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是指从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出发,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根据技术条件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开发利用的方向,以及开发利用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论证与经济价值和效益评估。自然资源对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方向和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特性,人类社会在选择经济发展方向时,必然考虑利用不同自然资源的特点,获得最多的社会产品。因此,充分而正确地评价自然资源十分重要。可探明自然资源与生产分布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之间的关系,可为发挥地区优势、实现合理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一、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基础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生产发展和生产布局工作,都以自然资源为主要劳动对象。不同的自然资源对生产的意义和作用不同,而不同的生产部门和生产布局对自然资源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自然资源经济评价要建立在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的要求上。
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的特点做出分析时,各种条件和因素都需要考虑到,对影响一定生产部门或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主导因素要进行重点评价、深入分析。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后才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和使用。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应重点考虑经济合理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合理性,是指在保护或不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能产生的价值与价值最满意的程度。同一种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有多种可能性,各种可能性的经济合理性又是不同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不仅要对自然本身的数量、质量和经济地理条件、国家政策等做出合理的评价,更要对其经济合理性做出评价;否则,即使评定出的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在实践中无法实施,其价值也得不到体现。
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原则
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评价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有的放矢,避免一般化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应从经济发展方向和具体生产部门布局的实际要求出发。不同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特点,经济发展方向不同,对自然资源的要求就不一样,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生产部门和生产布局对自然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应该从经济发展方向和具体生产部门布局的实际要求出发,不能对所有的自然资源使用同样的开发和使用方式,要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一般化。
(二)全面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
自然界有着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综合体,开发其中一种自然资源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自然资源。因此,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应该既看到自然条件的有利方面,又估计到不利方面;既考虑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对自然资源的单要素进行评价,又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类资源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时空分布与组合特点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全面综合地分析自然资源。影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其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应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找出影响特定的生产部门和地区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主导因素,并进行重点评价和深入分析。
(三)在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合理性
同一种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时有很多种可能性,首先得看技术上是否可能将该自然资源转化为现实可用的,在确定技术上可行的基础上再考虑其经济合理性。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时的各种可能性的经济合理性不相同,达到的经济效果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对各种可利用的方案进行认真考虑,仔细比较和筛选,在不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选择一种能使得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的最优方案。
三、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
自然资源种类繁多,其评价内容十分复杂,但有一定的共性,主要包括:
(一)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不同的数量和质量对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和保证程度不同。自然资源数量评价即计算自然资源的绝对量,也可用平均每平方公里资源的拥有量来表示。以矿产资源为例,数量评价包括探明储量、可采储量和远景储量等;质量评价指矿物的品位,如含矿率、所含有害杂质及有益伴生矿。至于矿层厚度、矿床埋藏深度、可否露天开采、矿物开采的采剥比、水文地质状况等,也属矿产资源质量评价的内容。自然资源数量评价,还应包括自然资源绝对量与社会需要量对比的相对量。相对量可用每人平均拥有的资源量来表示。它可说明一定地区范围内资源的富裕程度。如有些国家土地面积大,资源的绝对量是丰富的,但人口众多,平均每人资源拥有量则是不富裕的。资源富裕程度对确定地区经济部门结构的比例、生产规模和合理布局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和科学技术的水平,又可将数量和质量划分成系列指标。
(二)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相互之间的结合状况和季节分配变率
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不仅取决于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分布、相互之间的结合状况和变化情况。仍以矿产资源为例,由于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同,如意大利的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当属世界之最,中国的贵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区。矿产资源不同季节的需求不同,其分配量也不相同。因此,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不仅要考虑矿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要考虑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相互之间的结合状况和季节分配变率等情况。
(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因素和可能方式及方向
影响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很多,评价时要深入分析主导因素。不同的生产部门、范围大小不等的不同地区,其主导因素均不相同,而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主导因素发生转变。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内容之一就是分析自然资源的主导因素,在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主导因素及其数量和质量系列指标的基础上,将评价的地区划分成不同等级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类型区,标识在地图上,并研究该自然资源可能的利用方式和方向,从中选择满足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最有效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发展。
(四)自然资源的效益预测
自然资源的效益预测包括自然资源的经济效益预测、社会效益预测和生态效益预测三个方面。经济效益预测是自然资源价值的体现,是评价其经济合理性的具体化,决定着开发利用方式的选择。经济效益包括最佳效益和最差效益。例如,筑坝开发水资源,就应预期在正常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时,发电、灌溉、航运等的最佳效益和最差效益。在评价自然资源时,不仅要考虑资源的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可能引起的社会效益和自然界的生态变化,如果没有开发利用好自然资源,引起的生态变化可能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经济评价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对社会发展或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四、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方法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是一项多变量的系统工程,以往的评价方法多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突出定性分析,而现在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的定量分析,常采用定性与定量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一)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传统方法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实地调查同统计资料、地图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工作是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第一步,是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来源和证据,一般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考察。资料收集可以从有关书刊文献以及统计年鉴等收集所需资源的信息。野外考察一般分为室内准备、野外实地考察和总结三个阶段。室内准备主要是明确考察的目的和任务、组织野外考察队伍和分工、制订野外考察计划等。野外实地考察是野外考察的中心阶段,通常是直接观察和座谈访问相结合,注意实事求是,并做好调查记录。总结阶段是将最后调查得到的情况汇总,并写成调查报告以供资源评价使用。地图在自然资源经济评价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地图上标示了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的分布情况和地域组合。这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调查工作的效率。
(二)计算技术和经济数学方法
自然资源的评价除采用上述的方法外,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技术和经济数学方法,定量分析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数学方法很多,如进行资源与生产的关系评价时,常采用多元统计法;研究自然资源空间体系结构和地域类型组合与空间关系时,常使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空间特性时,常用趋势面分析法。此外,还常运用多元线性方程组、微分方程等模拟资源系统状态的转变规律等。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被应用到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中,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判断。
目前,自然资源经济评价中使用的数学模型很多,有简单的李嘉图模型、随时间变化的自然资源最优化利用模型、菲舍尔模型、耗竭性与非耗竭性自然资源模型等。人们还常用模糊数学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模型来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区域自然资源并确定优势资源。
(三)自然资源经济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
首先,实地调查,收集原始资料。
其次,要了解一定生产部门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和具体指标,并将此作为评价的标准,使评价工作更切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再次,要综合各方面情况,建立比较方案,分析它们的经济效益,得出最佳方案。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工作可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来计算数量及质量的现状和动态,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算其消费量,从而建立各种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使评价工作能用较确切的数字来表达。
最后,从现状、条件的分析到选定指标、确定开发方案等的评价工作,都应重视吸取生产实践的经验,使评价成果达到为生产发展和生产布局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