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
——谨以此书写给女儿十周岁生日
暨中国第二批赴利维和运输分队出征八周年纪念
女儿快十岁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她的思想也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不是像以前那样跟我“汇报”学习和学校的“奇闻轶事”,而是出乎意料地跟我“谈”起钓鱼岛的事情。她跟我说上数学课时,老师在讲有关“位置与方位”的问题时,提到了钓鱼岛,同学们当时就像炸了锅一样,都不说“位置与方位”的问题了,全跟着一起“起哄”钓鱼岛争端的事情。她还说她和她们班的同学都“商量”好了,从今天开始,再也不买和使用“X货”了,而且更令我惊奇的是她说她们班里两位同学,居然当着大家的面,“义愤填膺”地要把自己“XX制造”的水壶和文具盒给“砸毁”扔到垃圾桶里……我听了女儿的话,既感到“新鲜”,又感到“惊奇”,真的没有想到,一群不到十岁的孩子,居然有这么强烈的爱国之心。
女儿接着又说起她长大后的理想,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想当“医生”了,而是“改当”一名“外交家”,去和一切“强食弱肉”的“强盗国家”进行“谈判”,告诫这些“强盗国家”要和平,要多做善事,少做或不做破坏和平的“侵略”之事……她还说她的同桌同学,长大后想当“科学家”,研制出好多好多“尖端武器”,去对付世界上敢侵犯中国的强盗……
面对女儿和她的同学们的“远大理想”,看着她那“成熟”而又显“稚嫩”的眼神,我的心不禁在“新鲜”和“惊奇”中又产生了一点小小的“震撼”。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让孩子接受正确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使其树立正确的“爱国观”。作为家长,我和她的妈妈告诉她:应该通过努力学习来“理性”爱国,应该像周总理那样,常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而不是通过简单和“过激”的言行去“感性”爱国。孩子听完我们的话后点了点头,并表示第二天到学校后,要告诉她的同学们,要去“理性”爱国。
看到女儿懂事的样子,我就和她的妈妈暗自商量,在她十岁生日那天,送给她一份有意义的生日礼物。
正当我和她的妈妈为送她什么样的礼物而发愁时,这小“东东”不知又从哪翻出一张八年前,我即将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时照的“全家福”。女儿指着照片,问我的“军帽”为什么是蓝色而不是绿色的?军装袖子上缝制的“蓝圈圈”和脖领子里蓝色的像丝巾一样的又是什么“东东”……女儿一连串的问题,不禁又勾起了我八年前的回忆……
八年前,女儿还不到两岁,还在妈妈的怀里牙牙学语;那时,我所在的部队接到“赴利比里亚执行联合国维和运输任务”的命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了履行军人神圣的职责,我积极响应国家和军队号召,远离祖国和亲人,和众多战友们一起,奔赴西非执行这项特殊的任务。
时隔八年后,女儿已经成长为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而我也离开了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但八年前的那段经历,尤其是女儿在我出征仪式上的那一声“爸爸——”让我终生难忘!因为女儿的那一声“爸爸——”激起了我的“创作欲望”。那个时候我就想:到利比里亚后,我要把我执行维和任务的经历记录下来,等将来女儿长大懂事后,就拿出来给她看,让她一起感受爸爸那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现在女儿渐渐长大了,也渐渐懂事了,于是我就借着这个“钓鱼岛”的机会,将那段尘封八年的记忆从箱底翻了出来,进行精心整理,准备在她十岁生日那天,作为礼物送给她。
选择这种“新鲜不俗”的形式给女儿送祝福,既可以引导女儿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又可以教育女儿珍惜和平、珍惜生命、珍惜目前的美好时光,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还能激励她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可谓是“一举三得”。
同时也以此纪念我们第二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出征八周年,并向一同参与利比里亚维和行动或曾经有过相同经历的战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 2013年2月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