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词典语义类别释义的多维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名词的分类、语义特征及词典描写的倾向性

第一节 名词的分类及语义特征

一 各家对名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各个词类中,“名词是个开放的类,词典里大部分是名词。名词不但比任何别的词类都多,并且比别的词类加在一块儿还多”[1]。据郭锐统计,名词占总词类的64 %。[2]对于语义的分类,古代语文学家早在秦汉时代就开始尝试了许多对语言的词语主要是名词的语义分类。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尔雅》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语义分类词典,集中反映了战国时代的语文学家对各类词语,尤其是名词语义类别的认识水平。《马氏文通》按照词的意义划分汉语词类,认为名词包括:本名(专有名词)、公名(普通名词)、通名(抽象名词)和群名(集合名词)。20世纪30年代以来,尽管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但《马氏文通》的名词小类体系,却一直沿袭下来,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一共识应该作为汉语名词分类研究及其他方面研究的基础。

语言是现实的编码,根据名词对于现实的反映,在大的抽象分类的基础上,往往又能划分出更小的类别,如抽象名词分出七类:知识领域类、度量类、消息类、策略方法类、疾病类、程度类、情感态度类。

根据名词的语法组合特点把语义特点更加细化,分为:具有空间义和时间义名词[3];数量义和非数量义名词[4];个体义和集合义名词[5];性质义和状态义名词[6];程度义和非程度义名词[7];指称义和陈述义名词[8];生命义和非生命义名词[9];领有义和附属义名词。[10]这些分类的目的几乎尽是服务于名词的组合搭配与句法特点所做出的研究结果。不可否认,这种分类研究为词典编纂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分类对于名词的词典释义来说过于细致。词典释义是基于语言共同体对物的主要是最显著的可感特征的认识和理解。而基于这种组合句法上的特征多是隐藏的,虽然可以制约词典例证的选择,但一般不在释义中体现。本研究是基于词典释义的研究,故此,我们不采用这种过细的分类。

二 生成词库理论及扩展性简述

生成词库理论(Generative Lexicon Theory,GLT)是由美国布兰代斯大学教授Pustejovsky所创立的。理论主要包括两大块:词项的词语表征和句法层面的语义生成机制。其中,词项的词语表征是从个体方面进行: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事件结构(event structure)、物性结构(qualia structure)及词汇类型结构(lexical typing structure),占据核心地位的是如何对词语(主要是名词)的概念意义进行识解。

(一)物性结构

物性结构(qualia structure)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在亚氏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四个方面的属性,即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这四方面属性汇聚了我们对于事物的一般性、常规性的认识和看法,反映了我们对于事物最为朴素和深刻的概念化理解方式。受上述“四因说”的启发,Pustejovsky提出了词库知识中的物性结构。它是一种词语语义表达手段,是生成词库理论的核心内容;用以描写词语所指对象由什么构成、什么样形状、怎样产生以及有什么用途或功能。

具体来说,物性结构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语义知识,归结为四种物性角色(qualia role),它们分别是(1)构成角色(constitutive role):描写一个物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材料(material)、重量(weight)、部分与组成成分等;也指物体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构成或组成其他物体。(2)形式角色(formal role):描写对象在更大的认知域内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包括方位(orientation)、大小(magnitude)、形状(shape)、维度(dimensionality)和颜色(color)等。(3)功用角色(telic role):描写对象的用途(purpose)和功能(function)。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功用角色(direct telic),人可以与某物发生直接联系,如beer的功用角色是drink;另一种是间接功用角色(purpose telic),指某个事物可以用来协助完成某个活动,如knife的功用角色是cut。(4)施成角色(agentive role):描写对象怎样形成或产生的,如创造、因果关系等。[11]

袁毓林对其进行了扩展,把物性角色增加到了十种。[12]

“物性角色在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之间搭建了一座互动沟通的桥梁,能够将我们的一般生活经验和常识形式化地编码进入语言知识系统之中”[13];可以说,为我们深化细致地描写名词的意义提供了有章可循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以为词典的释义提供理论依据。

(二)词汇类型结构

从名词本身的语义属性看,Pustejovsky(2001、2006、2011)[14]认为名词按照其所代表的意义内容可以划分到三类不同的范畴之中。这三种范畴是:自然类、人造类和复杂类。自然类(natural type)事物具有较多的自然属性,不涉及人的参与和创造,是与物性结构中的形式角色和构成角色相关的概念。比如“石头、兔子、水、树、天空、鸟”等。人造类(artifactual type)事物体现了人的意志,具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和用途;并且可以说出它是怎么被人创造出来的,是与物性结构中的施成角色和功用角色相关的概念。比如“椅子、桌子、板凳、啤酒、刀”等。复杂类(complex type)事物,有时又称为“点对象”(dot object),即两种本体范畴相异的对象融合于一个事物之上。具体类型如下:

a.phys_obj·info:book,record(物体和知识内容复杂体);

b.event·info:lecture,play,seminar,exam,quiz,test(事件和知识内容复杂体);

c.event·phys_obj:lunch,breakfast,dinner,tea(事件和物体的复杂体);

d.event·(info·sound):concert,sonata,song,symphony(事件和知识或声音的复杂体)。

以“书”为例,“书”既可以指由纸张装订在一起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指以这种物质实体为承载媒介的知识内容。如:lunch是事件和物质的复杂类,既可以指吃午饭这个事件,也可以指午饭吃的食物。“书”是物质和信息内容的复杂类,所以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前一个“书”是信息内容,后一个“书”是物质类。

可以说,将名词划分为自然类、人造类和复杂类这种做法,有利于说明和解释一些词语组合能否成立、是否合格。同时也为复杂名词义项的确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典型的过于专业的专有名词不是普通语文词典所甄选的对象。所以,在名词类别中,我们打算以“动物词条”和“植物词条” “体育词条”“亲属称谓词条”作为本课题受限研究的对象。其原因有二:一是动物词条、植物词条及体育词条处于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过渡域,以它们为研究对象,既可以触及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释义的分野,又能够涉及词典类别释义的系统观,可谓一举两得。二是动物词条、植物词条、体育词条在某种程度上是国际共有词语,所以,我们在研究其释义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对比国内不同的语文词典,也可以对比国外不同语文词典的释义,以借鉴经验,为我所用。当然,亲属称谓词条是国内各种类型词典都高度关注必收不可,而它又是留学生们必学的一类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