思想顺应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大势,揭示信息革命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深刻地回答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成为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和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内容建设,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必须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当前,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逐渐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渗透。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维护网络安全,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必须尽快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水平,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必须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压实各方面责任,依法严厉打击网络攻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我们必须认识到,与部分技术领先国家相比,我国在互联网核心技术突破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既是确保网络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网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要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要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随着技术创新加速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信息化对经济和社会运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践行新发展理念,必须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信息时代,互联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也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治理互联网、用好互联网,已成为国际社会面对的共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五点主张”,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推进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应该着眼于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实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特别是要以“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具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始终将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根本宗旨,让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人民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推动了中国互联网长期健康繁荣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期待和需求,让中国互联网找准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坚持互联网发展为人民,就要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要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成果,是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信息化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创造性回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网信工作的根本遵循,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二、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取得新成就新进展

2018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国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强网上内容建设,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加快开展信息领域技术研发,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推动互联网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新进展。

1.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成为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基石

受惠于国家大力推进的“宽带中国”战略、提速降费行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务实举措,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光纤宽带、4G 网络、云计算和内容分发网络等基础设施加速升级,5G 网络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IPv6启动规模部署和商用,网络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为助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8年6月,中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3.78亿户,其中光纤接入用户总数达3.28亿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87.5%,光纤用户占比居世界首位,千兆宽带示范全面展开,中国全面迈入光纤时代。网络下载速率大幅提高,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我国固定宽带和4G网络下载速率双双超过20Mb/s,同比提升均超50%。4G网络建设实现后发赶超,全国4G基站总规模超过340万个,4G用户数达到11.1亿户,4G用户渗透率进入全球前五。5G研发进入全球领先梯队,将构建全球最大5G试验场。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能力和覆盖水平显著提高,行政村宽带普及率达到97.4%,光纤比例达到96%,4G比例达到95%。互联网关键资源稳中有进,IPv4地址数量为33 882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23 555块/32,均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出口带宽为8 826.302Gb/s,同比增长10.68%。

2.网络信息技术取得积极进展,部分领域实现单点突破

网络信息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国抓住新一轮技术革新的有利时机,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布局网络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和非对称技术,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中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共398.6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4.89万件,首次排名全球第二[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排名第17位。截至2018年6月,中国已建设形成由17个高性能计算中心构成的国家高性能计算服务环境,资源能力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7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E级原型机完成研制部署,运算能力将比“天河一号”提高200倍,存储容量提高100倍。互联网企业成为信息技术研发重要力量,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落地应用加速,催生大量创新智能业务场景,如百度的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平台和Apollo自动驾驶平台、阿里巴巴的 ET 城市大脑平台、腾讯的医学辅助诊疗平台成为有较高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教育娱乐、家政养老等多种场景落地应用。但也要看到,与全球领先国家相比,中国信息技术整体上仍落后于先进国家,部分领域存在短板和不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进一步加快部署和推进发展。

3.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坚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持续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2.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5%。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社交电商异军突起,社交零售用户规模达到2.23亿人,极大地拓展电子商务发展空间。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达到1.71亿,占2017年总就业人数的22.1%[2],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数字产业化发展迅速,技术应用商业化进程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物联网全年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物联网重点上市企业的营收达到4 833.8亿元,同比增长20.7%[3];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4]。产业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数字经济对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渗透率分别达到17.2%、6.5%和32.6%。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47.8%,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亮点。中国持续优化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的互联网企业,国际竞争力再上新台阶。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总数为102家,较2016年增长12%,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达到77家[5],千亿级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闪耀明星。

4.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构筑起坚实的网络安全屏障

中国着力加快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线基本形成,有效应对和化解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威胁。近一年来,中国持续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开展覆盖全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深入排查重点领域、重要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风险隐患,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网络安全技术能力不断加强,一批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网络安全技术逐渐成熟,已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防护实践。加快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法》配套法规文件,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基本建立。网络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发布《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一批重要国家标准。2018年9月,第五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成功举办,通过“网络安全博览会”“网民网络素养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再创新高,2017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439.2亿元,同比增长27.6%;从事网络安全相关业务的企业总量达到2681家[6],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5.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网络空间已成为中国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不断加强网上内容建设,持续开展“中国好网民”工程、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推出一批现象级新闻报道和主题宣传,进一步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优质内容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培育养成一大批数字内容消费群体。截至2018年6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6.09亿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55亿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06亿人,数字内容版权环境进一步优化[7]。网络空间法治建设进程加快,2018年,中国制定并出台《电子商务法》,进一步明确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法律依据。全民积极参与网络综合治理,“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构建“联动发现、联动处置、联动辟谣”的工作模式。2018年上半年,中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有效举报3 902.8万件,同比增加117.1%,不良信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网络生态日趋良好。

6.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持续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中国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全面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积极搭建务实合作平台,促成中外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形成一系列富有影响力的合作成果,签署“一带一路”数字国际合作倡议等多项合作协议。持续深化中美、中俄、中欧等双边交流合作,拓展与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空间,共同致力于打击网络犯罪、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2018年9月,第三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召开,信息化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络合作扎实推进,为更多国家提供中国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先进经验和实践方案。

7.互联网发展更好地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网站数量达到544万个。信息服务更加快捷、优质和低价:目前中国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的平均资费较2014年年底降幅均超过90%,互联网专线标准资费降幅超过30%,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爆发式增长,2018年前6个月流量累计达266亿GB,同比增长199.6%[8],“移动生活”成为百姓首选。网络扶贫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新方式、新途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向贫困县倾斜,累计将499个国家级贫困县纳入支持范围,占全部贫困县的60%,带动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74万人增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水平,截至2018年6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70亿人。其中,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城市服务平台获得政务服务的使用率为42.1%,成为网民使用最多的在线政务服务方式,“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成为新时代中国政务服务的真实写照。

三、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去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首次创设并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6个方面,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发展成效和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并首次公布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发展情况排名,对各地区把握发展机遇、补齐发展短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持续跟踪各地互联网发展新成效新进展,以期更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估和反映各地互联网发展的整体状况。

1.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为了持续做好全国互联网发展情况评估工作,我们对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见总论表1),完善指标结构,优化算法模型,强化数据采集,进一步提升了指标体系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论表1 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续表

1)增加和细化评估项目

2017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今年,考虑到各地进一步重视和强化网络内容建设、信息化发展、网络安全保护等各方面工作,结合数据跟踪和采集情况,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保持一级指标稳定不变,调整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设置,增加和细化评估项目。目前,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构成,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六大关键要素,实现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正向指标和负面指标相结合,力求更全面、准确、科学地反映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发展情况。

2)调整和优化指标权重

今年,我们对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权重进行了适当调整。一是适当降低网络基础设施指标权重,把它调整为10%。网络基础设施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发展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各地固定和移动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整体稳中有进,因此将该指标权重适当降低。二是适当提高创新能力指标权重,把它调整为20%。创新能力是各地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获得长远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为了更好地体现各地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鼓励和引导各地重视互联网创新能力建设,将该指标权重适当提高。三是适当提高数字经济、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3个指标的权重,主要是结合各地发展情况,相应增加了二级指标项目,将网信企业发展情况、网络安全产业、互联网法治和网信机构建设情况纳入整体评估范围。

3)扩大和强化数据采集

今年,我们持续跟踪各地互联网发展情况,及时梳理并汇总各地互联网发展的最新进展、典型案例,及时更新各指标最新数据,注重参考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发布的互联网领域统计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可追溯。

2.全面客观反映各地互联网发展的整体情况

按照最新的互联网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和计算方式,我们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得出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互联网发展指数得分(见总论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最高,中西部地区也在加大发展力度,发展势头强劲。

总论表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8年互联网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切实加强网上内容建设管理、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发展等各项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发展思路,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各地特色的新创造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基础设施方面,各地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城乡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差距缩小。总体上,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山西、宁夏、四川等在光纤宽带建设方面赶超趋势明显。重庆、湖北等积极推进5G 研发和技术创新,积极布局5G 试验网。北京、广东、上海在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居于全国前列,为互联网发展奠定坚实的设施基础。

在互联网创新能力方面,各地把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抓手,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北京、上海等地人才优势明显,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处于国内前列。陕西、湖北等地通过推动科技重大专项工作支持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关键前沿技术研发。

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各地普遍将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重点,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广东积极推进产业电商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全国领先。浙江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居于国内前列。

在互联网应用方面,新兴互联网技术在个人应用、企业应用、政府应用和公共服务领域使用度进一步提升,呈现出更加丰富、高效、便捷的趋势。广东、浙江、重庆等地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政务信息整合,四川、湖北、天津等地在公共服务应用领域居于国内前列。

在网络安全方面,各地网络安全意识和保障力度明显提升,浙江、四川等地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安徽、北京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居于国内前列,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在网络管理方面,各地根据中央统一要求,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推动省、市两级网信管理机构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浙江探索创新“信用网管”举措,构建网络信用管理机制,丰富治网手段,提升管网治网实效。新疆、福建、西藏、青海等地根据本地互联网发展治理需要,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

四、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中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信息化带来的重要历史机遇,中国互联网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标网信事业新的历史使命,加快网络强国建设,着力推动互联网建设、运用、管理等各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跃升。

1.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和赋能性作用日益突出,应面向未来加强前瞻性布局和整体升级

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随着信息技术迭代升级、落地应用,万物互联、人机物共融成为现实,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扩域增量、演进升级。未来,应围绕经济和社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良好社会秩序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撑。应坚持既有设施扩容升级和新兴技术设施部署并重,推进网络结构优化和关键环节扩容,超前布局5G,全面向 IPv6 演进升级,切实提升流量疏通能力和业务承载能力。应超前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物联网设施等应用基础设施,打造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应面向智能制造联网需求,加快构建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新基础,形成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灵活快速组织的网络环境。应面向社会运行管理需求,加快电网、公路、铁路、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转型升级,提升资源利用能力和效率。

2.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技术制胜阶段,应以核心技术突破铸就国际竞争新优势

全球信息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迭代周期大幅缩短,技术体系加速重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突破的核心驱动力。重大技术变革往往是实现技术赶超、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点。未来,中国将迎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技术红利+规模效应”产生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将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坚实根基。政府应围绕促进核心技术突破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制定和出台核心技术专项税收减免、金融信贷支持、人才引进培育等重大突破性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等各类主体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加快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实体经济发展,加速普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推动生产要素、产业链条、工艺流程、商业模式等的全方位变革,持续催生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服务型制造等新业务新模式,实现产业实力整体跃升,有效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应强化基础技术、前沿技术、非对称技术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前瞻性、战略性部署,加快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网络芯片等前沿技术突破和基础技术研发,厚植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雄厚技术基础。应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加速产业布局,力争将已经形成的产业规模优势和用户规模优势,通过新兴技术转化为领先优势,进而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产生一批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3.优质内容将成为媒体平台竞争焦点,应加快网络内容产业秩序重构、营造健康网络生态

当前,网络内容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在用户信息消费升级和优质内容资源稀缺的双重影响下,优质内容将成为各大媒体平台竞争新焦点。对互联网媒体而言,应重视内容生产能力建设,主动弘扬正能量,创新与内容创作者的合作方式,共同策划、生产网民喜闻乐见的内容产品;应加强内容赢利能力,打造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原生广告和产品周边等为补充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拓展内容附加值;应以技术创新优化内容生产与分发,持续优化技术模型,不断推出个性化产品、定制化阅读、精准化推送等新服务新产品,探索更符合内容管理要求的生产、审核、分发机制。对主管部门而言,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网络传播领域法律体系,加大舆情监测和技术管理力度,使网络内容产业在良性竞争中实现行业整合升级、促进内容生态向好。

4.数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产业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应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最大限度地释放数据价值

信息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未来,中国数据总量将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将广泛应用并深刻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的稳定发展。数据安全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愈加紧密。如何发挥数据价值、保障数据安全,成为亟需中国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应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一方面,将数据安全作为网络安全的核心问题,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防护体系,进一步完善数据安全规则体系;明确数据生产周期各环节的安全主体责任,明确数据权属和数据使用行为规范,健全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强化数据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等安全防护技术手段建设,加强数据安全的监测预警。另一方面,应更加注重数据资源的开放流通,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要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公共数据共享大平台,推动能源、交通、环保、医疗、教育等领域数据的整合与集成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助力决策、提升效能的价值作用。


[1].数据来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2018)》。

[2].#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白皮书(2018年)》。

[3].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2017—2018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

[4].数据来源: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

[5].数据来源: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6].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2018)》。

[7].数据来源: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8].数据来源: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