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发车时间是6:47,车次是K1310,终点站是哈尔滨。大概是慢车的缘故吧,车上的人不多,有的旅客刚一上车便睡在座位上。车厢没有暖气,空气挟着清早的寒气在车厢里流动。睡着的旅客裹紧了衣裳,缩在暖和的睡眠里。
阿东很幸运地坐在靠窗边的位置,而且是顺着火车前行的方向。他看着窗外的景色。随着火车慢慢启动,有节奏地运行,城市的楼房一排排地隐到身后。渐渐地,视线里盈满秋日缤纷的田野。金黄的稻田深浅不一地铺展在大地上,静卧在土地里的大白菜丰满而骄傲,像在炫耀。远山的红叶则像是一声热烈的召唤。松树还是青翠的样子,像是一句永远不会改变的誓言。
“年轻人,去哪儿?”车到五龙背站,上来一个中年男子,坐在阿东对面。
“通远镇。”阿东说。
“回家?”
“不是。”
中年男子还想再问下去,阿东却把头转向窗外。
经过通远镇的火车一共有五列,这是最慢的一列,几乎每一个站点都会停。通常情况下,到通远镇只要两个小时,这趟火车大概要三个小时——它总是晚点,总是在走到固定的某一段路上,停下来,等上半个小时四十分钟,给别的火车让路。
阿东特意选了这趟慢车。在抵达之前,他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思路。当火车越来越靠近那个他在心里默念了无数次的地方——通远镇时,他的脸庞因为激动而有些潮热。
他从背包里掏出一张报纸:2008年8月19日至21日,丹东地区再次降大暴雨,鸭绿江通远段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大洪水,部分地区电力、通信中断,房屋倒塌,通远镇沿江部分地段积水超过1米,全镇进入紧急防汛状态……
这是一篇新闻通讯。他费了很大周折才找到这张8年前的旧报纸。报社资料室里的报纸合订本不允许外借,热心的资料员阿姨听了他的叙述,翻箱倒柜帮他找出这张没有装订的报纸。
“留个纪念。”资料员说。
他能背下来报道中的每一句话,可他更愿意把手按在报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在心里念叨。他努力地通过这些印在纸上的铅字,去想象8年前那场持续了一个月的大雨有多凶猛。然而,他的想象既无力又贫乏,新闻报道中的那些数字和描写于他而言,根本堆砌不出一个具象的场景。
“用脑子想不出来的时候,就试着在纸上画出来。”刚上学的时候,他不爱做题,总是想。有些题能想出来答案,有些题想不出来。想不出来的时候,爸爸就跟他说:“画。”这一招很好使,有些题的答案真的不是算出来而是画出来的。
他翻出铅笔,在随身携带的白纸上画。他画出瓢泼的雨从天而降,雨点像一颗颗结实的小石子砸下来。他贴着白纸的底边重重地画着波浪线,这是汹涌而无情的鸭绿江。
是的。无情。他在心里重复着“无情”。
火车到达通远镇是9:30,比原先预计的时间晚了半个小时。
阿东站在站台上,轻声道:“嗨,亲爱的将军,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