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与扁平化:宁波行政体制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如何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治理理论的精髓,用来指导行政体制创新,并具体对宁波行政体制某些方面的创新进行思考,便是本专著的主要研究内容。

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治理理论所包含的统筹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对于目前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统筹理念不仅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的启示意义,还具有古今中外的普适性,也符合现代管理思想,是有效管理的一个必需。统筹体制是对一般行政部门官僚化、利益化的矫正,是建立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需。这种体制发挥其高效、灵活、沟通等优势,对行政运行通常难免的僵化、低效等弊端能够起到预防、救济的作用。

以人为本理念也是一种带有普适性的、先进的组织和管理理念。它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由此,积极发挥基层民主,推进民主自治,发挥基层党员和干部、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以及基层政府这四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就是逻辑的必然。而这与学习型组织、扁平化组织、网络组织、有机—适应性组织、倒金字塔组织等新型组织理论对传统的、以等级制为主要特征的组织结构形式进行变革的主张是契合的,与这些新型组织理论的扁平化、放权、尊重个体与个性、团队、学习、沟通、协作、愿景等核心理念是契合的。

基于此,本专著以统筹和扁平化理念为指导,对各地行政体制创新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主要侧重于上下级政府之间权责配置视角下的政府层级管理体制创新(包括行政审批制度、垂直管理体制、扩权强县强镇等);政府、社会、市场之间权责配置视角下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资源和权责统筹配置视角下的区划体制与区域协作体制创新,以及行政机构内部权责配置视角下的行政权三分体制创新等。本专著借鉴这些经验,在总结宁波行政体制创新成就的基础上,对宁波如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行思考。

本专著的逻辑框架是,第一章重点揭示统筹和扁平化理念的含义和启示,以及两个理念之间的关系、两个理念与行政体制创新的关系。第二章到第七章是侧重于从统筹和扁平化理念的角度,分别探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垂直管理体制创新、扩权强县与强镇改革、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行政区划体制与区域协作体制创新、行政三权协调体制创新问题。第八章是基于统筹和扁平化理念对宁波推进行政体制创新的总体性思考,包括解放思想对实现创新的重大意义,行政体制创新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政体制创新所遵循的一些原则等。

我近年来侧重于行政体制创新这一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一些科研成果。如论文:《关于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政府部门党组制度与行政首长负责制》《论分权背景下的中国垂直管理体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机构改革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政府管理层级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扩权强县”与政府层级管理体制创新》《试论地方党政领导职数与分工问题》(《中国行政管理》),《新型组织理论与组织、体制创新研究》《民间创新是社会创新体系的基础》《地方党政领导体制创新初探》(《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其中《地方党政领导体制创新初探》又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政治》复印),《论中外中央决策(统筹)支持体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健全涉农工作统筹体制的经验与启示》(《新视野》)等;博士后出站研究报告:《安徽省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2007年)。2013年,我作为首席专家,申报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宁波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基地的首轮课题立项,包括一部专著:《统筹与扁平化:宁波行政体制创新研究》,由我负责;两个决策建议稿:《宁波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宁波扩权强镇研究》,分别由宁波工程学院吴玉霞副教授、郭亚晖老师负责;四个调研报告:《统筹、扁平化理念与行政体制创新理论研究》《宁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宁波垂直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宁波行政区划体制与区域协作体制创新研究》,分别由宁波市林业局局长许义平教授以及宁波工程学院高聪颖博士、尹辉博士、付智强老师负责。在首席专家的指导下,决策建议稿和调研报告顺利完成,并为专著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和观点补充;作为专著负责人,我对此深表感谢。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原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许耀桐教授,中央编译局翻译部主任、国家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者杨雪冬研究员,宁波市社科院(社科联)王海娟院长(主席)、宁波市社科院(社科联)副院长(副主席)陈利权教授,宁波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王光旭总经济师,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副校长王振海教授,宁波工程学院党委陈方猛副书记、宁波工程学院副院长陈炳教授,宁波市社科联秘书长俞建文研究员,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周亚越教授,宁波市社科院(社科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史斌副研究员,中共宁波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孙琼欢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吴伟伟老师等,对专著的形成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我在此深表感谢。

专著的完成,同时得益于宁波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主任、宁波工程学院正校级巡视员、原校长高浩其教授,以及有关学校领导、部门的真诚支持;宁波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市民政局、市交通局、慈溪市政府、中共象山县委组织部、江北区慈城镇、奉化市溪口镇、江东区百丈街道和划船社区,以及中共广东省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佛山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和单位,也对我们的调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在此谨表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稿中有些领域的论述显得笼统、粗浅,这是在今后研究中要继续完善和不断努力的地方。

宁波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宁波工程学院中国东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李宜春教授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