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用药护理相关知识
课件2
第一节 药品的一般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常用药品的制剂与剂型及使用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一般知识及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护士学习用药护理相关知识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其在疾病预防和药物治疗中的积极作用,不应盲目地执行医嘱,而应主动参与,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一、药品的概念与名称
药品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药品的名称有以下3种。
1.通用名 国家药典委员会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被国家药政管理部门认定,可作为国家药典收载的法定名称。常用在处方、手册、书刊中,如“吗啡”。
2.商品名 是药厂生产新药时,向政府管理部门申请的专属名称。如国内厂家生产的吗啡称“美非康”,而国外产品称“路泰”。近十年来商品名在临床应用广泛,同一化学成分的药物,因生产厂家不同,可有数十种名称,临床应用较为混乱。2007年5月1日起,我国卫生部(现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定处方中禁止使用商品名,必须使用通用名。
3.化学名 按药物的化学组成及公认的命名法命名,因书写繁杂,很少被医护人员采用。如吗啡的化学名为“7,8-二托氢-4,5-环氧-17-甲基吗啡-3,6-二醇”。
二、药品的制剂与剂型
制剂是按照国家颁布的药品规格及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品。剂型是指将药物加工成适合患者需要的给药形式,即形态各异的制剂,便于应用、保存和携带。临床常用剂型如下。
2-1-1 药品各种剂型
(一)固体剂型
1.片剂(tabella, Tab.)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加工后压制成片状的制剂。依其制备工艺、用法和作用不同,可分为普通压制片、包衣片、含片(喉片)、舌下含片、咀嚼片、肠溶片、缓释片、植入片、纸型片等。片剂含量准确,使用方便,便于保存和运输,并适宜药厂大量生产,成本较低,是临床应用最广的固体剂型。易被胃酸破坏或需要在肠内释放的药物压制成片剂后应再包肠溶衣,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为延长某些药物的作用,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或使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比例或数量释放,制成如缓释片和控释片等;将药物经过灭菌,埋藏于皮下起长效作用的,称植入片,如睾酮植入片;将药物吸附于一定大小的可溶性纸片上的,称纸型片,如口服避孕片等。
2.胶囊剂(capsules, Caps.)指将药物装于空胶囊中制成的制剂。常用的胶囊剂有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便于吞服,生物利用度高。
3.散剂(pulvis, Pulv.)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又称粉剂,可供内服或外用。一般将用于内服的称为散剂,如锡类散;外用的称为粉剂,如痱子粉。散剂易于分散,疗效快而强,而且制法简单,携带方便,特别适用于小儿服用。散剂可用纸袋或塑料薄膜袋分剂量包装,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4.冲剂(granule, Gran.)又称颗粒剂,指药物(多半是中药)经加工制成体积小、干燥、易贮存、颗粒状、用开水冲服的制剂。其优点是不必煎熬、服用方便、易保存和携带,如板蓝根冲剂。
5.丸剂(pilula, Pil.)又称丸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如蜂蜜、米糊等)均匀混合制成的球状或类球状制剂。包括蜜丸、水丸、糊丸等,如六神丸。
(二)半固体剂型
1.软膏剂(unguent, Ung.)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如油脂性、水溶性、乳剂型)混合均匀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主要用于皮肤、黏膜,在局部发挥消炎杀菌、止痛止痒、滋润防裂等作用,如氧化锌软膏。
2.眼膏剂(oculent, Ocul.)是无刺激性、极细腻的可专供服用的灭菌软膏剂,作用缓慢而持久,如红霉素眼膏。
3.硬膏剂(emplast, Empl.)指将药物混合均匀后涂于布或其他薄片上,遇热则软化而具有黏性,专供敷贴于体表的外用制剂,多具有消肿止痛、拔毒生肌作用,如伤湿止痛膏。
4.栓剂(suppositorin, Supp.)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制剂,室温下为固体,进入腔道后能迅速溶化或软化,逐渐释放药物,如痔疮宁栓剂。
(三)液体剂型
液体剂型指一种或多种药物溶解或分散在溶媒中制成的剂型。按给药途径可区分为内服液体剂型和外用液体剂型。液体剂型给药途径广泛,供内服用的具有服用方便、易吸收、生效快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婴幼儿与老年人。但也有性质不稳定,易霉变(尤其是水溶液),必须加入防腐剂的缺陷。此外,携带、运输、贮存均不方便。
1.溶液剂(solution, Sol.)指非挥发性药物的澄明水溶液。可内服或外用。内服溶液多装在有刻度的瓶中,瓶签(蓝色)上写明服药的格数和次数,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外用溶液剂必须在瓶签上注明“切勿内服”字样或贴以外用瓶签(红色)。
2.糖浆剂(syrupus, Syr.)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可供内服,如小儿止咳糖浆等。
3.混悬剂(suspensions)指将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制成混悬液供口服的液体制剂。也包括干混悬剂,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如头孢氨苄干悬剂。
4.乳剂(emulsions)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制成稳定的油-水型乳状液供口服的液体制剂,也包括固体药物溶解或混悬于乳状液中的口服乳剂。
5.酊剂(tinctura, Tr.)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供口服或外用,如阿片酊可口服,碘酊为外用。
6.其他外用液体制剂 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制成的水性、油性澄清溶液、混悬液或乳剂供外用。如供皮肤科用的有洗剂、搽剂等;供五官科用的有洗耳剂与滴耳剂、洗鼻剂与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涂剂等;供直肠、阴道、尿道用的有灌肠剂、灌洗剂等。
(四)气雾剂和喷雾剂
气雾剂和喷雾剂指药物和抛射剂一起,封装于带有阀门的耐压容器内的液体或粉状制剂。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气雾状喷出。主要供呼吸道吸入,也有喷于皮肤和黏膜表面及空气消毒用,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五)注射剂(inj ection, Inj.)
注射剂指药物制成专供注入人体的灭菌制剂。有溶液、混悬液、乳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灭菌粉末制剂。多数均装于玻璃安瓿或小瓶中,又称安瓿剂或针剂。大容量(100ml以上)的溶液态注射剂,多密封在玻璃瓶或特制的塑料袋内,称“大输液”。在溶液中不稳定的药品则以灭菌的干燥状态封装于安瓿中,称粉针剂。注射剂通过静脉、肌内、皮下注入体内,作用迅速可靠,适用不宜口服的药物和不宜口服用药的患者,是一类应用极广的剂型。但也存在制造工艺复杂、使用不便、使注射部位疼痛等缺陷。
三、药品管理
(一)药品标准和药事法规
1.药品标准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和规格的最高法典,可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和使用的依据。它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由政府颁布施行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我国迄今为止出版了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1980起,每5年修订颁布新版药典,现行版药典是2015年版。药典在我国药品的生产、药品质量的提高和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生产厂家必须获得药品的批准文号、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其生产的药品才可在市场流通使用。进口药品必须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CFDA)批准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方可在我国销售。
2.药事法规 为了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从而制定出与药品生产、管理、应用有关的政策和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及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具体条文,统称为药事法规,制定目的是运用法律手段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活动,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合法权益,促进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2-1-2 正确认识OTC
(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办法,其目的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便捷。我国自2000年1月1日起正式推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按照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原则,依照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等,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s)是必须经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购买、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的药物。非处方药(over the counter drugs, OTC)是不需医生处方,患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三)特殊药品的管理和药品的贮存
1.特殊药品的管理 我国对特殊药品实行分类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具体管理法规。一般将特殊药品分为以下4类。
(1)麻醉药品:连续使用易产生躯体依赖性、导致成瘾的药品,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人工合成麻醉性镇痛药,如哌替啶等。这类药品如为嗜好使用时,则称为毒品。麻醉药品的使用保管采用“五专”,即专人保管、专用账册、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除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必须每班交接清点,护理人员对经手使用的情况必须进行专册登记,回收空安瓿或废贴。
(2)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可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精神药品又分为:一类精神药品,如复方樟脑酊、安钠咖、哌甲酯、布桂嗪、司可巴比妥等;二类精神药品,如巴比妥类(司可巴比妥除外)、苯二氮 类及甲丙氨酯等。
(3)医疗用毒性药品:药理作用强烈、毒性极大、极量与致死量很接近、超过极量很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药物,如士的宁、毒毛花苷K等。
(4)放射性药品: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含有放射性元素的一类特殊药品。医疗单位必须持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方可使用。
2.药品的贮存
(1)药品的贮存:为使药品保质保效,防止因保管不当而发生变质,必须按药典或包装说明上规定的贮存方法进行保管,尤其是特殊药品。一般药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温湿度要求:一般冷藏温度为2~10℃;阴凉温度为不超过20℃;室温为10~30℃;相对湿度为35%~75%。②“五防”要求:防尘、防潮、防霉变、防虫咬、防盗。③内服、外用、注射药物必须分开存放并贴有明显不同的标签。④要求避光药品在贮存、使用过程中要有避光保护措施。应盛于棕色瓶中,也可用黑色纸或黑色布包裹。⑤定期检查药物的使用效期和质量。应按“近期先用,远期后用”的原则使用药品,绝对不能使用过期药品。发现药品颜色变化、有沉淀或异味等,应及时与药剂部门联系处理。
(2)药品的批号和有效期:①批号。我国按厂家各批药品生产的年、月、日编排。目前国内多采用8位数表示,前4位数表示年份,中间2位数表示月份,最后2位表示日期,如20071015表示2007年10月15日生产。进口药品或国内著名的合资生产厂家有些采用新的防伪方法,与年、月、日编排方法不同。②有效期。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我国对药品的有效期有以下明确规定。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国产上市药品有效期表示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标明有效期。如某药品的有效期为200705,表示该药品可使用到2007年5月31日,6月1日即过期。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表示方法。有效期标明月份的,其具体日期为该月份的最后一天。二是标明有效期年限。表示有效期几年,配合生产批号,判断有效期限是何日。如某药品标明批号20030112,有效期3年,则表示该药品可用到2006年1月11日,目前应用较少。国外进口药品一般采用EXPDate或Use before标明有效期,以表示有效期限,指药品到某一期限前使用是有效的,可看成是有效期的末端日期。如果某药标明“EXPDate:May2000”,则表示该药有效使用时限为2000年5月31日。
第二节 医用处方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处方的种类和管理办法,掌握处方中常用外文缩写词。了解医用处方方法。
一、处方的概念和定义
医疗机构使用的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处方具有法律意义、经济意义和技术意义。
护理人员和药剂人员虽然没有处方权,但医生正确开具处方,药剂人员审核处方并及时、正确按处方发药,护理人员正确无误地执行处方并对用药患者具有监护责任,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哪个环节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处方可作为法律凭证,追究责任。因此,医务、药剂、护理人员对处方均应高度负责,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二、处方的种类
医疗处方一般分为以下6种:
1.普通处方 为临床用得最多的一种处方,其印刷用纸的颜色为白色。
2.急诊处方 用于急诊患者,其印刷用纸的颜色为淡黄色,右上角标注“急诊”。
3.儿科处方 小儿科专用处方,其印刷用纸的颜色为淡绿色,右上角标注“儿科”。
4.麻醉药品处方 麻醉药品专用处方,其印刷用纸的颜色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
5.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其印刷用纸的颜色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精一”。
6.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 其印刷用纸的颜色为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
三、处方的结构与内容
处方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前记、正文和后记(图2-1)。
图2-1 处方结构示例
1.前记 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编号。
2.正文 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3.后记 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复核药师审核药品金额等,配药药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
处方示例说明如下。请取:①硝苯地平控释片每片30mg,共10片;用法:每次1片,每天早晨口服1次。②维生素E胶囊每粒50mg,共60粒;用法: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
四、开处方方法与处方管理办法
(一)处方的印制
处方标准由卫生部统一规定,处方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其内容包括前记、正文和后记,使用A5纸。
(二)处方书写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处方必须用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否则视为无效或错误处方。
4.药品名称要按国家规定的通用名书写,不得使用商品名、代号和自编的缩写。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或拉丁文名称书写,也可以使用世界通用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5.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6.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7.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8.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9.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选取,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0.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11.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画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2.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三)处方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1.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2.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d。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d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d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3.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医师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①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②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③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5.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6.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d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d常用量。
7.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d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d常用量。哌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d常用量。
8.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d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9.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d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d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d常用量。
10.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d常用量。
11.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12.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电子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的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四)处方的保存
1.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2.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五、处方举例
例1
请取
1.氧氟沙星片0.3×6×2盒
用法:1片/次,2次/d,口服
2.二甲双胍片0.25×24×2盒
用法:1片/次,3次/d,口服
Rp.
1.Tab.Ofloxacin 0.3×6×2
Sig.0.3 b.i.d p.o.
2.Tab.Metformin 0.25×24×2
Sig.0.25 t.i.d p.o.
例2
请取
1.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2.头孢呋辛钠注射液0.75×2×6
用法:头孢呋辛钠每次2支加到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40滴/min,2次/d
Rp.
1.Inj.5%GS 500ml
2.Inj.Cefuroxime 0.75×2 aa 1×6
Sig.aa 1 b.i.d i.v.gtt.40drip/min
六、处方、医嘱中常用外文缩写词
处方、医嘱中常用外文缩写词与汉语对照表见表2-1。
表2-1 处方、医嘱中常用外文缩写词与汉语对照表
续表
第三节 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学习目标】
掌握用药执行医嘱前后的注意事项,常用给药途径的护理要点,熟悉用药护理计算方法,了解注射液的配伍禁忌。
一、药物治疗的护理须知
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并不断更新药物学的知识,了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理化性质、用法、用量,掌握用药时间和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按医嘱给患者用药,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评估药物的疗效,及时发现与药物有关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治疗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不合理的处方有责任提出意见,守好安全用药的最后一道防线。
1.护理人员到药房领取药物或使用药物前,必须用肉眼进行外观质量的一般检查,对变质、包装破损、标签不清楚、超过有效期限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药物,拒绝领取及使用。
(1)对固体制剂的检查:主要指片剂、胶囊剂、散剂等,形态须完好无损,无潮解松软、结块或变硬、变色等;糖衣片的片面不应有色斑及粘连。
(2)注射剂的检查:除混悬剂或特殊药品另有规定外,必须澄明、无变色及沉淀异物。粉针剂必须加入适当溶媒后溶解至澄明,如有不溶物应与药房联系,切勿擅自使用。安瓿与输液包装有破损及瓶口松动者,不应使用。
(3)液体制剂的检查:不可用霉变、变色、出现絮状物或异味的制剂。
(4)软性制剂的检查:外观质地须均匀、无变色、无霉变、无酸败及异味等;对栓剂应要求质地较硬,便于使用。
2.在执行医嘱前,应了解患者的诊断和病情,明确医嘱的目的,掌握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若对医嘱有疑问,要向医生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对不熟悉的药物,要查阅书籍,绝对不能盲目执行医嘱。
3.在执行医嘱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即给药前查、给药中查、给药后查;“七对”即对床号、姓名、药名、规格、剂量、用法、用药时间。对药名相近、异名同音的药物以及年老耳背的患者,发药时要呼唤患者的姓名,确认后再发给。
4.在执行医嘱后,在患者用药期间,要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主动询问和检查有关症状,做好记录,必要时报告医生处理。
5.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用前要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除做过敏试验外,还要准备好急救药品。
6.在病房发口服药或注射药物时,护士不能离开发药车,应把车推至病床旁发药或注射,保证发药车在视线之内。
7.如在用药过程中发生差错,应立即报告医生和护士长,必要时报告临床药师,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给患者造成危害。注意:此时护士不可慌张,在患者面前保持沉着冷静,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8.做好用药期间的心理护理,告诉患者有关药物治疗的知识,解除其对所用药物的疑虑,增强其坚持用药的信心和自我监护的能力。当患者提出疑问时,首先要表示重视,并立即查明原因,不论患者所提疑问对与错,都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后方能用药,以防发生差错。
9.指导并教会患者合理用药是护士的职责,在整个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护士要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人而异地制订教育计划并逐步实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能掌握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疗效评估、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如有的药物用后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眩晕反应,患者服后必须静卧一段时间,避免意外,尤其是老人所需知的注意事项,都应详细告诉患者或家属,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二、常用给药途径的护理注意事项
不同给药方法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有很大的影响,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因此,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患者的情况和预期效果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一)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较安全的给药方法,因而患者较易接受,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局部或全身起治疗作用。口服给药不适于急救、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患者。服用时除应按规定的剂量及时间间隔给药外,还应注意:
1.一般可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和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来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如助消化药宜饭前服,阿司匹林空腹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故宜饭后服,催眠药在睡前服等。
2.除特殊要求、规定,如复方氢氧化铝片等需嚼碎吞服外,一般不应破碎服用(如肠溶片、缓释片或胶囊必须吞服),应用温开水(至少200ml)送服,以保证药物冲入胃内而不被黏附在食管壁上,以免影响吸收或产生刺激作用。不能用茶水、牛奶、唾液等送服,以免影响疗效。
3.舌下片应置于舌下,口含片应置于颊黏膜与牙龈间。告诉患者不宜吞咽或咬碎,让其慢慢溶化发挥作用,舌下片含服后30min内不应饮水或进食,以免影响药效。如硝酸甘油要舌下含服,不能吞服。
4.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服后不宜立即饮水,以免冲淡药液,降低疗效。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5.散剂应注意正确灌服,防止呛入气管,尤其是在小儿应用时。
6.混悬液、冲剂应搅匀药液后吞服,以免残留沉淀致剂量不准。
7.一些有异味(如水合氯醛、氯化铵)或难以下咽(如液状石蜡、蓖麻油)等的药物服用时,为避免患者恶心、呕吐或拒服,应加适当矫味剂助服。有异味的可加果汁、牛奶等矫味剂,难以下咽的可加酱油等助服,但应注意加入的矫味剂不应与药物存在配伍变化。
8.有些药物(如铁盐的溶液制剂或其他酸性制剂)可腐蚀牙齿或使之变色,应让患者通过吸管吸入咽下,避免与牙齿接触。必要时可稀释后服用,并于服后及时漱口。
9.原则上应看患者服下或协助喂服后方可离开,尤其是安眠药及剂量较小的药物(如鱼肝油滴剂),以保证用药准确、安全,防止一些依从性差的患者拒服或私自贮存药物。
(二)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包括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多种方法。
在尚无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医院,注射药物的配制还需护士在病区配制室完成,因此,护士除要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配制注射药物时的注意事项
(1)严格奉行“慎独”理念,不论有无旁人在场,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原则。分别在取注射剂时、配制时、放空安瓿(瓶)时查对药名(分3次查对),并检查外观是否合格、是否在有效期内,保证用药无误。
(2)配制室光线充足,配制者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排除一切干扰,切忌边交谈边配药。
(3)如需注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应核对有无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
(4)必须用指定的溶液稀释,剂量准确、浓度适当。粉末药须充分溶解后吸取,稠厚油类药液须加温融化后再吸取,以免引起栓塞或发热反应。
(5)水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如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类,须现配现用,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6)加药时,要记录药名、剂量、日期及加药时间,并在输液瓶、袋上标明所加药物和加药者姓名。
2.在注射给药时的注意事项
(1)输液前应告诉患者输液目的。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液性质调整,对年老体弱者、儿童,心、肺、肾功能不良者,或滴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务必谨慎,速度宜慢。输液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滴速及观察输液是否畅通,瓶内液体是否流空,防止针头漏液及阻塞;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2)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程。
(3)凡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不能皮下注射,改用其他注射方式。
(4)混悬液肌内注射时,应摇匀后立即吸取并快速推入,以免药液沉淀造成阻塞或引起药液外溢。注意:混悬液切忌注入血管内。
(5)静脉注射药物必须是澄清水溶液。当药量较多且较黏稠时,要固定好针头推注,注速宜慢,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可引起溶血反应或导致蛋白质沉淀的药物,均禁止静脉给药。
(6)输液过久时应检查有无静脉炎发生,如局部出现红肿、浸液或炎症压痛等应立即停止输液,采取局部热敷、理疗等措施,并及时报告医师做必要处理。
(7)在空气中易分解的药物,如氨茶碱、苯妥英钠等输注时,应注意观察药液的颜色及澄明度的变化。遇光易失效的药品,如对氨水杨酸、硝普钠等宜避光滴注,如采用棕色塑料袋或棕色输液器。
2-3-1 常用用药护理计算
三、常用用药护理计算
常用用药护理计算和换算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注射液配制、输液速度和时间的调整等操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必须熟练掌握。
(一)溶液浓度的计算和换算
1.溶液稀释换算 临床常将较浓的溶液稀释成较稀溶液时使用。在溶质不变时,可依据溶液浓度与容量成反比的原理,即C1V1=C2V2(C为浓度,V为体积)得出式(2-1):
例1 需1%的苯扎溴铵1000ml,而只有5%苯扎溴铵原液,如何配制?
代入式(2-1)计算:
即取5%苯扎溴铵200ml,加水至1000ml,则配制成了所需要的1%的苯扎溴铵1000ml。
2.不同浓度溶液混合配制的计算 适用于临床有多种浓度规格的药液,当品种不全时,可采用公式(2-2)配制所需浓度的药液(一般是配中间浓度的药液)。
例2 需25%葡萄糖液400ml,现只有10%和50%的两种葡萄糖液,如何配制?
代入式(2-2)计算:
所需10%葡萄糖液量:400-150=250(ml),即取50%葡萄糖液150ml加入到10%葡萄糖液250ml内混匀,得25%葡萄糖液400ml。
(二)输液速度和时间的计算
一般医嘱多是要求规定时间内均匀输入一定量的液体药物,或医嘱只注明输注剂量和输注浓度,要求护理人员调整合适输液速度。可按式(2-3)、(2-4)计算:
滴注系数通常以滴管粗细及输液性质而定,普通输液为15~17滴/ml,全血为10~12滴/ml。
例3 医嘱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加入10%氯化钾20ml,要求12h内持续滴完,求每分钟滴数。
代入式(2-3):
例4 给一位心力衰竭患者的医嘱:硝普钠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要求开始输注剂量为0.02mg/min,以后每5min增加0.02mg,求开始及输注剂量为0.08mg/min时的滴速?
①计算输液中硝普钠浓度:
②计算开始输注剂量为0.02 mg/min时的滴速:
③计算输注剂量为0.08 mg/min时的滴速:
(三)微量输液泵应用的计算
1.注射泵 又称微量泵,一般所设置的计量单位为每小时毫升数,给药速度为0.1~99.9ml/h。而临床所要求的用量及速度往往是μg/(kg·min)或mg/min等,这一转换过程需要护士进行换算。
设置及换算公式如下:
式中:V为临床要求的药物剂量[单位为μg/(kg·min)];
W为患者的体重(单位为kg);
A为剂量单位的换算常数;
K为液体药物浓度(单位为mg/ml,如500mg的药物置于50ml注射器内,则药物浓度为10mg/ml);
M为应设定的每小时毫升数。
例5 需要给一体重为60kg的患者注射多巴酚丁胺5μg/(kg·min),多巴酚丁胺浓度为10mg/ml,注射泵的设置值应该为多少?
代入式(2-5):
注射泵应设置为每小时1.8ml。
2.输液泵 临床有时需要定量、定时滴注一定量的液体或某些药物必须定时溶解在一定量的液体中,常用输液泵来实现这一目的,通常输液泵的输液速度在1~999ml/h。多数输液泵有相配套的专用管道,以保证其流量的精确和均匀。输液泵还具有报警系统保证安全。其设置及换算如下:
例6 临床需要给患者在20min内输入20%甘露醇250ml,如何设置?
(1)根据要求换算得250ml/20min即750ml/h,故将输液泵设置为750ml/h。
(2)再设定输液总量:本例为250ml。当20min输完250ml液体时,输液泵会自动停机,并报警。
四、注射液的配伍禁忌
护理人员在临床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混合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时,可能会发生变色、沉淀或肉眼觉察不到的变化,使药效下降或失效,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属于注射液的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的、化学性的和药理性的。国内目前大多数医院注射液的配制是由护士完成的,虽然有静脉输液配伍禁忌表可供参照,但对易产生理化配伍禁忌的一些因素,护士必须掌握,从而防止配伍禁忌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和避免经济浪费。发生配伍禁忌有下列原因:
1.药液pH值改变 当注射液的pH值相差较大时,配伍易发生变化。如5%硫喷妥钠注射液(pH值为10.0~11.0)加至5%葡萄糖注射液(pH值为3.2~5.5)中,可产生混浊。
2.溶媒的改变 一些非水溶性药物的注射剂常用乙醇、丙二醇、甘油等作溶媒,当与水溶液混合时,因溶媒性质的改变,可有沉淀或结晶析出。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乙醇为溶媒)与氯化钾注射液混合时,可析出氢化可的松沉淀。
3.化学变化 即两种药物混合时产生新的化合物。如氯化钙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混合时,可生成难溶性碳酸钙沉淀。
4.离子间相互作用 通常阳离子型药物和阴离子型药物配伍时易发生变化,如青霉素G钠(钾)盐、巴比妥类、磺胺类等阴离子型药物与各种盐类药物混合时,可发生沉淀或结晶。而阴、阳离子型药物可与非离子型药物混合,如葡萄糖液、右旋糖酐等配伍时很少发生变化。
5.盐析作用胶体溶液型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右旋糖酐等注射液中加入盐类药物,如生理盐水、氯化钾、乳酸钠、葡萄糖酸钙等含有强电解质的注射液,会析出沉淀。故通常使用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6.药物浓度的影响 药物配伍时,有时其浓度会影响伍用效果,如间羟胺加入葡萄糖生理盐水中,一般情况下无变化,但当间羟胺浓度增至0.2 g/ml时,可产生沉淀。
7.药物混合顺序的影响 输液中同时加入两种药物,直接混合可能发生配伍禁忌,如氨茶碱与四环素同时加入输液瓶内,可产生沉淀。但采取先加入氨茶碱,经摇匀后再加入四环素时,可避免沉淀。
8.输液时间的影响 有些药物如氯丙嗪、哌替啶及吗啡等配伍后分解较快,故应现配现用,并在短时间内用完,常加入莫菲滴管输入;切忌加入大输液中,以防久置变色、沉淀而失效。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2-4-1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学习目标】
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流程和填报内容。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概述
从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到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齐二药”事件、安徽华源的“欣弗”药害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不断向人类敲响了警钟。近几十年来随着化学药物种类的迅速增加,加上临床上习惯于大剂量用药、长期用药和多药合用,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明显增多。身居临床第一线的护士,既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又是患者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在ADR监测报告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DR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与药物应用有因果关系。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是指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但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
ADR是在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受药物、机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样本有限,病种单一,多数情况下排除了特殊人群(老人、孕妇和儿童),因此,一些罕见迟发性、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难以被发现,有些ADR必须在药物大量使用后方能被发现。ADR可引起机体组织、器官产生功能性甚至器质性损害,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导致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 DID),重者致死,这些严重的ADR又称为“药害事件”。
为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很多国家建立了ADR监测制度,以加强ADR信息交流。世界卫生组织在1968年建立了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并建立了相应的国际ADR监测合作中心。我国1988年开始执行ADR监测制度,并于1998年成为国际ADR监测网成员国,拓宽了我国ADR监测的信息交流渠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健全和完善了各级ADR监测网络。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主要内容
ADR监测主要是监测药物上市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是药物再评价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
1.收集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情况进一步调查,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那些严重的、罕见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及时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会大众反馈ADR信息,防止ADR的重复发生,保证人民用药安全。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一)ADR报告方法
1.自愿报告制度 又称“自发呈报”、“黄卡制度”,因英国的报告卡为黄色而得名,是一种自愿而有组织的报告制度。监测中心通过把大量分散的不良反应病例收集起来,经加工、整理、因果关系评定后储存,将不良反应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监测报告单位以保障用药安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ADR监测中心的成员国大多采用这种方法。此方法优点是简便易行、耗资少、监测覆盖面大、参与人员多,是ADR的主要信息源。不足之处在于有漏报现象。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此呈报法。
2.重点医院监测 是指有条件的医院,在报告ADR的同时进行ADR系统监测研究。这种方法覆盖面虽小,但针对性和准确性高,能确定ADR发生率。
3.重点药物监测 主要是对一部分新药进行上市后监测,以便及时发现一些未知的或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并制作该类药物的早期预警系统。
4.义务性监测制度1975年瑞典在自愿报告制度基础上发展了义务性监测制度,要求医生报告每一例不良反应,从而使报告率大为提高。
5.速报制度 许多国家要求制药企业对发现其产品有关的ADR做迅速报告,这种报告在时间选择上各有解释,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在15天内将收集的病例上报。
(二)ADR报告范围
1.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引起的所有的可疑不良反应,包括进口不足5年的药品。
2.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指造成器官功能损害,导致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的反应,以及发生致畸、致癌、致死、致残、出生缺陷等严重后果。新的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或有关文献资料上未收载的不良反应。
(三)ADR报告程序
ADR监测报告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要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ADR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ADR应于发现之日起15天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我国目前医疗机构报告不良反应的程序为:
1.临床医师、护师或药师填写报告单,交本院临床药学部门的ADR监测中心。
2.本院ADR监测中心对收集的报告进行整理、完善,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然后全部上报给上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ADR监测中心。
3.上一级ADR监测中心定期向各医院反馈本地区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将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报告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
4.国家ADR监测中心将有关报告上报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后者要求各成员国每三个月汇报一次各国收集到的不良反应信息,并将各国报告汇总分类,定期向各成员国反馈不良反应信息资料。
(四)ADR报告表格填写注意事项
我国使用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表2-2)填写注意事项如下:
表2-2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1.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
2.报告表是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重要档案资料,手工报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务必用钢笔书写,填写内容、签署意见(包括有关人员的签字)字迹要清楚,不得用报告表中未规定的符号、代号、不通用的缩写形式和花体式签名。其中选择项画“√”,叙述项应准确、完整、简明,不得有缺漏项。
3.每一个患者填写一张报告表。
4.个人报告建议由专业人员填写,可以是诊治医务人员,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专职人员及专业监测机构人员。
个人发现药品引起的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可直接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5.尽可能详细地填写报告表中所要求的项目。有些内容无法获得时,填写“不详”。
6.对于报告表中的描述性内容,如果报告表提供的空间不够,可另附A4纸说明。并将“附件”写在一张纸的顶部,所有的附件应按顺序标明页码,附件中必须指出继续描述的项目名称。
7.如果报告的内容是补充报告,请填写与原始报告相同的编号,并在报告左上方注明“补充报告”,与原始报告重复的部分可不必再填写。补充报告也可不填写报告表,只需要对补充部分附纸说明即可。
(五)ADR报告表格填写详细要求
【新的】 (新的ADR)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严重】 (严重ADR)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死亡。
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4.对器官产生永久损伤。
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一般】 (一般ADR)是指新的、严重的ADR以外的所有不良反应。
【医疗机构】 指从事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活动并使用药品的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
【生产企业、经营企业】 指药品的生产企业和药品的销售企业。
【个人】 指消费者本人。
【编码】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后,系统自动生成电子码。
【单位名称】 填写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的完整全称。
【电话】 填写报告部门的电话,注意填写区号,如:0574-87390403。
【报告日期】 填写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时间,如:2007年6月13日。
【患者姓名】 填写患者真实全名。
当新生儿被发现有出生缺陷时,如果报告者认为这种出生缺陷可能与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药品有关时,患者是新生儿。
如果不良反应涉及胎儿/乳儿或者母亲,或者两者均涉及,报告人认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母亲在怀孕期间服药有关时,填报时注意:①如果不良反应没有影响胎儿/乳儿,患者是母亲;②如果不良反应是胎儿死亡或自然流产,患者是母亲;③如果只有胎儿/乳儿出现不良反应(除了胎儿自然流产/胎儿死亡),患者是胎儿/乳儿,将母亲使用的可能引起胎儿/乳儿出现不良反应的药品列在可疑药品栏目中;④如果胎儿/乳儿和母亲都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填写两张报告表,并且注明两张报告表的相关性。
【性别】 在相应方框填入“√”。在填写选择项时应规范使用“√”,不应使用“×”等其他标志,避免理解偏差。
【出生日期】 患者的出生年应填写4位数年份,如2005年。
如果患者的出生日期无法获得,应填写发生不良反应时的年龄。
【民族】 应正确填写,如汉族。
【体重】 注意以千克(公斤)为单位。如果不知道准确的体重,要做一个最佳的估计。
【联系方式】 最好填写患者的联系电话或者移动电话。如果填写患者的通信地址,请附上邮政编码。
【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选择正确选项。如果需要详细叙述,请另附A4纸说明。
【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包括药物过敏史。如果需要详细叙述,请另附A4纸说明。
【不良反应/事件名称】 应填写不良反应中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如不良反应/事件表:患者从×年×月×日开始使用×药,1.0g,1次/d,静脉滴注,×日患者胸腹部出现斑丘疹,有瘙痒感,继续使用后丘疹面积增大。不良反应/事件名称可填写“皮疹”。
不良反应/事件名称的选取参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 填写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当一个新生儿被发现有出生缺陷,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时间就是孩子的出生日期。
当一个胎儿因为先天缺陷而发生早产或流产时,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时间就是怀孕终止日期。
【病例号/门诊号】 (企业填写医院名称)认真填写患者的病历号(门诊号)以便于对详细病历、详细资料进行查找。
【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 不良反应/事件的开始时间要用具体时间表示,如“×年×月×日”,不要用“入院后第×天”、“用药后第×天”等。
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填写时要尽可能明确、具体。如为过敏性皮疹,要填写皮疹的类型、性质、部位、面积大小等;如为心律失常,要填写何种类型;如为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者需估计呕血量的多少等。严重病例应注意生命体征指标(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记录。
与可疑不良反应/事件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如怀疑某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应填写患者用药前的血小板计数及用药后的变化情况。如怀疑某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应填写用药前后的肝功能变化,同时要填写肝炎病毒学检验结果,所有检查要注明检查日期。
填写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有关的患者病史:①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等;②过敏史、怀孕史、吸烟史、饮酒史、药物滥用史等。
填写本次临床上发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情况,主要是针对不良反应/事件而采取的医疗措施,也包括为做关联性评价而采取的试验和试验结果,如补做皮肤试验的情况。
【怀疑药品】 报告人认为可能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有关的药品。如果有4种以上的怀疑药品(含4种),可另附A4纸说明。
【商品名称】 填写药品的商品名称。如果没有或者不知道商品名称,填写不详。
【通用名称】 填写完整的通用名称,不可用简称(如“氨苄”、“先V”等)。监测期内的药品、上市5年内的进口药品应在通用名称左上角以“*”注明。
【生产厂家】 填写药品说明书上的药品生产企业的全称,不可用简称(如“上五”、“白云”等)。
【生产批号】 填写药品包装上的生产批号,如“20060224”。
【用法用量】 填写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例如:500mg每天4次口服或者10mg隔日静脉滴注。如系静脉给药需注明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者莫菲滴管给药等。对于规定要缓慢静脉注射的药品应在报告表注明是否缓慢注射。
【用药起止时间】 指使用药品的同一剂量的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如果用药过程中改变剂量应另起一行填写该剂量的用药起止时间,并予以注明。用药起止时间大于1年时,填写“×年×月×日—×年×月×日”;用药起止时间小于1年时,填写“×月×日—×月×日”;如果使用某种药品不足1d,可填写用药持续时间,如一次或者静脉滴注1h。
【用药原因】 填写使用该药品的原因,应详细填写。如: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此次因肺部感染而注射氨苄西林引起不良反应,用药原因栏应填肺部感染。
【并用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患者同时使用的其他药品(不包括治疗不良事件的药品),且报告人认为这些药品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无关。并用药品的信息可能提供药品之间以前不知道的相互作用的线索,或者可以提供不良反应的另外的解释,故请列出与怀疑药品相同的其他信息。如果有4种以上的并用药品(含4种),可另附A4纸说明。
【不良反应/事件的结果】 本次不良反应/事件经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后的结果,不是指原患疾病的后果。例如患者的不良反应已经痊愈,后来又死于原患疾病或与不良反应无关的并发症,此栏仍应填“痊愈”。
不良反应/事件经治疗后明显减轻,在填写报告表时没有痊愈,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可以痊愈时,选择“好转”。
不良反应/事件经治疗后,未能痊愈而留有后遗症时,应注明后遗症的表现。后遗症即永久的或长期的生理机能障碍,应具体填写其临床表现,注意不应将恢复期或恢复阶段的某些症状视为后遗症。
患者因不良反应/事件死亡时,应指出直接死因和死亡时间。对于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为有后遗症或死亡的病例,还应附补充报告(病历资料)。
原患疾病即病历中的诊断,疾病诊断应写标准全称。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能写ALL。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国内有无类似不良反应报道/国外有无类似不良反应报道,依据实际情况填写,如果为文献报道,应列出文献名称、关联性评价。
依据不良反应/事件分析的5条标准(见表2-3),将关联性评价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5级。
表2-3 不良反应分析选项表
注:“+”表示肯定;“-”表示否定;“±”表示难以肯定或否定;“? ”表示不明。
【报告人职业(医疗机构)】 依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报告人职务职称(企业)】 依据实际情况填写。
【报告人签名】 报告人签名应字迹清晰,容易辨认。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性评价是很复杂的,国际上有很多分析方法,我国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遵循以下5条原则:①用药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②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事件类型?③停药或减量后,不良反应/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④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不良反应/事件?⑤不良反应/事件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该栏选项由填表人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填表人根据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实际情况在5种类型中画“√”选择。
第五节 护理程序在临床用药中的运用
【学习目标】
掌握用药护理中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掌握从评估到效果评价每个步骤的重点内容。
护理程序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评估(assessment)、诊断(diagnosis)、计划(planning)、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5个步骤。护理程序中的每一步,均有相互关联、互为影响、循环往复的特点。将该种护理工作模式用于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使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执行医嘱和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是能够利用护理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更有效地为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一、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药物治疗中实施护理程序的首要步骤。在进行用药前,护士必须运用药物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及其所用药物的相关资料,找出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主要评估内容包括:①患者目前的医疗诊断、病情、既往病史;②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③患者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各项资料,尤其是肝、肾功能;④患者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有无不良嗜好;⑤患者家庭、职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况;⑥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和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的自理能力,如视力、记忆力和精神状况是否正常,对所用药物是否依赖等。
二、护理诊断
根据护理评估所得资料,确立与用药有关的护理诊断。所确立的诊断是能够全部或部分由护士独立解决的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也是护士下一步制订护理措施的基础。全球公认的护理诊断是以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制定的为依据的。用药过程中的主要护理诊断如下:
1.与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内容 是潜在、可能的护理诊断。如白血病患者因化疗药物引起消化道反应导致营养失调、脱发、口腔黏膜溃疡等。护理诊断如下: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白血病代谢增加、高热、化疗致消化道反应有关。
(2)口腔黏膜改变:与白血病细胞浸润、化疗反应、继发真菌感染等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与化疗药物引起脱发有关。
(4)潜在并发症: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
2.与缺乏用药知识相关内容 如因文化程度或药物信息来源受限,导致对某些疾病的药物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等知识缺乏。如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不了解,而出现不遵医行为时,护理诊断为知识缺乏,表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与缺乏抗结核病药相关知识有关;②与缺乏对结核病合理化疗重要性的认知有关。
3.与不能很好地执行药物治疗计划相关内容 如不能承担较为昂贵的治疗费用,或对药物治疗方案不予信任等。如肺结核患者表示愿意配合治疗,但因家庭经济状况窘迫而无法坚持用药;也有患者因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太长、难以坚持或缺乏对结核病治疗重要性的认识而不配合。护理诊断为不合作,可能因素如下:①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有关;②与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有关;③与缺乏对结核病药物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有关。
三、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是以护理诊断为依据,为达到护理目标而制订的护理方案,可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防止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护理计划主要包括确定护理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制订的具体护理措施。护理目标是指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而达到的健康状况,也称预期结果。护理措施包括:护理人员对用药和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处理,对不良反应观察及减少或预防ADR的措施,对患者及家属制订药物知识教育的计划等。护理计划是护理行为的指南,因此,制订计划时力求做到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措施得当,并具有可操作性。例如护理诊断为“潜在并发症——抗凝治疗的副作用”的护理计划可参考如下:
1.护理目标 ①无明显出血情况;②血象监测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2.护理计划
(1)评估:①皮肤黏膜出血情况;②出凝血时间;③尿色的改变;④变态反应。
(2)治疗:①出现自发性出血,遵医嘱立即停药,必要时使用相应的特效解救药;②有胸闷、气急时,遵医嘱给氧。
3.患者和家属的教育 ①监测皮肤、黏膜、尿色变化的意义;②出现严重副作用时密切配合医护的重要性;③常见ADR的表现及识别方法;④运动及饮食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四、实施护理计划
实施护理计划是护理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护理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通过实施计划,实现预期目标。患者病情在不断变化,在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也要体现动态变化,不断修改护理计划。药物治疗护理计划的实施,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药物的药理基础理论,还应掌握相关的药物学及给药注意事项方面的知识;评价药物治疗的整个过程,随时依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并正确、及时地做好护理记录。
五、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护理程序的终结步骤,是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护理人员在此阶段主要通过评价药物疗效的客观指标,及时评估药物疗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患者是否按预定方案用药,患者及家属对药物知识掌握的情况等。评价目标实现的程度有目标完全实现、部分实现、未实现3种。据此决定对原计划是继续实施还是修正或重新制订。效果评价同时存在于整个计划实施的过程之中。
思考题
习题2
1.特殊药品分为几类?如何贮存?
2.处方的种类有哪些?各类处方如何管理?
3.熟悉处方中常用的外文缩写词。
4.护士在执行医生医嘱前后要做好哪些事项?
5.护士为何要注意注射液的配伍禁忌?
6.护士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如何发挥作用?
7.口服和静脉给药时,要注意做好哪些护理工作?
(盛芝仁 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