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会医学发展
(一)社会医学的萌芽
(1)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50—公元前377年)注意到了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要求医生熟悉病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他认为“知道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什么病更重要”,且强调“医生医治的不仅仅是病,更重要的是病人”。
(2)古罗马医生盖伦(约130—200年)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强调了人体健康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直接关系。
(3)阿拉伯医生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维森纳(980—1037年)认为土壤和水可以传播疾病,且重视精神情感活动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4)意大利的拉马兹尼(1669—1714年)在其著作《论手工业者的疾病》中描述了52种职业工人健康状况,探讨职业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二)西方国家社会医学的创立与发展
(1)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1801—1886年)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倡导医学界要把分散和不协调的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整合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同时,他把社会医学分为四个部分: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和社会治疗学。
(2)法国的格罗蒂扬(1869—1931年)根据社会科学的理论,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社会医学的概念。他的《社会病理学》一书中指出用社会观点研究人类疾病的原则,如疾病的社会意义取决于疾病发生的频率;社会状况恶化能直接引起疾病,并影响病情的发展;疾病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医疗能否成功取决于社会因素。
(三)社会医学在国外的发展
(1)德国:是社会医学的发源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社会医学与社会卫生学两个名词交替使用,以社会卫生学为主,战后逐渐改用社会医学。目前,德国的大学医学院一般都设有社会医学系,其主要任务包括:慢性病的防治研究,以及社会因素与健康、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卫生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2)英国:20世纪40年代开设社会医学课程,牛津大学成立了社会医学研究院。1956年,英国与爱尔兰成立了社会医学会,现有会员1500余人。20世纪70年代,英国较多的大学设立了社会医学系,因此社会医学学科发展较快,如布里斯托大学的社会医学系的教学研究人员已达80多人。
(3)美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科和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比较相似,社会医学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独立作为一门学科,哈佛大学、北卡大学相继设立社会医学系,在机构渊源上与预防医学、医学人类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根本原因是为了社会医学教学和研究发展。
(4)日本:社会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并列,包括公共卫生学、卫生统计学、法医学、环境医学及卫生管理学等,课程设置与我国预防医学相似。
(四)我国社会医学的发展
(1)古代: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气候变化、饮食起居及精神因素与疾病有关的论点;西周初期我国就建立了社会医事组织,以医师为“众医之长”,并“掌医之政令”,并制定了医师考核制度,根据医术高低定级俸给,要求医师治病有记录,病人死亡要报告;汉朝设立了为贫民看病的机构;南宋元嘉二十年设立“医学”,以及太医博士及助教,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医学学校。
(2)近代:西方医学自19世纪传入中国。1820年英国医师玛利逊(Marrison)及来温斯顿(Levingstone)在澳门开办医院;1834年英国教会医师派克(Parker)在广州开设眼科医院,是我国早期建立的西医医院;1866年美国医学传教会在广州开办博济医学校,是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
(3)1910年,东北鼠疫流行,伍连德医师在山海关设立检疫所实现卫生检疫,这是我国首个自己举办的卫生防疫机构。从1928年起,陆续在上海吴淞、高桥区建立卫生示范区。1931年后又在河北定县、山东邹县、南京晓庄乡、江苏江宁县等地建立乡村卫生实验区,在实验区开展医疗、防疫、卫生宣教、学校卫生、助产与妇婴卫生、劳动卫生、生命统计和卫生人员培训等。1939年成立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1941年改为中央卫生实验院,并设立社会医事系。
(4)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年,中国医科大学建立了公共卫生学院并设立了卫生行政学科,开设了卫生行政学。1952年引进苏联的《保健组织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1954年起,一些医学院校先后举办卫生行政进修班、保健组织专修班及工农干部卫生系,培训卫生管理干部。1956年卫生部成立中央卫生干部进修学院,负责培训省市卫生管理干部,并于次年举办了第一届保健组织学师资讲习班,交流保健组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经验,编写了《保健组织学》教材。1964年在上海举行了全国保健组织学教学研究交流会,交流各地教学研究经验。
(5)自1989年起,社会医学界共编写出版了20多个版本的《社会医学》教材,2000年出版了《社会医学》规划教材,近10年预防医学和卫生管理学两个系列规划教材中都有《社会医学》教材。2010年启动新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设立《社会医学》分卷。
在学术研究领域,社会医学工作者与卫生行政部门密切合作,密切联系卫生工作实践,应用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参与学术研究,促进社会医学的发展。近20多年来,社会医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城乡卫生服务调查,制订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与初级卫生保健的策略,参与重大疾病,如性病以及意外伤害、自杀的控制。在卫生部的一些重大软科学研究中,都有社会医学学者的积极参与,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健康保障体系,建立与小康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健康指标等研究领域,都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社会医学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主要有: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依然是社会医学的核心任务;加强学科群体的研究实力是提高学科整体水平的关键;加强社会医学教学,是巩固学科地位的重要措施;密切与卫生职能部门及卫生服务实践的联系,是社会医学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