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与社会建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宏观设计、协同推进,它们之间边界清晰、重点各异,但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

第一,经济建设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0]丧失物质基础,其他建设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同时要避免庸俗经济决定论,决定与被决定并不是简单抽象的一一对应,而是符合总体适应原则;另外,其他建设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也是相对独立的系统。

第二,政治建设是其他各项建设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项建设最基本的政治环境,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目标、性质和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法治是党的领导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我们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两只手”要协调运行;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生产力,文艺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主旋律,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社会建设中,要化解社会矛盾、高度关注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抉,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提高社会凝聚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主要目标是满足群众对优质生存环境的渴求,曾几何时,绿水青山逐渐变成雾霾紧锁、蓝天白云变成“烟山雾罩”,人民的身体健康面临巨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11]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以上方面都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必然要求,我们进行的是改革而不是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中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关键就是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不能改变。

第三,文化建设能提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品位。我国文化建设就内容来讲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建设两部分,思想道德建设当前主要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项建设中具有旗帜作用的思想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2]“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13]教育科学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知识是教育效果的最终体现,教育兴才有科技强,“科技强则国家强”。列宁曾表达过“文盲站在政治之外”的观点,意思是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只有流言蜚语、主观偏见,不可能有真正的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靠人的理性和自我约束来实现,教育则是获得理性认知的重要途径。

第四,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重要前提。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解“成长中的烦恼”,才能为各项建设提供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14]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各项建设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全体人民近70年的努力奋斗,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却付出了沉重代价。大气、水、土壤污染等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了,更直接关系经济发展、执政能力、价值取向、社会稳定甚至国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