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军队标志与服饰
军队识别标志
识别标志在军队中有多种使用情况,主要有:
第一,用以表明军人所属军队、军种、兵种、专业性质和军人军衔的标志。如帽徽、胸章、臂章、领章、领花、肩章、袖章、袖标、军种符号、兵种符号、专业勤务符号等。
第二、象征军队、军种或建制部队的标志。如军旗、军徽等。世界各国对此类标志的颁发、授予、制作、悬挂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
第三、用以表明武器装备所属国籍、军队、军种、兵种、部队的标志。一般在武器装备表面适当部位标上国旗、军旗、军徽或其他象征性图案以及阿拉伯数字、拼音文字的字母、专用符号等。
军旗:出现在国旗之前
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一般由旗幅、旗杆和旗顶组成,是表示该军队或部队属何国武装力量的一种标志,有些国家的军旗还包括主管人员旗。军旗通常由国家、军队的最高领导人或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正式批准颁发。
旗杆一般为金属品,表面有旋纹;旗顶,即杆头,多为金属制成的矛、十字或其他象征性图形,如鹰、狮子等,有的旗顶还饰穗子。各国军队对于旗幅的规格、质料、颜色、图案(字样)及制作方法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如今,世界各国军队都有自己的旗帜,多种多样。比如,西欧国家的军旗,多以国旗加镶丝穗,旗杆顶端挂有注明部队番号的彩色绸带制成。还有一些国家军队,旗帜的种类繁多。比如美国的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各兵种部队都有各自的军旗。
西方最早使用军旗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军队,即在一块方布上绘制猫头鹰、狮身人面像、狼等动物图案,以区分不同的部队单位。
战旗:军人英勇的旗帜
战旗是军人荣誉、英勇和光荣的必然象征。古今中外,不少国家的军队都拥有战旗,名称各异。中国宋代有战旗“净天鹤旗”。
苏军曾经把军旗称为战旗,最初是作为一种战斗奖赏而存在。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名义授予团、旅、独立营或炮兵营、航空兵大队、军事院校、教导部队、海军支队等,并发给证书,永远由该部队保存。奖给该部队的全部勋章均应挂在战旗之上。战斗中,部队全体人员必须勇敢保卫战旗。
军徽与帽徽:时同时不同
军徽,就是把具有一定意义的图案制作成徽章作为某一军事集团的象征和军事首领的标志,很多国家军队都有自己的军徽,它是象征军队的主要标志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徽的样式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之日)。海军军徽为藏蓝色底,衬以银灰色铁锚,蓝色衬底象征广阔的海洋,铁锚代表舰艇,象征海军。空军军徽衬以金黄色飞鹰两翼,象征人民空军英勇果敢,飞行无阻,并坚决负起捍卫祖国的光荣任务。军徽禁止用于商业广告和有碍于军徽庄严的场合或装饰品上,而是用于举行典礼、检阅、军人宣誓、隆重集会等时机(悬挂于主席台中央)或臂章、奖状、车辆、舰艇、飞机、重要建筑物上,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比例进行缩放。
帽徽是军人佩戴在军帽上的军队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帽徽总体高、宽皆为50毫米,为铝冲压制成,用螺丝、螺帽缀钉。分陆、海、空军三种。帽徽的主要部分是松枝叶,松枝叶纹仿刺绣,颜色与麦穗、齿轮、天安门一致,为金黄色,天安门按标准加工,上下平直,左右高出松叶半毫米左右,周边有清晰的轮廓线。之所以采用松枝叶的形象,是因为主要撷取松树不畏惧风雨、生命力顽强、苍劲有力、勇于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品格。陆军底衬海蓝色,海军底衬藏蓝色和金黄色铁锚,空军底衬天蓝色和金黄色飞翅。
另外,军人的作训帽上通常也缀有小帽徽。陆、海、空三军小帽徽的区分与大帽徽相同。小帽徽为圆形,直径为35毫米。采用软塑料热转移印模制成,轻便、便于佩戴。小帽徽中央有“八一”红星,周围有金黄色麦穗和齿轮。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的帽徽图案由国徽、盾牌、长城和松枝组成。其中,国徽标志着武警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盾牌标志着武警部队是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坚强后盾;长城标志着武警部队的坚不可摧,如长城一样坚固挺拔;松枝标志着武警部队英勇顽强地保卫祖国的战斗意志。
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装饰有神龛和动物小雕像或刻绘着特殊象征性图案圆盘的矛和杆,比如猫头鹰、公牛和互握的手等。除了这些,在一些军队中还出现了军事首长、高级官员的个人标志。
10~13世纪,西欧骑士的盔甲和旗帜上出现了象征主人勇敢和机敏的纹章,根据这种纹章可以对穿戴甲胄的骑士贵族家族做出区分。在这以后,军旅中的徽章逐渐发展成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标志之一。
肩章:各军种各级别均有不同
肩章是指军人、警察等特殊职业人员佩戴在制服肩部的特殊识别标志,可以反映出军人、警察等级别的高低,也就是说按肩章的种类、式样、颜色、肩章上的彩色杠(竖条带)和条纹的数量、宽度以及星徽或其他图案的数量、大小,可以区分军衔等级和勤务。
中国军队在20世纪初开始佩戴肩章,清朝时期的《陆军官务服帽章记》,对肩章的式样、颜色等作了详细规定。民国时期军队的礼服和某些时期的常服,亦配备肩章。195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于实行军衔制时开始佩戴肩章。
军衔等级为元帅、将、校、尉级军官以及院校学员的常服肩章为梯形,元帅肩章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银白色五角星徽各1枚,将、校、尉级军官肩章分金黄色、银白色两种,分别绣或缀钉银白色或金黄色五角星徽1~4枚,海军将官金黄色版面肩章,在金黄色星徽周围绣黑色线道,星徽正中为铁锚。海军士兵小肩章为矩形。海军及航空兵士兵肩章镶金黄色横线表示军衔等级,上等兵、下士、中士分别为1~3条细黄线,上士1条粗黄线;水兵、列兵肩章和学员小肩章绣铁锚。军校学员、文工团和军乐团团员、体工队队员肩章,边镶黄色或黑色或蓝色丝带,有的镶金黄纵线,或缀专业符号。
日军军官常服肩章的基本模式与中国军队的基本相同,稍有区别的是,其星徽采用樱花图案,将官以四、三、二星分别标志上、中、少将。礼服肩章为盘花式样,将、校官用3股金色圆绳编结,尉官用两股金色圆绳编结。将官肩章为双排5朵盘花,校官肩章为单排5朵盘花,尉官和准尉肩章为单盘5朵盘花。将、校、尉官以银色樱星区分上、中、少级,准尉无樱星。
相比日本军队的肩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肩章一般由横杠、五角星等组成,形状有梯形、剑形、斜角形、矩形等,缀有军衔等级或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佩戴时通常分为常服肩章、礼服肩章、作训服肩章等。
196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取消,肩章也随之而废止。1985年5月,解放军军官和志愿兵开始佩戴剑形肩章,陆军、空军为棕绿色,海军为海蓝色,中间缀军种符号;海军士兵佩戴印有铁锚的黑色小肩章。
1988年10月,新军衔制开始实行,全军官兵肩章缀军衔符号,军官常服、礼服、大衣肩章,主体为长方形,内端呈钝角。版面为金黄色,镶边和纵向彩杠颜色区分军种,陆军为正红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蓝色。金黄色版面中一条纵向彩杠为尉官,两条纵向彩杠为校官。将军礼服肩章外端衬金色松枝叶。军士长、专业军士、学员常服肩章的材料、号型尺寸与军官常服肩章相同,版面颜色区别军种,陆军为正红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蓝色。
1993年10月,军士长、专业军士肩章样式改为等腰梯形,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蓝色,版面镶有金黄色纵杠和折杠,两道纵杠为军士长,一道纵杠为专业军士,折杠区分军衔等级。1992年5月,文职干部统一配发服装,佩戴文职干部肩章,肩章中央缀钉军种符号。
军服领子饰物:领章和领花
领章和领花是军人佩戴在衣领上的识别标志。
领章多为金属制品,形状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斜角形等。一般用布呢制品制作,缀有军衔或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有的国家战时领章的星徽、符号多用无光泽金属制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陆军、海军、空军官兵的领章分别为红色、黑色和天蓝色,上缀军种、兵种或专业勤务符号,陆军、空军士兵领章还有表示军衔等级的五角星徽;海军士兵佩戴小肩章,不佩戴领章。1958年1月起,军官改佩军衔领章,其规格、底色与原制式相同,三面镶金黄色边,并有区分军衔等级的星徽和线条,尉官为一条,校官为两条,将军和元帅领章无线条。将、校、尉官均以一至四星分别区分少、中、上、大级别,元帅领章缀国徽和星徽各一枚。海军陆上士兵、海军航空兵士兵冬常服肩章和海军士兵大衣肩章,改为领章。1965年6月取消军衔制,全军统一佩戴全红领章,领章背面标明佩戴者的姓名、血型和部队代号。1985年5月,陆军、海军、空军领章又分别改为红色、黑色和天蓝色,军官领章三面镶金黄色边,中间缀五角星徽;士兵领章缀军种符号。
198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全体官兵改佩标志军种和专业技术符号的领花。军人常服和制式衬衣的领花为军种或专业技术符号,军官礼服的领花不分军种,只分军衔等次。
将官礼服领花由五星和松枝叶组成,采用金绢等材料手工刺绣在礼服面料的底布上,呈五边形,工厂直接缀钉在衣领的规定位置。校官礼服领花由金属仿刺绣的五星和麦穗组成,用其背面的螺丝、螺帽缀钉在校官礼服领花衣领规定的位置。尉官礼服领花是由金属仿刺绣五星和宝剑形光芒线组成的,用螺丝、螺帽钉缀在衣领的规定位置。将官领花上绣的松枝叶,代表健康长寿的意思。校官领花上的仿刺绣麦穗,代表人民军队中级军官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尉官领花底衬宝剑形光芒线,意味着朝气蓬勃。
1992年5月,文职干部统一配发军装,其领花由金色的齿轮、麦穗和红五角星组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的领花分为武警领花和武警技术警官领花。武警领花以红色盾牌为主体,内有一颗金色五角星和两枚交叉的金色步枪,用两枝金色的松枝托起盾牌;武警技术警官领花,主体图案与武警领花相同,只是在红色盾牌内镶有白色卫星轨迹和金色的地球。
徽章:不同部位
胸章
胸章是军人佩戴在军衣左胸部位的徽章。一般在正面或背面标明佩戴人的姓名、职务、部别、颁发时间及编号等。
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的新式军装的胸章是这样的:几排竖条代表级别。胸前有一排的是连、排级,两排的是营级,三排的是团级,四排的是师级,五排的是军级,六排的是大军区级,七排的是军委委员以上级别。此外,几道竖条代表军龄,从左到右,依次按1年、2年、级别略章(图案为小星星),3年、4年、5年,1年、10年、2年,3年、4年排列,如果仍排不够现有军龄,就再接着往下排,直到排够排数为止,为了凑排数,可以用小面值的竖条来代替大面值的竖条。其中,第一排的中间有几颗星,代表他是正职或副职,一颗星是副职,两颗星是正职。根据星牌底色的不同,划分出军、师等不同级别。
零七式军服增加了胸前的级别资历章,上面显示军人的级别和军龄。军龄是所有资历章的竖条加起来的和。级别则由资历章的排数和最上一排中间的级别略章构成。
臂章
臂章一般佩戴在左臂,是警察、军人等佩戴在军衣衣袖上臂部位,表示身份、勤务等信息的标志,有些国家也将其作为军阶符号或所属部队的标志。臂章一般是电脑刺绣而成的,形状有盾形、长方形、菱形等。
美军的臂章主要用于表示士官和士兵的军阶,如陆军的等级用金色角线和弧线来区分;二等兵角线1条;一等兵角线和弧线各1条;下士角线两条;中士角线3条;上士角线3条,弧线1条;军士长按等级增设弧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人员佩戴的臂章为圆形,黑底黄圈,中间的图案由军徽、麦穗、铁锚、剑和匕首组成。
袖章
袖章,通常指军人佩戴在军衣衣袖上的标志。主要用于表示其军衔、属何军种兵种、执行何种勤务等。
中国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军队的袖章主要用于表示军衔等级,通常被缀于军衣两袖口上方。1905年,军人常服袖章,官佐、军士和兵均为红细辫一道,而礼服袖章与之不同,是五花辫图案,以花辫的颜色区分等次。1936年1月,国民党政府规定,军官大礼服袖章图案为金辫和梅花,以金辫的多少区分等次,以梅花的数量区分级别;特级上将于梅花之上加缀圆环三个,成品字形,一级上将加缀圆环两个。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都以袖章作为军人军衔和所属军种、兵种、专业兵及勤务的识别标志。比如在苏联,军队的袖章既可表示军衔、属何军兵种或技术勤务,又可表示超期服役年限或院校学员的年级。
穗带
军服的装饰品。一般是用金线、银线或彩色丝线编织成的有金属装饰端的带子,通常一端扣在右(或左)肩肩章之下,另一端扣在右(或左)衣领下,呈半椭圆形垂在胸前,是礼仪兵、军乐团员、文工团员等人员礼服的装饰品。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勋章和奖章皆配有穗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参加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演奏时以及文工团员演出时均佩戴穗带;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队员、礼兵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国旗班等礼兵着礼宾服时佩戴穗带。美国军人在参加庆典时可在穿常服和礼服的情况下佩戴穗带。
但是,各军种穗带的颜色稍有不同,例如通信兵的穗带是橙色,装甲兵和骑兵的穗带是黄色,炮兵和工兵的穗带是鲜红色,化学兵的穗带是钴蓝色,航空兵的穗带是深蓝色,宪兵的穗带是绿色,特种部队的穗带是深绿色,等等。
17世纪在西欧一些国家,穗带首次作为军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军队中使用。1762年始,俄国总参谋部的将官、校官和尉官、副官、宪兵、机要信差以及某些龙骑兵团、火枪营和掷弹营的人员等等,均佩戴穗带。
军队符号:显眼的标志
军队符号是识别标志的具体体现,是用各种相应的图案代表一些军事术语或军用名称的特定含义的记号。这些符号可佩戴在军装的固定部位上或者印刷在证件上,甚至还可绘制在旗帜或武器装备上。
军队符号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表示军人及各种军用物资所属国籍、军队、军种、兵种、专业兵机关、部队、院校或勤务部门的象性图案。如军种符号、兵种符号;二是军用地图和图解文书上表示地物、敌我双方兵力部署情况、战斗情况、气象情况等的象征性标记。
军种符号
军种符号是表示军人、部队属何军种的识别标志。与领章、肩章或袖章配合使用,为领章、肩章或袖章的组成部分,有时可印制和描绘或者用在证件或装备上。一般用金属或塑料制作,图案由单一或多种象征性图形组成。
198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同时制定了陆军、海军和空军新的军种符号。三军军种符号都以“八一”红五星为主体,为金属制品。在红五星下,陆军符号底衬5支金黄色的宝剑形光芒线,象征陆军以陆地武器为基础,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海军符号底衬金黄色铁锚,象征舰艇;空军符号底衬飞鹰两翅,象征人民空军飞行无阻。铁锚和飞翅是国际公认的海、空标志。军种符号一般佩戴在军常服和制式衬衣衣领上。
兵种符号
兵种符号佩戴在领章、肩章、臂章上,用以表明军人所属兵种。图案由单一或多种象征性图形组成,一般用金属或塑料制作。
美国陆军备兵种都有代表本兵种特点的符号。如野战炮兵的兵种符号为两门交叉的古炮;航空兵的兵种符号由一对金色鹰翅和压在上面的一个银色螺旋桨构成;特种部队的兵种符号是两只交叉的翎箭;化学兵的兵种符号由两个交叉的曲颈瓶和苯环组成,表示化学兵的职能与化学紧密相连;通信兵的兵种符号是两面相交叉的旗帜和一只火炬组成的图案。
专业勤务符号
专业勤务符号是表示军人所担负的勤务的识别标志。图案由单一或多种象征性图形组成,一般用金属或塑料制作,与领章、肩章或袖章配合使用,是其组成部分。
198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制定了专业技术符号。新的专业勤务符号为金属制品,一般佩戴在军常服和制式衬衣衣领上,由25毫米的“八一”红五星(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底衬是两个交叉白色椭圆形电子轨迹组成的原子符号(表示科学技术)组成,原子符号宽和高各为20毫米。
着军服的严格规定
军服除了御寒暑、利征战等实用价值以外,还有肃军容、壮军威的观瞻功效,因而对于军人的着装,各国军队都有严格的统一规定。但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情况等不同,所以对军人着装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穿着军服的总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着军服时,要佩戴帽徽、肩章、军种(专业技术)符号和领花,如系好衣扣、领扣和系好领带,内衣不得外露,不得挽袖、卷裤腿,不要披衣、敞怀;着军服要按规定配套,不得将不同季节、不同时机穿着的服装混穿,更不允许军服与便服混穿,或者在军服外面套上民用羽绒服、皮夹克、风衣等便服;着军服要保持衣着整洁,不能有碍观瞻,不得与军容风纪的要求相违背。同时,还对军人着便服的时机和场合做了规定,同样也必须注意形象端庄和衣着的整洁。
在美国,军人什么场合穿什么军服,都有明文规定。如作训服只限在执行任务时穿着,陆军黑色宴会服和晚礼服,只能在晚间穿着出席一般的或官方的正式社交活动,等等。
还有军衔和军兵种符号,如何佩戴勋章、服役奖章和徽章,穿着哪几类军服时才可以佩戴,佩戴的位置和先后顺序如何,都规定得十分明确。
军服的基本颜色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军服一直追求华丽美观的特色。古代的军服大多为鲜明亮丽的颜色,主要以红色为主,据实验研究,红色可使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人精神振奋,是最富有攻击性和挑战性的色彩。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武器装备的发展,华丽的军服越来越显露出实用价值的欠缺。尤其在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中,身着红色军服的英军受到身穿绿色军服的布尔人的沉重打击。这也使英国军队开始认识到军服的色彩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于是他们把军服一律改成暗绿色。随后,欧洲各国军队争相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绿色服已相当普及。
如今,世界上军服的颜色多达300种,基本色调依然是绿色,包括深绿、墨绿、草绿、中绿、黄绿、浅绿、橄榄绿等。绿色在现代战争中的隐蔽作用十分明显。
然而,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单一的色彩对于作战来说,仍然会有许多弊端。而迷彩服的出现,弥补了这种缺陷。迷彩服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林地型”,其图案与地上的零星石块、杂草、灌木丛、阴影十分相似。第二种是“荒漠型”,颜色以黑土色和褐土色为主,模仿的是荒漠中的矮小灌木的斑点。第三种是“雪地型”,或是单一白色,或是夹杂黑色、灰色斑块。
目前,国外正在研制一种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色彩的军服。想来,这种军服的出现在未来高度机动化的现代战争中会大显身手。
军服基本种类:常服、礼服、作训服、战服
常服
常服是指军人在平时和一般礼仪场合穿着的服装,即平常时候穿着的军服,一般区分为军官常服、士兵常服以及夏常服和冬常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七”式常服有士兵夏常服、冬常服,军官夏常服、冬常服。
士兵夏常服,陆军士兵夏常服为草绿色,空军士兵为上草绿下藏蓝色,上衣为开领,四个贴袋。制式衬衣为开领,短袖,女士兵制式衬衣与女军官制式衬衣相同。海军士兵夏常服为上漂白下藏蓝色,上衣是套头式带披肩水兵服,裤子为旁开口水兵裤。帽子为带飘带的无檐大顶帽。
士兵冬常服,其式样与军官冬常服基本相同,上衣口袋改为四个贴袋。陆军士兵冬常服为草绿色,空军士兵为上草绿下藏蓝色,海军士兵为藏蓝色。海军舰艇士兵为套头式水兵服。士兵大衣式样与尉官大衣基本相同,但有风帽、护膝,寒区为皮大衣,水兵为呢大衣。绒帽或皮帽有帽耳孔。军士长、专业军士、学员冬夏常服式样与尉官相同,用料与士兵冬夏常服相同。
军官夏常服,根据金属制成的领花作为军种符号。另外军服的颜色各军种稍有不同: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上白下藏青色,空军为上棕绿下藏青色。制式衬衣为猎装式,开领,短袖,陆军为米黄色,海军为漂白色,空军为月白色。
军官冬常服,将校官冬常服颜色与夏常服相同,陆军尉官为草绿色,海军尉官为藏蓝色,空军尉官是上草绿下藏蓝色。将官大衣,陆空军为棕绿色,海军为藏青色。校官大衣为风衣式,陆空军为棕绿色,海军为藏青色。尉官、士官大衣,陆空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藏蓝色,栽绒领;舰艇尉官为呢大衣。冬帽是咖啡色栽绒帽或皮帽。
礼服
礼服是军人在参加重大礼仪活动时穿着的服装。多数国家只配发给军官。其主要特点是美观、色彩鲜艳、庄严、军阶标志鲜明、装饰注重民族风格等。
军礼服用料讲究,多用纯毛或毛涤混纺织物,制作精细。由于各个国家的民族特点等不同,其礼服的样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把礼服装饰得绚烂多彩;有的设计得庄重大方。许多国家还有仪仗队、军乐团礼宾服及演出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007年,在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时对军服做出了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加工上采用金属铸造和静电植绒等多种工艺,制作精细,缀钉方便。标志服饰主体图案,以“八一”军徽、长城、盾牌、钢枪、飞翅、铁锚为主,象征人民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钢铁长城,体现全军官兵献身国防的坚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服饰以金黄色为主色调,既符合民族传统,又能体现军队威严。
除此之外,07式军服标志服饰饰品种大量增加,有服饰与服装的整体搭配不够协调,前胸较空,服饰表达力不强等不足。军官增加姓名牌、级别资历章、绶带,官兵增加胸标、臂章,士兵佩戴国防服役章,短袖夏常服上衣领尖、胸部分别增加领花和胸标。
作训服
作训服也叫作战服、野战服,是军人在训练和作战时穿着的制式服装。作训服轻便紧凑,坚牢耐穿,尤其适应战术技术动作的要求。
与军常服和军礼服不同的是,作训服的设计重点第一就是伪装,使敌军不易察觉;其次就是耐用、舒适;再次就是防护,比如钢盔可以保护头部免遭炮火炸飞的石块的砸伤或作战时剧烈运动的碰伤,防弹背心可以挡住纷飞的枪弹,等等;最后是方便,便于军人携带枪支弹药、必要的急救包和干粮,以及行军宿营等物品,这样在训练或作战剧烈摸爬滚打的情况下不易破损。
作训服一般是上衣为夹克式,裤子为马裤式或裤口有抽带的散腿裤。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装备了新式的作训服。每平方米约重254克,布料由尼龙和棉花混纺而成,这种面料的特点就是很轻。有的布的染料还具有防红外线的伪装效果,在战场上肉眼的观察距离为50~250米,新式作训服采用的颜色在这样的距离内很难被发现。这就大大提高了作战的隐蔽性。
战服:中国古代军服
战服,也称“戎衣”“战袍”“戎装”等,是中国古代对军人作战时所着服装的称谓。
其实,在秦始皇以前的奴隶社会盔甲就有了雏形,多用兽皮、兽筋、藤条等物编制而成,但是防护效果很差。
战国时赵国赵武灵王时期,盔甲正式作为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的战服被使用。春秋战国时,赵国在与北方匈奴交战时,经常失败。赵武灵王继位后,认真研究了这其中的原因,他认为赵国兵败并非国衰民弱,而是在战法和战服上不如匈奴。匈奴将士,腰系皮带,脚蹬皮靴,身着窄袖短袍,既便于骑射,又能御寒,十分灵活。而赵军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衣服拖拖沓沓,宽袍长带,战斗力很难得到发挥。
至此,赵武灵王开始着手于军服的改造。在公元前307年,他上早朝的时候穿了一身胡服,满朝文武见状无不惊叹,赵武灵王说:赵国的军队从今天起全部改穿胡服。这时候有些朝中老臣认为这是在破坏中原的文化,有失尊严。赵武灵王下朝之后找到各位老臣挨个向他们解释清楚,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此后在抗击匈奴的斗争中,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提高,北驱匈奴,西抗强秦,东伐齐燕,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之一。
军服式样:多种式样
军服的式样很多。据一些军服研究专家们调查:世界上的军服式样在1000种以上。尽管如此,但最基本的样式还是差不多的。
世界上多数国家军队的女军服是裙服。女军服的一般式样多为紧腰式,只有野战服为筒裙式。例如,苏军的陆军女军服装,冬天为连衣裙的形式,颜色为浅灰色;而夏天全身绿色,上下分解;常服和野战服也是这样,只是在颜色上与扎服不同;鞋是一双高筒皮靴。
有的国家在女军服上还佩有漂亮的装饰品,如西方女军礼服的帽子上插有鹅翎雁翅;日本的夏季女军服也配有一顶看上去很美观的遮阳帽。
作战部队的服装就不同了,他们的服装首要问题是要有利于战斗。例如,飞行员的“夹克式”飞行服上之所以没有一颗纽扣,而是采用尼龙褡裢,就是为了避免造成事故隐患,影响战斗。
对于担负特殊任务的特种兵来说,其军服的式样更有特殊的作用。有的国家的坦克乘员服的肩部缝有一些牢固的布带,平时,似乎派不上什么用场,可是在战时,它们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假使坦克乘员负了重伤,坦克内狭小的空间不可能容人进去把伤员抬出来,这时候,医护人员就可拉着其肩部的布带,把伤员拉出车外抢救。
在战争的环境中,在急行军的途中,作战人员需要脱去内衣内裤,以加快行军速度,争取时间,可是脱去内衣内裤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反而会延迟行军速度。为解决这个矛盾,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装备了一种能减少脱退时间的特殊式样的方便军服,它不需要脱去外面的服装,就可直接从裤管里把内裤拉出来,十几秒钟就可完成。
但是,并不是所有军队的军服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战争的发展而变化的,目前世界上还有一支军队仍然穿着古代式样的军服,这就是梵蒂冈古罗马教廷的教皇卫队。他们的军服从16世纪到现在,没有任何改变,甚至连衣领、袖子、纽扣等一些微小的地方,都还保留着16世纪的式样。衣服的形状基本保持着冷兵器时代的形式,军服的头盔是船形的。
总之,军服的样式是复杂的,但仅仅样式好看合身得体,还不能满足战争对军服的要求,军服的颜色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海军服装:特点鲜明
水兵服
水兵服是海军士兵最有特色的服装之一。特别是水兵服已基本形成国际惯用的样式,通常为白、蓝色,上衣为套头式,有披肩,蓝色的披肩和袖口上有数道白线;裤子在侧面开口,裤口肥大。世界上各国海军服饰虽各有不同,但大致样式相近,形成了一种“国际流行范例”。
这种“范例”是由多年的海上生活实践而来的。水兵经常在狭窄的舱室里进进出出,套头式上衣扎进裤腰里,为的是避免上下舷梯、进出舱口时挂住衣服。在海洋中航行难免有人呕吐,为了避免衣领刺激咽喉,减少呕吐,水兵服的上衣都是无领式的。裤子侧开口,是帆船时代为了爬桅杆时方便。裤口肥大主要考虑有三,一是冲洗甲板时便于挽起;二是下海救生脱退迅速,脱下的裤子扎紧裤口,充以空气即是应急浮游气袋;三是可罩住靴子,防止水花溅入。上衣的披肩,过去是用来做“垫肩”使用的,现在除美观外,已没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经历了多次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海军水兵服的样式为夏装上白下蓝,有披肩、飘带、胸章;冬服为全蓝呢质。夏装的披肩和袖口为蓝色,上面各有三道白线。
这样的设计,一说是海军曾一度有过黄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的编制,三条白线代表三大舰队,也表示人民海军肩负守卫三大领海的任务;另一说是当时苏军驻旅顺,渤海防务多赖于他们;另一说是学苏联海军的。至于渤海,一说是当时未与黄海明确分开。
直到1955年实行军衔制前后,海军才在水兵服的披肩和袖口上各增加了一条白线,变成四道白线,并赋予它“人民海军担负保卫祖国渤、黄、东、南四大领海的光荣任务”的含义。这时的水兵服上下全为蓝色,由佩戴胸章改为肩章。1965年6月,海军水兵服被取消,水兵统一着灰色军服。1974年5月,海军恢复具有特色的水兵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中国人民海军的水兵服更加漂亮和潇洒。
潜艇服
亦称“潜艇特装”,是潜艇人员工作时穿着的军装。主要包括:潜艇防寒服、潜艇工作服、冬防酸衣、帆布工作服、防酸手套、太阳镜、污衣袋等。潜艇工作服具有紧身、防油、防酸、防水等特点。潜艇防寒服供潜艇指挥塔人员春、冬季由水下航行转为水面航行时穿用,具有轻便、保暖的特点和一定的防水性能。其上、下衣分解,防风帽与上衣连接,袖、裤口为紧缩式。面料为细帆布,保暖层为长毛绒。核潜艇工作服为连体式,供核潜艇人员在艇上穿用,具有防尘埃沾染、易洗涤、易穿脱等性能,采用漂白全棉平布制作。使用中定期检验,超过允许剂量时及时更换,以保证艇员身体不受损害。
出海服
舰面水兵出海作战、训练时穿着的服装。通常上衣是扣合式小翻领,下衣是工装背带裤。具有防风、防水、保暖和轻便等特点。冬季出海服为上、下衣分解,防水罩与保暖层分开,出海帽下有大披肩与上衣系结。防水罩用氯丁橡胶刮胶布,保暖层为细羊毛、腈纶混合絮片。面料为防水胶布,内配防寒保暖层。防寒保暖层一般用人造毛制成,或用腈纶纤维与羊毛加工后制成。快艇出海服,供导弹、鱼雷快艇舱面人员航行时穿用,具有防风、防水、保暖等性能。
海勤类作训服是舰艇人员在海上执勤时着用的制式工作服。舰艇在海上航行、战斗、锚泊时,为保证人员在海上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同的舰种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工作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初步形成海勤特种工作服系列,主要有快艇出海服、快艇防寒胶靴、潜艇亚麻背心和裤衩、潜艇工作皮鞋、水面舰艇防寒服、潜艇防寒服、核潜艇连体工作服、快艇毡袜等。
飞行服:注重安全性
飞行服
飞行装主要包括头盔、面罩、抗荷服和救生衣等,是飞行员飞行训练、作战和遇险救生的重要防护装备。
飞行服是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时穿着的军服,是保证飞行人员在飞行中,特别是在高空低气压、缺氧等情况下能正常工作和生命安全的重要装备。主要包括:头盔、风镜、头(围)巾、外上衣、手套、裤子、皮靴和毛衣裤、衬衣裤等。
国外空军飞行服的颜色一般为绿色,还有沙漠黄,用于在沙漠环境下穿着,都属于保护色,在飞行员被击落后能起到伪装作用。P1A现役飞行服是非常美丽的海蓝色。刚引进苏27时装备过类似海洋迷彩的飞行服,后来被蓝色飞行服替代。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是橘红色飞行服。
按穿用季节,飞行服分为夏季、冬季和春秋季飞行服。通常上衣为夹克式,下衣为马裤式。在外国军队中,美军的飞行服比较有代表性,为整体式,衣服上共有8个用拉链开合的口袋,胸部两个,大腿前两个,小腿前两个,左臂1个,左大腿内侧1个,供装带飞行中和跳伞后必备的生活用品。前部为拉链开口,腰部与袖口有搭伴式松紧带,裤脚底部有拉链。目前各国军队的飞行服均采用尼龙贴扣而没有纽扣,是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某国在一次陆海空三军演习时,一名技术高超的飞行员因一粒纽扣掉进仪器中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而改革的。飞行服作为飞行人员在空中执勤时着用的制式工作服,其种类包括抗荷服、高空代偿服、调温服、跳伞服、通风服、液冷服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兵冬季飞行服的面料是羊皮革,夏季飞行服外衣通常采用薄布料,具有防寒、防风、保暖性、透湿透气性和轻便的特点。我军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和装备了高空代偿服、抗荷服,并研制出通风服,以后又陆续研制出多种系列新型号,1982年研制出液冷服,更新了部队装备。为适应航空器的发展,飞行服将趋向于一服多功能、多用途,并向结构简化轻便、穿着舒适、使用方便、热负荷小的方向发展。
高空代偿服
高空代偿服,给飞行员的四肢和躯干体表施加压力以对抗因加压供氧而增加肺内压力的个体防护装备,又称部分压力服。高空代偿服是20世纪50年代在代偿背心的基础上研制成的。高空正常飞行时,代偿服不工作。当座舱失去气密性或飞行员应急离机时,氧气调节器或跳伞供氧器自动向代偿服和密闭头盔快速充氧,代偿服对飞行员体表形成与密闭头盔内余压相应的代偿压力,保持人体内外压力平衡,防止肺脏损伤,改善呼吸和循环机能,避免高空缺氧和加压供氧对人体的额外作用。代偿服与飞机供氧系统配合使用,同它配套的设备还有密闭头盔或加压面罩。
高空代偿服由张紧装置和代偿服主体组成。如需要对手足加压可增加代偿手套和代偿袜。衣面用低延伸率、高强度、质轻和阻燃性能好的织物制成。张紧装置的胶皮囊由尼龙涂胶布制成。高空代偿服按结构分为囊式和侧管式两类。侧管式在身体外侧装有胶管。胶皮囊充气后直接向体表施加压力,未覆盖胶皮囊的体表部分通过拉紧的衣面向体表施加压力。侧管充气膨胀后拉紧衣面,对人体表面施加压力。囊式代偿服是在衣面内配置胶皮囊。飞行员要按自己的体型选择合适的服装型号。
调温服
用以保持飞行员和空勤技术人员正常体温的服装,是一种罩在衬衣和高空服装外面的连衣裤。由面层、内层和调温垫组成。调温服通过调温层起调温作用。不同的调温服,调温垫层有不同的调温装置和不同的工作原理。按不同调温方式分为电热式调温服、液体调温服和通气调温服。电热式调温服的调温垫由弹性导电材料组成,使用机上固定电源或小型蓄电池保持一定温度,通气调温服垫层内装置壁上有带孔的弹性管,管内充空气或混合气体,温度由恒温器保持。还有一种通过电动泵使冷却物质在循环回路中流动,循环构成制冷回路,使人体躯干得到良好的散热效果的液冷服,是新一代个体冷却散热服装,在一些国家的空军中已得到应用。
防护服:种类繁多
军队人员执行特种勤务时着用的制式工作服,亦称特装。其作用是保证特种勤务人员在有害人体环境中工作的安全。各国军队特种工作服的范围和种类不尽相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种工作服包括地勤、海勤、伞勤人员、空勤及导弹部队人员着用的专用工作服和防护服。在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的空勤人员就配发了飞行服、飞行帽和飞行皮靴等,为空降兵配发了跳伞服装;为海军舰艇部队配发了防寒服。60年代,为空勤人员增配了高空代偿服和抗荷服;给担负导弹试验、发射、储存任务的部队装备了相应的防护服。
70年代初,装备了核潜艇防护服。现已初步形成配套的特种工作服系列。防护服按其功能,可分为特殊环境防护服和有害物质防护服两类;按其类别,可分为空勤类防护服、海勤类防护服、地勤类防护服。
苏军的特种工作服主要包括装甲兵、空勤、地勤、伞勤、海勤人员及其他军事专业人员着用的普通工作服、专用工作服、伪装服和防护服。
有的国家还专门制作用于防治各种昆虫对人体侵害的防护服,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曾穿过一种具有杀虫功能的军服,它能有效防止各类靠吸血为生的昆虫对人体的袭扰。据称,这种军服是采用一种被称为“里贝根”的杀虫剂,以一定的比例配水稀释后进行浸泡处理,蚊虫落在上面时很快就会死去,而对人体无害。
多功能的三防服
三防服就是具有化学武器、防核武器、生物武器综合性能的服装,这种服装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三防服是英国的MK-3型三防防毒衣,由衣、裤、护目镜和丁基胶靴、氯丁橡胶手套、防毒面具组成。衣裤分内外两层,外层是第一道防线,由尼龙和变性聚丙烯腈纱织成,具有很高的耐光辐射性,并且表面极为光滑,落在三防服上的毒剂,会很快散布开来,被蒸发掉;内层是经过化学剂侵后,再涂上碳的特殊织物,组成第二道防线。当敌人施放化学毒剂的时候,它可以阻止化学毒剂以及有害微生物的侵蚀,还能防雨、透气、排汗。
防毒面具的主要功能是遮住人的呼吸器官、眼睛、面部,免其受到毒气的伤害,以及细菌和放射性灰尘进入到人的身体。
护目镜具有自动变色的功能,专门保护眼睛。核爆炸时,产生几十万度的高温,发出耀眼的火光,这种光直射人的眼睛,会烧伤视网膜。这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护目镜,在核闪光突然来临时,镜片在100微秒的时间内由透明颜色转为黑色,使眼睛不受损害,当闪光过后,镜片又自动恢复透明。
特种液冷军服
特种液冷军服,是用一套特殊装置使液态冷却剂沿人体表面循环,制造一种微气候环境的军服。
因为研究表明,人的头部血管丰富,在高温条件下行动,往往容易大汗淋漓,特别是戴防毒面具情况下,战斗力更容易降低。
特种液冷军服通常是用聚氨基甲酸酯涂层尼龙制成的。一些细小的管道将数块输液片连接起来。这种特种液冷军服在穿着时,是由一个小型泵把冷却液从软壳容器中打出,通过输液管道流入军服,冷却液降低了军服的温度后流至一个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和一个小型制冷器相通,冷却液在此处被冷却后又进入循环。
防虫服
军人在执行潜伏任务时,尤其在酷暑难耐的夏天,要忍受着蚊虫叮咬的折磨,如果动,又会暴露目标,因此,防虫服应运而生。
针对这种情况,澳大利亚科学家曾经设计出一种蚊虫一叮就死的特种军服,命名为杀虫防疟疾军服。这些军服用科学家发明并试验成功的一种名叫“佩里真”的杀虫剂浸过,比传统的驱虫剂更有效,能将落在军服上的昆虫马上杀死。
隐身服
隐身军服即隐形的军服,穿上它,在可见光条件下,敌方目视难以发现。是现代战争中保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装备。
隐身服是指一种通过特殊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服装,具有像变色龙和部分鱼类一样变色的功能,能够随环境而改变颜色。目前,各种集防可见光、近红外、微光夜视侦察等优点于一身的新型“隐身衣”已开始出现。
特殊地理环境下的着装和武器装备
战车乘员服
战车乘员服是专门供坦克等装甲战车乘员穿用的制式军服。服装为连体式或两截式,皮革制作;服装的肩部缝有专门的比较牢固的布带或抽带,一旦坦克手负伤时,能及时地将其从狭小的坦克内拖拉出来;头盔有防止碰撞的垫层,以保护坦克手的头部。
各个国家战车乘员服的式样均有不同,比如,在美国,乘员服有拉链式前开口,臀部加厚,后背上部有抽带。在衣服上制作了多个带拉链的口袋,左臂上有1个,前胸有两个,大腿前左右各1个,臀部左右各1个以及小腿前部左右各1个,可以及时获取各种战斗配件和生活用品。防寒夹克衫是带拉链对襟式的,前面有两个斜插兜,左袖上还有1个小兜,衣袖肘部带有垫衬,下摆和袖口有螺纹松紧边。此种服装应与作战皮靴一同穿着,但裤腿不用束紧。乘员在不戴头盔时,应戴制式鸭舌帽战车,乘员服为衣裤相连的整体式,外加一件防寒夹克衫,以保证在低温条件下作战。
跳伞服
跳伞服是指空降兵执行伞降任务时穿着的服装。具有防寒保暖、防潮、防水等性能,并有轻便紧凑的特点,其色彩有一定的伪装性。外军军队的跳伞服的式样,上衣多为夹克式,下衣多为马裤式。中国人民解放军伞兵部队的跳伞服,上衣下摆有抽带,下衣裤口为钉有扣袢的散腿式。
沙漠战斗服
沙漠战斗服是指有些国家设计和装备的专门用于在沙漠地区作战时穿着的服装,其颜色以沙漠酌黄色为主色调,多为迷彩型。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有沙漠或准备在沙漠地区作战的国家,其军队的沙漠战斗服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主要针对沙漠战场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研制和改进。比如,美军沙漠战斗服包括:沙漠白昼迷彩色的上衣、裤子和帽子以及沙漠夜间迷彩色的“派克”大衣和裤子。
防弹衣:重要的单兵防护装备
防弹衣,又叫避弹衣、避弹背心、防弹背心、避弹服等,单兵护体装具,包括步兵防弹衣、飞行人员防弹衣和炮兵防弹衣等,主要用于防护弹头或弹片对人体的伤害。
防弹衣主要由衣套和防弹层两部分组成。衣套的材料为常用化纤织品材料;而防弹层是用金属、陶瓷、玻璃钢、尼龙、凯夫拉等材料,构成单一或复合型防护结构。
美国是最早研制防弹衣的国家之一,早在19世纪的南北战争时期,就为部队装备了重约3千克的胸甲,当时主要是用来防御毛瑟枪弹。
1994年,美军为其参加索马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突击队员配发了一种新型防弹衣。它有着极佳的抗冲击性能。当用ROG-7反装甲火箭弹射击突击队员胸部时,虽然这个未爆炸的火箭弹的冲击力使士兵飞出好远,但士兵没有受到严重伤害。这种防弹衣还能有效地防护7.26毫米子弹对突击队员背部的袭击。突击队员防弹衣是由特种作战司令部和陆军纳蒂克研究、发展与工程中心共同研制开发的,由新型杜邦凯夫拉KM2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制造,美陆军计划装备7000~8000件。
英军对防弹衣的研制也可以回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将一种重达9千克的钢制防弹衣装备给机枪手、工兵、哨兵等特殊作战人员。目前,英国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防弹用陶瓷防弹材料,这种被称为“碳化硅”的防弹材料,重量轻,防弹性能高,而且造价便宜。以这种新型防弹材料为防弹板,英军制成了新一代的高性能防弹衣,能在10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抵挡住3发同时射来的、初速为850米/秒的7.62毫米的步枪子弹。
法军加强型防弹衣,外层材料为防水高强度聚酰胺密纹布,内部防弹层由层叠的防水凯夫拉纤维制成,总重量约为6千克,颜色为北约防红外绿色。它在法军现行装备的防弹衣中防弹性能最佳,能够有效防护10米内射来的9毫米冲锋枪弹和“马格郎”手枪子弹对人体的伤害。
俄军于1994年研制出一种型号为“访问”M的新型防弹衣,该防弹衣采用钢加织物混合材料制造,重量轻,穿着舒适,外层套有专门设计的外套,便于拆下清洗。它能有效防护手枪枪弹、地雷和手榴弹的碎片,并能防护刺刀伤害。
日军研制成功一种新型防弹衣,它采用了新研制的高性能防弹板。防弹板以凯夫拉材料为主,在外则复含有陶瓷防弹片,在贴身内侧有氨基甲酸乙酯减震材料。防弹板将过去惯用的长方形改为八角龟甲型,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穿着舒适,不妨碍士兵动作。新型防弹衣增大了防护面积,从腰部至颈部均可保护,而且防弹性能优异,5.56毫米的小口径步枪近距离射击也难击穿。
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54型防弹服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能有效地防住2米外各种手枪弹的撞击。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重量轻(3.5千克)、防护面积大(0.23平方米)、防护性能安全可靠等特点。样式美观大方,穿着舒适方便,全部使用国产材料,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益高,每件价格只相当于美制凯夫拉——陶瓷板防弹服的1/4。目前已广泛用于特警、武装警察部队和公安系统等人员。
女军服:展现女兵的魅力
女裙服
世界上多数国家军队的女军服是裙服,通常由上衣和裙子组成。女裙服一般式样多为紧腰式,只有野战服为筒裙式。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军官和女士兵的夏常服,均配藏蓝色涤棉西服裙。
还有的国家在女裙服上配有漂亮的装饰品,如西方不少国家的女裙服的帽子插有鹅领雁翅,还配有小巧玲珑的佩剑和装饰性小坤包。
孕妇服
一些国家专门为女军人在怀孕时穿着而制作的一种军服。在美国军队中,仅陆军就有A、B两种孕妇常服和孕妇工作服。A类陆军绿色孕妇服由带束腰的罩衣和长裤或裙子以及带黑色领饰的短袖或长袖衬衫组成;B类绿色孕妇服为不带束腰的罩衣和长裤或裙子以及短袖或长袖衬衫组成。
女有檐帽
绿色有檐帽是美军专为陆军女军官设计制作的一种军帽。有檐帽用军绿色绒毛毡或羊毛毡制作,帽顶部呈扁圆形,并有两条可拆卸式帽圈。帽圈上部有三道用相匹配的线编织的饰缝,并附有饰物。饰物按军官级别区分为两种,高、中级军官为:用金丝或规定的代用品绣制的两组弧形成对的月桂树叶;初级军官为:在帽圈底部装饰的一道1/2英寸宽的金丝带。
美国陆军着装制度规定,戴有檐帽的规定是:帽子要戴正,使帽圈在头上围成的圆圈与地面平行,帽檐应位于双眉上方0.5~1英寸处,从正面看额头上不应有头发外露。
军人戴帽:与军服融为一体
大檐帽
大檐帽有很长的历史。骑兵长期以来是穿旧时枪骑兵服,戴高筒军帽。这是一种高帽子,有时用羽毛和马尾毛加以装饰点缀。当时为了备马秣,各分队都轮流割草,晒成干草,打好捆后运走,而戴高筒军帽干这些活很不方便。因此当战士去备马秣时,也就是去做当时人们称之为“采办工作”的工作时,便发给一种比较矮的、轻便的帽子。骑兵中根据工作而发的这种帽子被称为“备马秣帽”,即大檐帽。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军服的样式也逐渐跟着变化。大檐帽成了制服帽。
水兵帽
海军士兵戴的无檐帽。通常为白色或蓝色,帽檐为硬圈,其外表为黑色,前方一般标有文字;帽檐的后方有两条黑色的飘带,有的飘带上亦标有文字,有的飘带上还印有勋章的绶带等识别标志。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水兵帽帽檐和飘带的前方均标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字样。
但有些国家的水兵帽略有差异。比如法国的水兵帽的顶端缀有一个分外鲜艳的红绒球,象征“一滴血”,寓意为“作战勇敢,不怕牺牲”。
船形帽
一些国家军队佩戴的一种形似船只的软体制式军帽,俄军曾称其为折叠式软帽。船形帽即国际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戴着美观大方,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官兵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20世纪50年代实行军衔制期间,船形帽为军士和士兵的夏季制式军帽。船形帽戴在头上可略向右偏,但其右侧底缘不得触及耳尖。戴好后,从侧面看时其前、后垂直折线与帽顶线应形成一条不间断的折线。帽顶不得受压或变形,使帽子的前顶端和后顶端保持尖顶状。它打起仗来很方便,利于戴钢盔,不易被勾挂,既可当帽子戴,又能当毛巾擦汗洗尘。因此,至今仍有许多国家的军队采用这种军帽。
贝雷帽
一种无檐软质制式军帽,通常作为一些国家军队的别动队、特种部队和空降部队人员的标志。贝雷帽具有便于折叠、不怕挤压、容易携带、美观等优点,还便于外套钢盔。贝雷帽只有在穿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时才能戴。
军队贝雷帽一般顶部斜向右方,少数欧洲国家是向左。一些国家主要是在颜色上对不同的兵种予以区分。如美军的别动队戴黑色贝雷帽,特种部队戴绿色贝雷帽,空降部队戴栗色贝雷帽。各兵种的贝雷帽除颜色不同外,式样都一样,均属制式统一发放物品。
头盔
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是军人训练、作战时戴的帽子,是人们交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多呈半圆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外壳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弹头、弹片和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
目前,世界各国主要有如下几种头盔类型:凯夫拉头盔、尼龙头盔、超高分子聚乙烯头盔和钢盔。美、日、德、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军队都装备了凯夫拉头盔;而英国军队则装备了尼龙头盔。
国外最早的金属头盔是公元前800年左右制造的青铜头盔。而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头盔,是在我国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朝铜盔,正面铸有兽面纹,左右和后边可遮住人的耳朵和颈部,距今大约已有300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