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体系
作为一种崭新的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课程模式,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与困难?体育专业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设计该如何进行?针对本地区的地理特征应如何选择课程资源?这些都是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设计、实施、修订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案,以提高课程的规范化程度。
一、课程目标
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户外运动、探险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能力。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六个领域:
1.运动参与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体验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乐趣,培养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运动技能目标
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适应自然和挑战极限的能力,掌握提高相关体能的方式与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改善其身体各系统的机能,提高身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4.心理健康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磨炼学生的意志,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确立其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技能,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6.专业技能目标(体育专业学生)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体育专业学生开展户外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
二、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
课程大纲由理论课、实践课、教学考核与野外综合训练四个模块组成(如图1-1)。
图1-1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大纲示意图
教学内容的选择(如图1-2)充分体现了“三基本”的原则,能反映野外生存生活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重视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培养。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急救训练、野外定向训练、独立获得食物和水训练、野外宿营训练、防寒训练、防潮训练、防毒训练、攀岩训练、团队精神训练及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
图1-2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课程结构、主要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表
理论内容重点凸显“野外”与“生存”主题,考虑到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目标需要,增加了“野外活动策划”内容。
校内模拟实践内容重点放在户外生存技能、团队精神与个人责任感等方面的模拟训练与教育。以素质练习、拓展训练、专项训练等模块组织开展教学,为开展野外生存生活实践储备技能、体能。
野外生存综合实践内容安排在远离人居的偏远山区,利用双休日或长假进行。选用“基地式”“穿越式”“混合式”和“特殊式”等不同的方式,学生以6~8人为一组。其间安排攀岩、岩降、溯溪、漂流、登山、徒步穿越、埋锅造饭、野外定向、野外模拟救护、特殊条件的取水与点火等实践内容,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野外生存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形式
课程教学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以野外生存生活知识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教育、突发事故处理、团队精神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实践部分分为模拟实践(户外用品的使用及营地建立等)和野外实践两类。
四、课程时数与时序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包括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校级公选课、校级活动课)均开设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学时,模拟实践16学时,野外实践16学时(2~3天时间),教育时序按基础理论—基础训练—专项训练—模拟训练—野外实践与考核顺序进行(如图1-3)。
1-3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教学内容顺序图
五、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野外实践综合评定等环节。
野外综合实践既是提高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训练课,也是对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能力的综合考核,须在野外的环境中进行。考核遵循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原则,综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从五个学习领域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核内容包括课程概述、野外生存理论知识等,以抽签选题、现场回答的方式进行)。
实践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20%(考核内容包括野外活动器材使用、搭建营地、模拟救护、简易担架制作等,以抽签选题的方式进行)。
野外实践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50%(由教师召集各小组组长,组成学生学习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在野外实践中的参与态度、闪光记录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定)。
六、课程师资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特征,根据教学内容的模块性,课程师资以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教师为基础,并从其他教研室中吸收有一定户外运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实施教学。
七、课程设备、器材
课程教学实施必须拥有帐篷、户外用灯具、炊具、睡袋、背囊、防潮垫、指南针、对讲机、急救医疗用品等专业性设备与器材的支持。
八、课程安全设计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必须重视师生的安全,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部分,都应对所有安全细节加以重视。具体要求如下:
(1)在理论教学中重视纪律教育与安全教育。
(2)参加野外实践的师生必须身体健康,身体不适者不能参与。
(3)参与者需要购买意外伤害人身保险。
(4)建立风险基金。
(5)参与者学习、认可、签署《野外实践活动安全守则与协议》后方可随队。
(6)制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环节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