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发展措施
2.6.2.1 因区制宜的实施整体性保护及发展
史迹保护区要注意佛教文化景观原真性维护,要求寺院使用先前香舍做好接待,坚决限制寺院旅宿床铺的增加,严禁在寺院中增加接待设施的范围。此外,需拆迁寺院周边,尤以核心保护区中的三大寺为重点,破坏佛教景观风貌的餐馆,严格管理寺院周边的商店,严禁移动型商铺在寺院周围摆摊。三大寺附近的环境应该和寺院气息相协调,避免出现经营性广告及其他和佛教不相关的设施。筹集多方资金,修缮寺庵建筑,保存原有佛教文化景观的历史风貌。
景观风貌保护区,全面评价景观资源,做到保护与开发统一、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景区资源的特征,进行风景布局及开发;计算出各区域的环境容量;合理举办游玩观赏活动和布局相关设施;健全公共安全的保护设施,保证来山者在各种活动中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医疗可达性等;依据景区现实状况,不同程度控制旅宿规模及本山交通和有关设施的设置,严禁安排和保护地带空气、水源、噪声、固体垃圾物等环境不相协调的建筑和设施;实行实时监控保护地带的水质和噪声,且按规定时间做好检查和治理工作,制定出治理措施后要严格实施。
特殊景观区为普陀山的历史文化价值奠定了自然环境基底,绝妙的自然景观、绝美独特的自然环境更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要严禁破坏百步沙及千步沙的天然地貌的活动,加强这一地区卫生管理和生态保护,恰当保留服务点,如饮料供应点等。积极开发与其相关的自然、人文景观,如海上日出、海上游乐园、观光游艇等。
在生态保育区,保护森林资源和存在其中的自然动植物,做到避免各种形式的人为破坏。该地带要恰当布置一定的步行观赏路线及相关的保护性设施。认真做好防火的相关工作,必要时设立防火隔离带,设立火警监控哨。在防火的关键时期(11月—次年4月),要增强巡查工作,关注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治理,同时对边缘地带生长不好的林地,依据立地条件分析,有计划地进行培育,注重树种间的配合种植以促进本地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的培育。
游览服务区,整体评价景区资源,做到保护和开发相统一、风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测算各游览服务区容量,合理安排游赏、休憩场所及相关设施。健全公共安全保障设施,保证登山者在赏玩活动中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医疗可达性等。依据景区实际状况,不同程度控制旅宿床位和公共交通及相关设施的建立,严禁布置与该地带的环境相冲突的项目。
在一般控制区,确保其原有活动及设施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指导其发展加快旅游业的生产活动。可安排与其性质及容量相一致的游客、香客接待服务设施,也要注意限制其范围和内容。禁止有污染环境及非佛教景观发展需要的建筑在本山建设,促发各相关单位监管的积极性,做好相应法规,确定责、权、利。
2.6.2.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普陀金三角一体化建设
普陀金三角中,普陀山居于核心地位,其在全国的影响要远超出其他区域,这就使得普陀山在区域发展中形成了“绝对超级体”,影响了其他区域发展。今后开拓的重点应在稳固普陀山现有宗教观光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向大力开发朱家尖休闲度假市场、桃花岛影视文化市场和沈家门海鲜市场等方向转移,形成“吃在沈家门、住在朱家尖、玩在桃花岛、心在普陀山”的一体化模式;此外,普陀山因佛教文化而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在旅游旺季时,香客和游客众多,资源紧缺,物价虚高,严重影响着人们心中的海天佛国形象。而在淡季时,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协调旅游淡、旺季的问题,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再适当降低普陀山淡季票价,以缓解淡、旺季间的接待差值,但也应注意在刺激接待人次的同时,需保证自然环境不被破坏;政策支持除普陀山外其他区域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普陀山的接待量,加快普陀旅游金三角的一体化进程。
2.6.2.3 加强自然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岛上人数
不仅要注意登山者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及破坏,还要减少普陀山常住人口,把本山北方地带居民点逐渐搬向朱家尖、沈家门和龙沙小区,降低生活废水及废弃物的排放量,将大大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及自然恢复;着重开发以朱家尖岛大洞岙为核心的风景名胜区游览服务基地,实现普陀山及朱家尖岛资源优势互补,此为解决普陀山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已经存在人为因素干扰的地带,质量、品位呈下降趋势的景观资源,为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划出一定规模的环境修复区,在治理期间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尽快恢复佛教景观资源的原貌,如将绿缘山庄、中信普陀大酒店等迁往朱家尖,原建筑就地拆除,恢复原貌;积极保护现有植被资源,如普陀山的古香樟林、古蚊母树林、普陀鹅耳枥、古银杏、古罗汉松群;各有关单位应对登岛人员进行自然环境保护的教育,可在普陀山正山门前设置宣传点或建立大型荧屏播放环境保护的行为。
2.6.2.4 保护佛教文化
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其佛教文化的核心是观音文化,在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观中,处处都能感受到观音文化的影响,因此保护观音文化便成为保护普陀山佛教文化的重中之重。
在普陀山佛教协会中,设立专门研究观音文化的机构,进一步揭示观音文化的真谛,将其运用到今后的佛教文化景观建设中,使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观能够与时俱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普陀山观音文化的发展;扩大观音文化节的影响,开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此外僧侣自身也是一种特殊的佛教文化景观,僧侣应加强自身修为,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普陀山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