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沪高校外国专家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缘起
1.1 学术人才的全球流动
随着通用语言的使用,具有共同基础的金融市场的建立,以及人才与资金的跨区域流动,全球正加速实现前所未有的深度联结,全球化时代正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1]。国际高等教育专家阿特巴赫(Altbach)认为,在全球化这样一个广泛而深刻的经济、技术与科学发展趋势下,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政策、体制、知识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革新,因而不可避免地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科技创新的高速发展也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知识与人才的国际竞争之中,而作为知识创造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高等教育被视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
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学术与科研的国家边界变得模糊,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已成为高校科研质量提升的重要战略,其对于高校科研成果的创新以及扩大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3]。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学生、科研人员以及跨国的学术项目和机构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国际化政策,在鼓励本国高等教育产业向外扩张的同时,也致力于吸引国外优秀智力资源的加入。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之中,高等教育的整体生态逐渐多样化,高校成为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微观场所,包容着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冲击与活力。当前,全球化时代的研究型大学正形成一种统一化的模式,许多国家通过国际化发展来加强本国研究型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位置,以求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优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我国致力于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未来国际化将继续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4]。
根据陆根书等学者的总结,国际化通常被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的一个部分,从机构或院校层面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增加学校收入,强化学校之间的网络联系和战略联盟,以及促进研究和知识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层面来看,大学的国际化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维度:大学使命、目的、价值和功能,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大学的使命陈述、对外交流、招收国际学生、国际联系与合作、跨境教育和国际学术休假等相关政策。虽然不同学校会根据自身特点与定位来确立本校的国际化政策,但制定和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当前的全球化趋势下,是研究型大学推动自身国际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5]。
教授、专家以及学者作为专业领域内的资深人士以及人才培养中的核心环节,正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是知识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而,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对于我国科研创新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高层次学术人才的引进,将会带来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潜在的资金投入,并以合作的方式推动相应领域创新前沿的发展;另一方面,到访的专家学者与国内科研人员的互动过程,对国内科研人员的国际素养,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从而有力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除此之外,作为独立于我国科研体系之外的研究者,到访的外国专家对于我国的科研文化和环境有着基于自身科研成长过程的感受与评价,因而深入了解他们的意见建议,对于进一步理解并改善我国科研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接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