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刊詞
何謂“宋學”?
一言以蔽之:宋學,研究宋代的學問。
宋代三百年歷史,有多少學問好研究: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與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豐富的歷史内涵,曾經在十世紀至十三世紀的歷史舞臺上,有聲有色地表現過,並留存在人類特定時期的記憶裏。七八百年之後,這些記憶已日漸消退,我們只能憑有限的歷史遺存去尋蹤追影,摸索宋代“大象”的身軀。有的學問也許觸摸到大象的鼻子,有的或許摸到大象的腿,有的或許摸到大象的頭甚至屁股,於是有研究宋代政治的、宋代思想的、宋代文學的、宋代軍事的、宋代財政的、宋代科舉的、宋代儒學的、宋代道學的、宋代佛教的、宋代考古的、宋代繪畫的等等種種學問的産生。以上五花八門的研究,都是以消逝的宋代社會爲研究對象,毫無疑義,都屬於宋學研究,宋代學問的研究。
然而,這樣一個平常的命題,卻因清人將漢儒經學重考據的特點概稱爲“漢學”,宋儒經學重義理的特點概稱爲“宋學”,變得複雜,以至於後人視“宋學”即爲宋代經學之研究: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經部·總敘》:
國初諸家,其學徴實不誣,及其弊也瑣,要其歸宿,則不過漢學、宋學兩家互爲勝負。夫漢學,具有根柢,講學者以淺陋輕之,不足服漢儒也。宋學,具有精微,讀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消融門户之見而各取所長,則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經義明矣。蓋經者非他,卽天下之公理而巳。今參稽眾説,務取持平,各明去取之故,分爲十類:曰易,曰書,曰詩,曰禮,曰春秋,曰孝經,曰五經總義,曰四書,曰樂,曰小學。
又,因《宋史》專列《道學傳》,“道學盛于宋”,後人更以朱子理學視爲“宋學”哉!
自宋元至明清之古代學者,本無現代學科之界分,即没有歷史、文學、哲學等等學科分類的概念。顯然,宋元人講“宋代道學”,清人講“漢學”、“宋學”,講的都是經學研究,儒學研究,對於漢代歷史的研究,不止於儒學,對宋代歷史的研究,也不止於儒學研究,絶無以漢學與宋學囊括相關兩個朝代所有學問的想法。時至今日,已有明確之學科概念,當將“宋學”範圍放而大之,不能沿襲古人這種特定的概念,把“宋學”圈子畫得很小:“宋學”就是與“漢學”相對的經學研究,非宋代經學研究者,概莫進來!將宋學視作宋代新儒學研究的專名。持此種觀點的學者,留下的弊端在於:除此之外的研究,皆非“宋學”。那末,試問:宋代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軍事史研究,該叫什麼研究呢?它們就不是研究宋代的學問、宋代的學術嗎?當然不是。如果謂之“宋史”,那“宋學”不就成了獨立于“宋史”之外的獨尊之學嗎?
“宋學”一詞,近代誰最先提出?眾所周知,是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他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所撰《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正〉序》一文中説:
吾國近年之學術,如考古、歷史、文藝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蕩及外緣熏習之故,咸有顯著之變遷。將來所止之境,今固未敢斷論。惟一言可以蔽之曰,宋代學術之復興,或新宋學之建立是已。
具有深邃現代學術眼光的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針對鄧廣銘宋史專著《宋史職官志考正》所作書評,首次提出“新宋學”的概念,其前提就是針對宋史制度史研究而發。所謂“新”,是相對于清代學者所稱的舊“宋學”而言。其所下的“宋學”定義,已跳出與“漢學”相對的狹義“宋學”的藩籬,明確指出:諸凡宋代考古、宋代史學、宋代文藝、宋代思想史等等,均屬宋代學術之研究,都屬“宋學”。當然,他所列舉的文、史、哲幾門學科,僅爲舉例而已,不是宋代學術内容的全部。宋代的繪畫、宋代的宗教、宋代的教育、宋代的金石學等等,同樣屬於宋學範疇。在“新宋學”的概念下,“舊宋學”已成爲宋代學術的一個分支,兩者不存在抵觸,更談不上對立,而是母體與子體的相容。
清人與陳寅恪先生關於“宋學”的定義,是迄今爲止最具代表性的狹義與廣義“宋學”、小宋學與大宋學的命名,也是對新、舊宋學科學的劃界。
至於其他種種關於“宋學”的説法,莫不由上述兩種定義所衍生。比如,1985年,鄧廣銘先生在《略談宋學》一文中所説“新儒學即宋學,以及由宋學而又衍生出來的理學”。漆俠先生在《宋學的發展和演變》一文中所説“與漢學相對立,宋學是對探索古代經典的一大變革”等,都是講舊“宋學”。鄧先生在講“宋學”之後,接著就講“宋史”研究;而漆俠先生在講“宋學”時,特别强調與陳寅恪先生所講“新宋學”之區别:“新宋學包括了哲學(主要是經學)、史學、文學藝術多個方面,涵蓋面是比較廣的”;而“宋學則指的是,在對古代儒家經典的探索中,與漢學截然不同的一種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學風。”顯然,鄧、漆兩位宋史專家所論“宋學”是舊宋學,是宋代經學之研究,而不是論“新宋學”,則宋史的學術研究。
1998年,教育部提出創建一百個重點研究基地時,浙大考慮到宋史研究,是著名宋史專家張蔭麟、陳樂素、徐規等開創和推進的學科,是具有百年傳統優勢的學科,學界公認浙大爲國内宋史研究的重鎮。有鑒於此,擬申報宋學研究中心基地。諮詢了教育部意見,答復是:斷代史概不設中心研究基地。於是改名申報“宋學研究中心”,仍以宋史爲核心,整合校内宋代文、史、哲研究力量,實際上,就是秉承陳寅恪先生“新宋學”的概念辦中心。當時中心三位正副主任,一位是宋史學者,一位是宋代文學史學者,一位是宋代文化史學者。其宗旨是,通過中心這個學術平臺,進一步弘揚浙大宋史的傳統優勢,並帶動宋代文學史、宋代思想史、宋代文化史(包括佛教、道教)的研究。
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已走過十年的歷程,曾出版過兩期《宋學研究集刊》。經過十年的發展期,在此基礎上,本中心決定公開出版相容新、舊宋學的《宋學研究》學術刊物,旨在建設一個以宋史爲核心、涵蓋宋代文史哲研究,以及與之相關的承前啟後的宋代文史哲研究的學術平臺。這個平臺,既是浙大宋學中心的學術園地,也是海内外新宋學研究的園地。爲此,衷心希望能得到海内外同仁的支持,誠摯地歡迎海内外學者來稿,共同爲推進宋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一個新的學術交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