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2002年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高等学校要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基于我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发出的倡议,想说明社会不仅要给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大学还应该教育学生具备自己创业的意识和技能。2009年我到温州参加他们学校创业教育的课题结项鉴定会,实地参观了他们的创业园,看到学生开的各种公司、创造的产品、经营的状况,感到非常兴奋。今年又一次访问温州,再一次来到他们的创业园,发现他们的创业园不仅规模扩大了,而且在理念上有了更新,从理论和实践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创业教育学院黄兆信院长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对创业教育的理念,回到北京,又在《新华文摘》上读到转载的黄老师的文章,更加感到他们学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很深入的研究。
用什么理念来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简单地给学生讲授一些创业的知识,还是给学生提供创业的条件,让学生去尝试、体验,毕业以后能够自己创业?黄兆信教授认为,不是那么简单。他认为,“创业是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行为。”因此,“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而且受到启发。创业教育不是大学附加的课程,而是大学本质应有之义。大学的本质是求真育人。求真就是追求科学的真理,创造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育人就是培养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就是创业的人才,他在创业中就能实现自我价值和不断地自我超越。
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大学教育就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重视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价值,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让学生去实践创业。学生创业园的建设就是很好的学生创业平台。学生在创业园中不仅学习到经营产品的技能,而且培养自我创新的意识和管理企业的能力。
黄兆信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了一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丛书。我虽然未能全部阅读洋洋数十万字的全书,但经过这次在温州与他的交谈,已经感受到他的创业教育的深刻思想和他对创业教育的情怀,因此欣然为他的丛书写下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