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说说我的班主任
他是一个化学老师,作为一个化学老师,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无非就是解题快一些,脑子灵活一些,方法多一些。但这样的老师全国各地多的是。
他也是一个班主任,作为一个班主任,他真的是很独特,全国你也挑不出多少个。
哦,对了,他叫穆志彬,他就比我大六七岁。他高中就读于SJZ二中重点班,大学是华中师范大学(也可能是华中科大,我记不清了,还好这个并不重要。)他比我大六七岁是真的,脑子快的人算了算可能觉得有问题,他比我多上一个高中和大学,光这就7年了。我还没告诉你,我入学晚一年,我也没告诉你,他在带我们之前已经带过了一年高一的。但他真的就比我大六七岁,因为他入学早,早了好几年。具体怎么回事他给我们讲过但我已经忘光了。
这个人很聪明,担任我们的化学老师的同时还“兼任”了我们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我们教室在4楼,数学办公室和物理办公室都在3楼,而化学办公室就在教室隔壁。所以我们在数学和物理上有问题了不愿意跑那么远下去,就直接去问他,但他都会,我们问的问题他都可以解决。有人说数理化不分家,但是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真的不多。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优秀的理科生,生物居然刚刚上两位数。据说他当年高考的事时候,生物5个选择他没看直接选了5个C,然后去做别的题目去了。可能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他生物差是真的,另外他语文和英语同样也很差。至于文科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人也很“幼稚”,他最大的热爱是海贼王,不但他看海贼王,班会上他还给我们也放海贼王;我们的班服都是印着海贼王角色的卫衣。这还不够,期末冲刺的时候他为了激励我们,在班里挂了一面海贼王的骷髅旗。
另外,他还是乒乓球或者羽毛球的国家二级运动员,具体哪个我记不清了。足球也踢得很好。就篮球不行,当了老师之后才开始学,但进步也挺快。
所以说,这个人真的很有意思。
因为这个人很有意思,所以我们和他的关系就不是师生了,而是朋友,哥们。我们不叫他穆老师,而是叫斌哥。
不过他和年级主任一个办公室,每次年级主任听见我们喊他“斌哥”就会很不高兴,纠正我们,教育我们要尊重老师。
其实他当然知道我们喊老师叫“斌哥”并不是不尊重而是我们和他关系好。但他很清楚,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如果关系太好,或者说地位太过平等,就会不利于班主任管理班级。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必须要有足够的权威,否则,班主任的命令就得不到贯彻和执行,学生们对自己的约束也会大大放松。
事实上,主任的想法都是正确的,我们班的确如此。
斌哥和我们关系好,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甚至是致命的缺点。
在我当上班长后,他曾经让我出一份班规。我用假期的时间写了一份很不错的班规,但写完之后我考虑到他的管理风格,就对班规进行了很大的修改,主要是把惩罚措施大大减轻了。没想到我把班规交上去之后,他还是觉得惩罚太严了,自己又改了改。
如果你读到这觉得我可能是那种“酷吏”型的班长,我真的要喊句冤。老实说,我出的那份班规并不严,最严重的惩罚无非就是停课检讨半天。没想到全被他改了,惩罚都是俯卧撑15个、深蹲20个一类。
我对此感到无语。诚然,他是我们的好哥们,不愿意多么严重地惩罚我们,但是过于放松却是对我们的放纵。不过当时我也没说什么。
在他修改后的班规里,有一条是让我很感动的,就是如果他迟到了什么的,跟我们一样受罚。后来确实有一次,他上课迟到了两分钟,在晚自习下课后,他在讲台上做了20个还是30个俯卧撑。
再后来呢,我们班就散了。他确实管的过于松懈了,我们的内务、纪律一直是年级倒数,而期末前的两次月考,我们班的平均成绩居然也落到了后面。之前虽然内务和纪律一直都差,但我们的成绩一直给我们保留着颜面,可谁也没想到在最后我们奋力拼搏的两个月里,成绩却掉了下来。最后一次月考和期末都是倒一倒二的样子。
说到这里不得不插叙一件我自己的事情。对于这个期末的倒数成绩,我竟也做出了“贡献”,实在是惭愧。那时候,我的物理本来很差,不能及格的那种,但在最后一个月我奋发努力,从不及格上升到了九十多分。所以,我本应是年级23名的优秀成绩;可事实上我却是五百多名。因为我在做出了物理12道选择题中的前11道题并确认无误后,由于过于激动而忘记涂卡,如此一来44分便没了。现在想起来,实在是惭愧啊。
结果就是,我们班被打散,插到了别的班;留下一部分学生,和从文科班出来的一些学生,组成了新的12班。当然,班主任已经不是他了。
他仍然教化学,不过不当班主任了。我后来到了文科班,很幸运地又成了他的学生,因为文科班也要学化学的。一直到我高三,他就转走了。之后一直没有跟他联系过,直到高考结束后我才见到了他。他那个时候在正定县的一个私立学校教书,我那时高考刚结束,去正定听一个关于填报志愿的讲座,就约他见了一次,他还请我吃了饭。但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我一个朋友说,他没错,只是来错了学校。
尽管他管的我们很松懈,尽管这导致了12班的分解,但这并不是他的错,也没有任何人抱怨过他。只是,他来错了学校。这个学校不适合他,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也不适合他。
不过,他对我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如果我,或者他教过的其他学生中的某个人在以后成为了老师的话,或许那个时候中国的教育之道已经不再是应试教育,或许那个时候他的那一套方法,他的那种风格会成为最合适、最有效的。中国的教育制度总有根本性的变更的一天,应试教育也总有终结的那一日,所以,我们所期待的这些都值得期待,因为它们总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