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管理就是要高调 —
提及形象管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更高调地发声、亮相、站到前台,其实恰恰相反,曝光率不等于美誉度,至少在60%的场景下,形象管理的要点反而是减少曝光率,同时让每一次展示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高调与低调,和企业的属性有关。To C的业务需要创业者有更高的公众知名度,To B的业务需要影响特定客户。这与企业发展阶段也有关,A轮之前企业需要以更低的成本引入用户,吸引投资人关注,此时,创始人需要多亮相。C轮之后,竞争环境与融资环境更加复杂,而且企业已有一定关注度,此时就要谨慎发声。同时这与企业面对的场景也有关,同样是处理危机,有的情况下,再低调的人也不得不出面解释,有的情况下,再善于表达的人也要闭嘴。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口,最简单的方式是少说。
《增广贤文》中说:“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嘴巴太大的人,可能成为网红,但难以成为卓越的企业家。我在媒体工作时,对此颇有体会。对记者们来说,有机会采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顺丰创始人王卫,他们都会觉得这是职业生涯中的幸事,但要采访那些每周都会接受访谈、做演讲的企业家,就少了几分成就感。原因很简单,因为任正非与王卫都很低调,这使他们在传播中有了价值稀缺感。
顺风顺水时要慎言,遇到麻烦时更要尽量不评价他人。经营公司难免要在各种冲突中周旋,与对手、供应商,甚至员工,都可能发生摩擦,为一时痛快就肆意发泄,吐出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一枚钉子。
有时高调吐槽会被当作解决问题的策略。2017年5月,一位自称“毛巾哥”的创业者朱志军,因为自己的品牌与网易严选销售的毛巾产生品牌侵权争议,他发出了一封名为《致丁磊:请给创业者一条活路》的公开信。类似这种控诉大公司侵权、抄袭的事件不胜枚举,但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这其实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大公司确实伤了面子,形象市值丢分,但小公司丢的可能是里子。
周鸿祎曾经对创业者提出忠告:小狗在大狗面前别汪汪。柳传志先生曾有一个形象的“大鸡小鸡”论:企业家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他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
这些质朴的比喻都指向一个道理:没有实力打底的时候,调门再高,也不过是自娱自乐。
低调并非不说话,甚至也不是少说话,而是“辞达则止,不贵多言”。任正非、王卫这类低调的企业家都有自己向公众表达的方式,而且几乎每击必中,如任正非每年都会写几封流传甚广的“内部信”,王卫因为顺丰快递员被打怒发朋友圈,张小龙每年一次的微信公开课,都是通过非正式渠道不断丰满自己的正向人设。
2013年前后曾出现过一批90后网红企业家,他们主要靠张扬个性和犀利表达“C位出道”。如“超级课程表”的创始人余佳文,曾豪言拿出1亿元分给员工,可到了2015年,他发现根本做不到。他还与周鸿祎在节目现场互怼,直言“年轻人企业是玩出来的”“认怂怎么了”,但被周鸿祎怒斥说话虚伪。
创业是残酷的生存游戏。2019年年初,那些网红企业家很多都销声匿迹,依然在坚持并越做越好的,如“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都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升级。张天一有一个很痛的感悟,就是目标感要强,不断打胜仗,团队才有凝聚力。“企业要有所成长,网络里活得好不好不重要,现实中活得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