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收学费的马礼逊学堂
旧时的香山县东岸乡,如今是珠海唐家湾镇的东岸村,毗邻海畔,不过已不复渔村旧观。
当年的香山,包括如今的中山市、珠海市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出海口,来往商船极多,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此地农村也因此而开明,近代史上如孙中山、郑观应和容闳等名人,都出自香山,中国现代百货业的先驱———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与大新)也都由香山人创办。
翻阅旧时笔记,我常感慨沿海地区多先驱。他们人人胆大,幼年便敢言能言,年少出洋之举更是屡见不鲜。这“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想来与见识较广有关,黄宽亦是一例。
这个幼年父母双亡、由祖母抚养的少年,聪颖好学,却一度因贫困而辍学。1840年,11岁的他前往澳门,进入免费的教会学校———马礼逊学堂学习。
马礼逊学堂是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教会学校,为纪念去世的马礼逊而建。马礼逊是从西方来到中国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他出身雇农家庭,年轻时便有前往中国传教的心愿,并自学中文。鉴于清政府闭关锁国,他选择学习医学,以此作为进入中国的途径。他在中国居住了25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汉汉英字典———《华英字典》,他也是将《圣经》译成中文的第一人,还在澳门开办了第一家中西医合作的诊所。
1818年,他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这是近代传教士开办的第一所中文学校,为中国培养教牧人才,只是校址不在中国本土。1825年,该校开始招收女生。1843年,该校迁至香港,开办至今。2003年,该校迁入香港深水埗区的千禧校舍,所在街道亦命名为英华街。这所学校出过不少知名校友,如曾在歌坛如日中天的许冠杰,曾任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等。
1834年8月1日,马礼逊因病猝然离世。他去世后不久,其生前好友便计划创办马礼逊教育会,并着手开办学堂,最初是附设于郭士立夫人所属女校,1839年11月独立成校。学堂对贫困学生免收学费,还提供食宿、衣服与图书。黄宽得知后,立刻央求乡亲带他前往入学。
在我所查到的史料中,有一个细节出现了严重分歧:黄宽究竟是第几批入学的学生?有文献引马礼逊教育会的记载,指1840年入学的黄宽是学堂招收的第二批学生之一。另一种说法则指他位列学校第一批所招的6名学生中,而且6人名字均可考,除黄宽外,还有容闳、黄胜、李刚、周文和唐杰。据说,其中一人本是乞丐。我还读过一些资料,称黄宽入学时间为1841年,此说法可确定为谬误。
日后被称作“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可算是马礼逊学堂的“熟人”。早在1835年,时年7岁的他便已进入附设于女校的马礼逊学堂学习,并成为学堂独立成校后的首批学生之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杰即唐廷枢,香山县唐家村(今珠海唐家湾镇)人,后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轮船招商局总办,也曾主持开平煤矿。
如此看来,马礼逊学堂的这批学生,成才率委实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