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中国与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习近平同志于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大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017年10月25日在中共十九大上再次当选。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2012—2017年是中国综合实力迅速提升的五年,也是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的五年。著名民调机构皮尤中心2016年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人对于国家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更为自信,这一点如果和西方国家相比,更为明显。数据显示,3/4的中国人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远较10年前更为重要。而认为美国的国际地位更加重要的美国人比例和认为欧洲更加重要的欧洲人比例分别只有21%和23%。这些成绩的取得,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功不可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外交精彩纷呈,主场外交、多边外交、首脑外交等交相呼应。深刻理解与把握这几年来的外交对于理解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意义重大。而理解过去几年中国外交的核心是要深刻理解与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长期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在“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总体指导下,尽管明确提出“周边是首要”,但事实上周边外交长期滞后于大国外交。当时经常指出大国外交,特别是对美外交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表明相对于“重要”的周边外交,对美外交更为重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根据新的环境变化,将周边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战略中的次序进行了调整,将其置于与大国外交同等重要的位置,由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大国外交”一个重心调整为“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两个重心。

2013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国家是中国周边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后出访的首个国家是中国周边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释放出新一代领导人将落实“周边也是重中之重”的信号。同年,除菲律宾、日本、朝鲜外,中国与所有周边国家均实现了元首峰会。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国史无前例地高规格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李克强等七常委悉数出席,其规格之高前所未有,显示出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对周边外交的高度重视。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周边外交的重心地位。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要完善我国对外工作的战略布局,他指出要布局七个方面,其中第一个就是“要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2015年11月5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在出访越南与新加坡时再次强调,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周边先行起步”。

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另一个重要维度是“命运共同体”理念,而这也有深刻的“周边背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领导人频繁使用“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可以说,“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面旗帜。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2月,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时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呼吁,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首次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可以说“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几乎贯穿于习近平主席参与的每一场重大外交活动。在中国的语言体系中,“共同体”往往强调一种情感纽带,在“共同体”前加上“命运”则带有一种血缘色彩,体现了中国人重感情、讲情面的传统。与此同时,这也打上习近平主席本人鲜明的痕迹。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演讲中,笑称自己很喜欢“命运共同体”这个词。

之所以说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深刻的“周边背景”:其一,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增强引起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威胁论”不只停留在舆论层面,而且渗透到具体政策操作层面,某些大国试图推动与中国周边国家共同组成遏制中国的“国际联合”。美国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及其亚洲再平衡政策以及特朗普政府刚提出的“印太战略”、日本曾试图推动的“价值观联盟”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表现。“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显示出中国竭力避免霸权争斗的悲剧,竭力避免与周边国家陷入“安全困境”,强调中国与世界各国命运与共的现实,目的在于追求共同发展。

其二,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正值中国作为崛起大国前所未有地重视周边的背景,其主要指涉周边的意图也非常明显。从崛起国的角度来看,在崛起过程中由于还没有成为全球性大国,所处的周边地区就成了重要战略依托。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是在和地区分享发展、共同进步中才能实现。在近几年美国全面布局中国周边、周边某些热点问题开始频发并出现互相联动态势,以及中国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已具备开始布局经营周边的背景下,从中国的角度也有一定实力与信心主动与有关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

事实上,快速发展的中国,其发展成果首先惠及的就是周边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始于周边,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随着2014年11月8日包括中国、孟加拉国等8个国家的元首在北京举行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特别是2015年12月2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中国的发展有望进一步惠及周边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经贸利益上的互相融合与依赖有望进一步加深。中国还是亚洲区域安全机制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为解决朝核问题中国主持召开了六方会谈。中国与俄罗斯以及有关中亚国家共同构建的“上海合作组织”在打击三股势力上已成效显著。随着“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共同利益将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主动推动与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实际上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作为中国外交最突出的成果,“一带一路”也有深刻的周边背景。如上所述,中国和平崛起从外交战略上要让国际社会接受,相关政策倡议要符合国际社会的广泛需求,要实现共同发展,特别是与亚洲国家,“一带一路”正契合了这一目标。截至2015年,全世界经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有44个,其中亚洲就占到9个,仅次于非洲的31个,它们是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老挝、东帝汶、缅甸、尼泊尔、也门,这些国家又主要集中于中国周边。如果以人均GDP低于2000美元计算,亚洲国家中有近12个,占到亚洲国家总数的26%。任何大国都不可能崛起于一个贫穷的地区。英国崛起时,欧洲是引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美国在20世纪初崛起时,北美洲的经济发展也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当时的阿根廷被誉为世界的“粮仓”、“肉仓”,在飞机制造等重工业领域也名列世界前茅。如果不帮助解决亚洲国家的贫穷落后局面,不和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崛起,中国就很难实现本国真正的崛起。这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8月访问蒙古国时指出的那样,“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从中国政府发布的白皮书可见,随着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的实施,一批战略性、示范性的大项目将逐步会落地生根。中国不仅能进一步实现发展,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因此迈向新台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赖会进一步加强,届时一个蒸蒸日上和稳定繁荣的亚洲大陆将会出现,中国所提倡的“亲诚惠容”以及“命运共同体”等周边外交理念才能真正实现。这也必然有利于推动全球的合作、发展与繁荣,有利于中国可持续的成功崛起。

可以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过去的六年是中国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六年,它将深刻影响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面向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因为如此,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这里还需提及过去六年有关中国外交决策环境和制度创新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智库建设,这些进步促进了中国外交成绩的取得。“智库”能否成为集思广益的平台并成为决策重要参考,是一个国家决策质量科学化的重要标杆。与美国“智库”雄厚的实力与庞大智力集群相比,中国的智囊机构还显得滞后和分散。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习近平主席也多次对其做出重要指示。2015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笔者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也是其中25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笔者希望借这本书的出版,为我院高端智库的建设增砖添瓦,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许利平 王俊生

2018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