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发展河南文化的意义
一 开发河南文化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
河南是个文物大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河南境内已明确的各类文物点有28168处,每个乡镇都有分布。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358处之多,居于全国各省市中的首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7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数千处。“大运河”、“丝绸之路”双双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南世界文化遗产增至5处。特别是河南人文荟萃,造就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名人,像黄帝、伏羲、老子、李白、杜甫、李商隐、岳飞这些名人志士都在河南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精神以及他们留下的大量的遗迹、遗物等,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鉴史、可以育人、可以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原崛起的过程中,其现实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二 开发河南文化是为河南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不仅显示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而且还展现了为维护祖国大好河山,无数英雄儿女英勇捐躯、捍卫疆土的可歌可泣的史实。这面旗帜永远激励着炎黄子孙,使我国永远自强、自立。在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已自觉地继承了河南文化的优秀成分,并赋予了时代内容,创造出不少成功的范例。例如,林州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劈山炸石,修建人工大河——红旗渠,不仅改变了家乡缺水的面貌,而且还锤炼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红旗渠”精神。爱国、爱家、爱集体是中原人民的又一优良品质。
三 开发文化资源是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条件
河南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仰韶文化、炎黄文化、夏商文化、汉文化、宋文化闻名海内外,河洛文化影响深远,都为中原大地留下了无数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而2004年以来,持续升温的“河南文化现象”更加令人瞩目:“红旗渠精神展”影响广泛,以宣传村官李连成、民警任长霞、豫剧大师常香玉等时代人物典型事迹,相继引发戏剧、影视、图书等系列作品热,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先后推出《木兰诗篇》、《风中少林》、《清明上河图》和《河洛风》四台原创剧目,在丰富河南舞台艺术品种的同时,表现出面向市场、积极探索产业化道路的强烈愿望和全新走向。清明上河园是河南省开封市一个成功的文化旅游景点,2011年,游客接待量达162.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它的成功主要在于有一个好的创意,将宋代的民间文化娱乐复原,参与性和娱乐性都很强。如何把文化做成人人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四 开发文化资源可以为旅游产业增加含金量
在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中,文化资源是最高层次也是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河南文化与旅游的依存度很高,关联度很强,带动力也很大。文化旅游的产业化,可以使河南丰富的地域人文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拉动经济增长。
河南要做文化强省,文化旅游是主力军。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说:“河南有什么山水?跟九寨沟能比吗?跟黄山能比吗?放在全球来看,山水打不出品牌,但河南的文化能打出品牌,少林寺、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道教文化、周易文化,随便一打都是世界级品牌。”
五 开发文化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和提高效益的重要支点
要发展企业就离不开资源,尤其离不开文化资源。一个企业的文化资源开发得如何,直接关联到企业的形象、员工的素质和产品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命运的兴衰。
南阳市是东汉时张仲景这位“医圣”的故乡,宛西制药厂正是坚持弘扬了这一宝贵文化遗产,20年来企业扩大了一千倍,还带动了地方经济腾飞,解决了2000人就业,形成了以宛药为龙头的产业链,帮助山区20万农民基本实现了脱贫致富,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
六 开发文化资源是增强城市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何提高城市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营造经济发展最优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看谁更具有独特的文化积淀、文化载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武汉的东湖比杭州的西湖面积大6倍,但是它的名气、游客的数量远远比不上西湖。提起西湖,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苏堤、白堤、断桥,从而想到和其有关的很多名人轶事和美好的传说,让人神往。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东湖之所以输给西湖,就是输在了文化上。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城市,有了文化,就像水里有了龙,有了灵气。
这些年来,许多城市和地区都在这方面探索到了各自发展的新路子。河南省的洛阳、开封、安阳若能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发出来、宣传出去,打造历史古都的文化品牌,必将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