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塑体制机制新优势
从余杭区来看,建议将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作为余杭区体制机制新优势重塑的关键期,多措并举,奠定余杭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良好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着力优化以市场决定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经济体制机制
市场之手而非政府之手,是一切创新的原动力,只有充分而科学地解放市场,才能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因此,要在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从解放市场活力、促进市场开放入手,开展政策扶持方式、市场监管方式、价格、资本市场、混合所有制等改革,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各行各业的门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要实现科学发展,从唯GDP到侧重绿色GDP。尤其是必须跳出前期发展的惯性。一是不再过分依赖投资增长的拉动,具体来说,就是不再过分依赖工业投资增长的拉动,不再过分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拉动,不再过分依赖房地产投资增长的拉动,要依靠改革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激活市场要素来拉动经济发展,要更多地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迸发出的活力来拉动经济发展,从“余杭制造”迈向“余杭智造”和“余杭创造”,哪怕仍要投资也要从单纯增加投资转到注重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效率。二是不再过分依赖产品的出口(外销)来推动发展,要将政府的注意力与资源更多地向扩大开放倾斜,利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源促进余杭超常规地做大“蛋糕”,加速发展。三是不再过分直接倡导消费,而是更强调做好消费背后的功课,采取有力措施,改革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着力解决居民消费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居民敢于消费;大力发展服务业,丰富消费产品,注重消费效果,使居民有东西消费,或有更高质量的消费。特别是从区县级经济发展层面来说,不宜面面俱到,适宜在某一产业领域占据全国最高份额,做“隐形冠军”。比如义乌以小商品市场在全国独占鳌头,琼州以会展经济(博鳌亚洲论坛)闻名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摒弃绝对优势理论,转而信奉比较优势理论,握紧拳头、集中政府主要资源,着力发展余杭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一到两个产业,再由这一两个优势产业通过市场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目前余杭区具有比较优势且具有较大带动能力的产业是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能汽车等细分行业。能否专注打造全国区县互联网经济的领头羊,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抉择。如果有此目标,则一要从“五城一基地”发展格局提升到“双核一镇一谷”;二要注意互联网经济的扶持方式与传统产业扶持方式有本质区别。比如,互联网经济基本都是草根创业,且对于消化房地产库存、解决就业等意义重大,因此,在注册场地上,就应允许不进出货物和客户的居住场所可以直接注册互联网经济企业,无须小区居民同意。
(二)积极构建以依法治理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政治体制机制
第一,要扩大“法治余杭”的覆盖面、深化“法治余杭”的内涵,用法治精神构建政治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党委与政府、人大、政协、上下级组织之间的关系,都必须在宪法的制约下互动。第二,要用法治精神约束公权力。法治,通俗地说,就是党领导人民用法来治理国家,用法来约束公权力,而不是相反。因此,要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构建“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解决政府什么可以做的问题,负面清单解决政府什么不能做的问题,责任清单解决政府什么必须做的问题),致力打造“有限政府”、“有效政府”与“责任政府”。第三,用法治精神推动民主创新,大力发展协商民主。第四,用法治精神统一治理规则与尺度,改革考核、规划、财政等体制机制,建立大考核、大规划、大财税体制机制。第五,用法治精神提高执政能力、行政能力和司法能力等,核心是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三)加快健全以民享民治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体制机制
社会理念要从二分甚至一分转变为“国家—经济(企业等经济机构)—公民社会”三分。政府不仅要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也要减少对社会的管制,让公民自治组织能发展壮大。我们要更加尊重人的主体性,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特别是要维护人民自由、平等发展的权利,让全社会的创造力、活力迸发出来。通过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体地说,一是改革社会管理决策制定机制,让社区中介组织、志愿者组织等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决策系统中来。二是改革组织协调机制,让镇街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与公民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关系,从“领导”、“命令”和“通知”真正转化为平等互动。三是改革资源供给机制,一方面,政府资源的配给方式要从定向转为不定向的公开招标;另一方面,要增强公民社会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或吸收社会资助的能力,减少对政府资源配给的依赖。四是改革服务传递机制,提高自治组织互帮互助、自我服务的能力。五是改革监督制约机制,一方面,要在放手对公民社会具体管理的同时,加强对规则遵守的监督和运行效果的评估;另一方面,要完善激励公民参与社会监督的体制机制。
(四)大力发扬以特色活力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文化体制机制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差异性,在于特色。一是要从本区物质化的文化形态中抽象出精神实质,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比如要从良渚文化中挖掘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从运河文化中概括出“善通天下”的开放精神,从二者中提炼出“敢为第一、善融天下”的余杭精神,作为全区的统一价值理念。二是加快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解放束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举措,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进投资融资机制改革,加快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努力构建普惠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扎实推进文化惠民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四是要优化结构,加快合格文化市场主体建设,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倾力打造具有浙江省特色的文化精品。
(五)不断创新以绿色低碳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生态体制机制
我们的一切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为了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而生态好坏是衡量我们生活是否更美好的一个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标准。第一,切实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把生态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切实把住建设项目生态环保的入门关、执法关。第二,严格国土集约、节约利用,科学划分国土主体功能区域,加大敏感区域保护,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按照建设用地、单位投资率等标准让每一寸国土空间都能发挥出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第三,实施清洁能源利用计划,淘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产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提升产品质量、单位产出率。第四,全面推进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加大社区、家庭等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及度,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单位、行政区域建设,普及低碳循环理念,践行节能环保行动。第五,创新生态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及考核体系,加大生态环境及社会评价指标的考核比重,积极引导政府及社会工作重点的转移,真正将余杭打造为杭州绿肺,甚至“杭州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