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响雷中炸响:一个人的电影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从爱看电影到会看电影

王强

第一,电影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背面,是追问电影的实质,以及电影有什么样的意义。

电影被称作“第七艺术”。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在《第七艺术宣言》中宣称,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电影是抚慰情感的心灵鸡汤。从诞生之日起,电影厂就定位为为人类造梦的“造梦工厂”。一部内涵丰厚的经典电影无异于一场精神盛宴,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宣泄作用。看完一部电影,精神状态为之一振,甚至人生观为此改变的事例屡见不鲜。

电影是社会历史的万花筒。电影所表现的内容纷繁复杂,涉及人性深度、心理深处、伦理深层,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刻画了不同阶段、不同人种、不同文化的样态表情,描绘了人类永不褪色的历史记忆。

电影是国家民族的面孔。一个国家的文化思想、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往往能够通过电影传达出来。一个国家了解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了解另一个民族,电影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作为“铁盒子里的大使”,电影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象征。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电影还是个熠熠生辉的新生儿。它是一门不断创新的综合艺术,具有俊美隽永的独特魅力,也拥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二,你爱看电影吗?

捧读此书之读者,必为爱看电影之观众。

进入影院坐定以后,灯光渐暗,你便进入另外的奇妙人生。音乐响起,从开场到结束,电影陪伴你度过一段特殊而难忘的时光。

观影之前给人以神秘感,观影之中给人以梦幻感,观影之后给人以满足感。

一部好的影片,带给观众的那份深深的喜悦和满足,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带来的。“盈丈之内,六道众生。三千世界,尽收眼底。”许多年之后,几句台词、若干情节、两三个形象仍然历历在目。

也许因为生活太平淡,电影便成为很多人共同的爱好。

正因为电影太美妙,人们愿意为这件美好的事情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无论男女无论肤色,电影成为人们热爱生活、品味生活、理解生活的一个重要选项。

爱看电影的人,欢乐着主人公的欢乐,忧伤着主人公的忧伤,这种“感情代入”使他们把观影过程变成自己的另外一种情感经历和人生体验。

北京有几家艺术影院,经常上映各大国际电影节获过奖项的“艺术影片”。不少专业人士和铁杆影迷,不管刮风刮土刮沙尘暴,无论下雨下雪下雹子,每有佳片上映,都趋之若鹜。

还有一些恋爱男女,开始时只是把影院作为约会场所,无论终成美眷还是黯然分手,个人的电影情结培养了起来,从此欲罢不能。

第三,你会看电影吗?

看电影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活动。

大多数观众看电影,不会对电影作过多分析,只有相对简单的评价,重视的是“值不值”、“好看不好看”这两个选项。

在一些专业人士那里,看电影不再是一种完全随意的事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储备,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视角。看电影的过程,成为审视、品味、比较和联想的艺术评论过程。

会看电影的人,有的会自觉主动地去了解并分析影片的时间空间、故事人物、色彩节奏、技术手段、美学价值、社会意义,自觉主动地到网站上留言发帖;有的会选择某类题材,比如女性题材、科幻电影、枪战片,等等;还有的会选择一些专题,比如法国电影展、伊朗电影展,以及一些电影大师个人回顾展。一些国际知名大师的影展,更是吸引一大批拥趸从全国各地赶来,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时间是无情的筛子,总是筛掉垃圾,留下经典。以咏絮之才闻名的李舫在本书中把经典影片的镜头画面转化为秀美文字,很多句子都有嚼头,很多篇章都很精彩。腹中有诗书,笔下有琼浆。相信广大影迷和笔者一样,能够从本书获得共鸣,普通读者也能够从中获得启迪。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1958年出版的《电影是什么?》中说:“这一书名并不意味着许诺给读者现成的答案,它只是作者在全书中对自己的设问。”这一设问,同样贯穿于本书的字里行间。

从爱看电影,到会看电影,再到很好地回答“电影是什么”这一问题,这就是李舫和她的《在响雷中炸响——一个人的电影史》。

2015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