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口才训练
第一单元 展示类口才
第1课 朗诵艺术
[学习提示]
朗诵,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全面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门语言艺术。朗诵不同于朗读,它要求朗诵者不看作品,面向观众。朗诵时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来帮助表达情感,引起共鸣。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力和艺术鉴赏力,提升语言表达的素养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人文情怀;朗诵不仅仅是语言艺术,它还综合了其他门类艺术的特点.绝大多数的朗诵都是面对广大受众进行的。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搞一套,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必须掌握一些好的朗诵方法和技巧,并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对其加以灵活运用。
[朗诵方法和技巧举要]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尤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就无法做到传情,也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再次,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这样在朗诵过程中,才能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最后,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让作品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三、掌握基本的表达手段: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一)停顿
停顿是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是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二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三是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最后,也可给听众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众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三种。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做一个短暂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能割裂语法结构。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强调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做停顿的地方所做的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所做的较大的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
(二)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和长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于让听众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的支配。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三)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松紧。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四)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末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升调,前低后高,语势增强,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弱,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平调,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重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可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四、注意体态语的运用
朗诵常常伴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主要是跟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
[朗诵作品揣摩]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资料来源:李威.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文库·朱自清经典[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36—37)
[朗诵技能模拟训练]
反复朗诵下列作品,并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登台表演。
母亲是一种岁月
童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少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到了青年,人生有了春,也有了夏,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爱。
我们也许会突然感悟,母亲其实是一种岁月,从绿地流向一片森林的岁月、从小溪流向一池深湖的岁月、从明月流向一片冰山的岁月。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时,一定是在非常沉重的回忆中。而对母亲的牺牲真正有所体会时,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季节。
我们终于长大了,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父亲;从一个女孩变成一个母亲。当我们为俯首挑起责任也挑起命运的时候,当我们似乎可以傲视人生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白发苍苍的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无限关怀、无限牵挂的目光在背后注视着我们。我们会在刹那间感觉到,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其实永远没有摆脱婴儿的感觉,我们永远是母亲怀里不懂事的孩子。
母亲是一种岁月,无论是我个人的也许平庸、也许单纯的人生体验,还是整个社会前进给我的教诲和印证,在绝无平坦而言的人生旅途中,担负最多痛苦,背着最多压力,咽下最多泪水,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对看人生、对看我们的,只有母亲,永远是母亲!
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社会将失去温暖。那是在我认为生命在最艰难的时刻,面对打击、面对失去、面对穷困,我以为完全失去了。就在那一刻,是母亲的一句话,让我重新启程。看着我掩饰不住的沮丧,母亲说,该知足了!日子还长!
母亲能承受的,都承受了;母亲该付出的,也都付出了。而作为一种岁月,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
也许,因为我无以回报流淌的岁月所赐予我的,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的母亲。在我眼里,母亲是一种永远值得洒泪的,让我感怀的岁月,是一篇总也读不完的美好故事。
[资料来源:张建星.母亲是一种岁月[N].人民日报,2016-05-09(04)]
[多媒体信息链接]
1.朱自清.匆匆
2.张建星.母亲是一种岁月
3.央视主持人经典诗歌朗诵视频集锦全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10/15/6323181_504674564.shtml
4.电视散文名家经典.http://www.56.com/w45/album-aid-8232712.html
5.浙江省大学生汉语口语竞赛网.http://hykyjs.usx.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