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国鼎立的地理形势
一、曹魏之“中国”
魏自曹操统一北方,至曹丕称帝时,其疆域东至大海,西到河西走廊的终点敦煌,北抵长城,南逾淮、汉与孙吴边境相邻,又隔秦岭和蜀国对峙。据蒋济所言,曹魏当时有十二州。杜恕给明帝上书中列举其州名为荆、扬、青、徐、幽、并、雍、凉、兖、豫、司(隶)、冀,占据了汉朝旧有领土之大半。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把西汉全国分为山西、山东、江南和龙门、碣石北四个经济区域注1,而曹魏此时就占据了其中江南以外的三个,特别是山西(关西)和山东(关东)两个重要的区域,拥有陕甘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以及华北大平原、山西高原、山东半岛、豫西丘陵和南阳盆地,它们在历史上作为三代王畿和华夏诸侯的居住活动地域,又是秦汉王朝中央政权主要依靠的先进农耕区。冀朝鼎评论道:“虽然西汉着重发展关中,而东汉则更多地将其注意力集中于河内。但是,包括泾水、渭水和汾水流域,以及黄河的河南-河北部分在内的这一整个地区,却构成了一个基本经济区,这一基本经济区,是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整个两汉时期的主要供应基地和政权所在地。”出于以上原因,汉末三国人士习惯把曹操及后来魏国的上述统治区域称为“中国”,即中原王朝的所在地,带有尊重和褒扬的含义。如陈群上奏曰:“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华歆上疏云:“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不仅魏人如此称呼,孙、刘两家之君臣亦然。如孙策对虞翻说:“卿博学洽闻,故前欲令卿一诣许,交见朝士,以折中国妄语儿。”华覈谏孙皓曰:“欲与中国争相吞之计,其犹楚汉势不两立,非徒汉之诸王淮南、济北而已。”诸葛亮劝孙权联刘抗曹:“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注1:《史记》卷129《货殖列传》:“夫山西饶材、竹、榖、、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
由于曹魏的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中原的经济文化又经历了长期的发达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梁启超称其“积千余年之精英”;因而比起吴、蜀则拥有巨大的军事、人才优势。诸葛恪曾云:“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六国。今贼皆得秦、赵、韩、魏、燕、齐九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六国,不能半之。”袁淮亦谓曹爽曰:“吴楚之民脆弱寡能,英才大贤不出其土,比技量力,不足与中国相抗。”吴、蜀之所以能够与曹魏鼎足并立,主要是因为汉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给北方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经济衰敝,人口剧减。如杜恕所言:“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所以大大削弱了曹魏据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再加上吴、蜀据有长江和秦岭的天然障碍为地利,得以构成相对的均势。如朱治所言,曹操虽然平定了中原,“而中国萧条,或百里无烟,城邑空虚,道殣相望,士叹于外,妇怨乎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此料之,岂能越长江与我争利哉?”《汉晋春秋》亦云:“自今三家鼎足四十有余年矣。吴人不能越淮、沔而进取中国,中国不能陵长江以争利者,力均而智侔,道不足以相倾也。”
曹魏前期,边境各州频受战事困扰而经济萧条,其粟帛财赋主要依赖内地的黄河下游区域。如杜恕所言:“今荆、扬、青、徐、幽、并、雍、凉缘边诸州皆有兵矣,其所恃内充府库外制四夷者,惟兖、豫、司、冀而已。”其中冀州是曹操立国之本,邺城为霸府所在,曾经多次向那里移民并大力兴修水利、拓广垦殖。因此在当时,“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另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是许都所在的豫州颍川郡,曹操曾接受枣祗的建议,“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邓艾后来对此追述道:“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曹丕称帝后复除颍川郡一年田租,并下诏曰:
颍川,先帝所由起兵征伐也。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而此郡守义,丁壮荷戈,老弱负粮。昔汉祖以秦中为国本,光武恃河内为王基,今朕复于此登坛受禅,天以此郡翼成大魏。
随着局势逐渐稳定,曹魏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其效果最为显著和影响重大的是关中和两淮地区。关中平原号称沃野,董卓被诛后,“(李)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据《晋书》卷26《食货志》所载,曹操平定北方后听从卫觊专卖食盐的建议,“以其直益市犁牛,百姓归者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施行之后,“流人果还,关中丰实。”司马懿镇雍凉,“兴京兆、天水、南安盐池,以益军实。青龙元年,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国以充实焉。”他主持朝政时又采纳邓艾在两淮驻军屯田的主张,“令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分休,且佃且守。”同时兴修漕渠和陂塘,“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每东南有事,大军出征,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关中与两淮的繁荣明显增强了北方政权的国力,从而促进了魏、晋对蜀、吴作战的获胜,王夫之称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虽处于守势,却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据秦川沃野之粟,坐食而制之。”又说:“曹孟德始屯田许昌,而北制袁绍,南折刘表;邓艾再屯田陈、项、寿春,而终以吞吴;此魏、晋平定天下之本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