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宜宾学院赵德坤教授的《宋代寺院碑文书写研究》一书将出版,日前发来文稿,嘱我作序。对于宋代寺院的文学书写,我向来有些兴趣,但苦于教学科研及各种杂事缠身,无暇顾及。今获德坤的书稿,正好借此机会拜读学习,因此欣然应允作序,阅读之余,顺便谈些自己的感想。
“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随着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洛阳白马寺为肇始,佛寺在中华土地上开始出现,逐渐增多。据《释氏要览》记载,佛寺之别称,曰伽蓝、招提、兰若、精舍,僧坊、梵刹、鹿苑、道场、草堂、莲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北朝杨衒之作《洛阳伽蓝记》,仅洛阳一地,便有佛寺70余座。而南朝萧梁时期,兴建寺院更是蔚然成风。据传,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李肇《国史补》),以至于后人将佛寺称为“萧寺”。杜牧诗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虽非精确统计,却也足见其盛况。唐宋以来,寺院遍布天下各州县,多已成为地方名胜。
佛教的寺院,既是一个宗教修行的场所,传经说法的地方,同时是一个公共社会的活动空间。唐宋诗歌中,以寺院为主题或背景的比比皆是,如王维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孟浩然的“东林精舍近,日暮坐闻钟”,李白的“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杜甫的“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綦毋潜的“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皆作于寺院的环境,名篇警句脍炙人口,不胜枚举。以至于方回《瀛奎律髓》选唐宋律诗,专列“释梵类”,选录唐宋文士僧人的寺院书写甚夥。
鉴于寺院这一特殊空间的重要性,已有一些学者对此做出深入研究,如四川大学段玉明教授的《寺庙与中国文化》等一系列著作,论述了中国寺庙的建筑、经济、政治、文学等文化的功能与传承。另有一些寺庙文化的论著,各图书馆及网页上也随处可见。尽管如此,德坤以“宋代寺院碑文的书写”为选题,仍令人耳目一新。这是因为在有宋一代,寺院碑文不仅数量庞大,内容繁多,是一极为重要而又被人忽视的特殊文类,而且涉及政治、历史、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和民间信仰等诸多领域,因而此选题具有相当的开拓性和学术价值。
就我的阅读感受而言,本书至少有三个值得肯定的地方:一是梳理了宋前寺院碑文的历史演进情况,指出其书写趋势为从官方到民间,从庄严到世俗的转进,这一论述为宋代寺院碑文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是对碑文文类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定义(当然仍有可商之处),为文献材料的收集制定了标准,因此其统计数据大体可信。三是辨析了碑文作者的身份,在文人、僧人之外,特别是发现了一些平民作者。德坤指出:“这一庞大作者群的出现,改变了寺院碑文作者的传统格局,它意味着佛教文化的普及程度超过往代,已然渗透到广袤民间的各个角落。”这一发现颇有意义,恢复了宋代寺院碑文书写多姿多彩的原生态。碑文作者身份的确立,是本书的一大关键。其后第三章“僧侣佛学期待”,第四章“文人佛学诉求”,第五章“民间佛教信仰”皆由不同身份的作者书写推衍开去,其论述形成较为严密的逻辑链条。
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第二章寺院碑文的史学价值。德坤认为,宋代寺院碑文中包含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对当代历史的采撷,足以补史书之阙。而关于碑文中佛教制度的叙述,以之与宋代史书相对照,更可见出真实的历史细节和情境。也许碑文最重要的史料价值在于与僧传僧史的对比,相对于后者而言,碑文无疑是第一手资料,僧传僧史多借其删减裁定。例如,王曙《觉城禅院记》中的元信,是郢州芭蕉惠情禅师的法嗣,属沩仰宗,而《景德传灯录》作郢州芭蕉山慧清禅师,与惠情实为同一人,涉音近而误。又如,余靖《韶州白云山延寿禅院传法记》中的实性志庠,其实就是《景德传灯录》中的韶州白云祥和尚实性大师,《五灯会元》作韶州白云子祥实性大师,“子祥”也当为“志庠”之音误。凡此等等,传灯录、僧传的文字多可据寺院碑文考订,而宗派的世系也可据碑文而补充。此外,碑文展现的宋代佛教各宗派如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的情况,也很有史料价值。对此,德坤皆有很好的说明。
当然,本书精彩的地方还有寺院游历与山水游记之关系的探讨,儒学视野的儒释之辨,特别是从宗教以及民间信仰角度对碑文撰述功能的多方解读,一一胪列,多有胜义,我就不再饶舌。值得强调的是,本书论述全面,文献丰富,结构严密,有历史眼光和当代意识,显示了完整性的特征。
然而,我读完书稿亦未尽惬意,文稿有些章节按照罗列文献、逐一解说的方式进行,略同甲乙账式的讲义。这种写法固然为当前学位论文及课题成果所常见,但窃以为有“项目八股”之嫌,容易限制作者分析的深入和思绪的飞扬,其可读性亦易受影响。期待德坤更高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写作中更注重细节的考证和文辞的表达,使文风更加活泼。
十年前,年过四十的德坤偕其夫人一道考入川大,攻读博士学位,其子也于同年上大学,全家三口比翼齐飞,一时传为佳话。三年多前,我主编《宋代佛教文学研究丛书》,将德坤的博士学位论文《指月与话禅:雪窦重显研究》纳入出版。其后,德坤毫不懈怠,勇猛精进,另辟新的研究领域。作为过去的指导教师,我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和骄傲。宋代寺院碑文书写的研究,本书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德坤保持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做一个潜行于学海中永不满足的求道者。
戊戌仲春华阳梦蝶居士
周裕锴
书于江安花园锅盖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