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多元视角下的拉丁美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拉美经济恢复增长

1991年年初,美洲开发银行行长伊格莱西亚斯曾说:“一个前进中的新拉美正在出现。”他的这句话,当时不少人将信将疑,因为1981—1990年拉美地区经历了战后经济最困难的10年,人均产值累计下降了8.9%,1990年经济增长率仅0.3%。有人甚至称拉美已成为“绝望的大陆”。然而从1991年起,这个地区的国家陆续走出谷底,逐步转入较稳定的经济增长。

据估算,1991—1993年拉美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3.6%。国际官方金融机构和西方大企业家开始重新看好拉美。他们认为拉美已从80年代“失去的10年”走向90年代“有希望的10年”。拉美正成为继东亚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经济活跃地区。

无疑,可以用许多经济指标来论证上述看法。但最令人注目的是,拉美这3年的增长是在西方经济连续不景气和世界贸易增长缓慢的条件下取得的。由于世界经济回升乏力,主要初级产品需求疲软,价格下降,拉美各国出口收入大受影响。战后几十年来拉美经济的兴衰大体上与西方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起伏保持同步,双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进入90年代,却一反常规。美国经济的连年衰退并没有带来拉美经济继续恶化,拉美经济不仅获得恢复,而且还推动了美国的出口业,使美国近年在同拉美的贸易中获得了顺差,1992年达70亿美元。拉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往主要来自外部世界,然而1991—1993年经济上的进步却主要得益于它们自身进行深入的调整和改革,在克服经济痼疾上有明显成效。这也说明,随着经济结构改革的推进,来自拉美内部自身的推动力有可能不断增强。

笔者认为,拉美经济这一增长势头仍将继续保持下去,其理由如下。

(一)拉美各国经济政策上的调整和改革将越来越显示其积极作用。鉴于1982年债务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它们的发展战略已从过去高保护下进口替代转变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以出口促增长,从依赖国家资本和超常的国家干预转变为调动私人资本的积极性和加强市场机制。智利、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等国在宏观经济改革与市场调整方面产生了明显效果,并对其他拉美国家产生了强大吸引力。这些拉美国家进行的调整与改革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涉及各个领域和部门。各国正努力在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保护与开放、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拉美国家治理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遏止了高通货膨胀。80年代末一些拉美国家的年通胀率高达三位、四位甚至五位数,令世人惊愕。但从1992年起,大多数拉美国家的价格已趋相对稳定,上涨率下降到20%以下,如不包括巴西,全地区消费物价指数上涨率为22%。1993年这一数字将为19%,继续呈下降趋势。物价相对稳定是拉美宏观经济走上健康道路的前提,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

(三)非增债型的外部私人资金源源流入拉美,1991年为399亿美元,1992年为608亿美元,1993年估计超过500亿美元。资金大量涌入有利于提高拉美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同时扩大了拉美进口能力和刺激了国内生产。流入拉美的外部资金中,有一半属于直接投资、商业信贷以及进入当地银行的定期存款,另一半为证券投资,主要是拉美私人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筹措的美国存托凭证。当然,大量外部资金的存在,具有相当大的投机性,也会给拉美金融市场造成震荡。这是必须高度戒备的。

(四)巴西经济在连续3年衰退之后,从1993年上半年起有较大改善,头6个月经济增长率达4.3%。巴西政府的稳定计划已从过去的“休克疗法”改变为以整顿公共部门财政秩序为主,使巴西经济有了新的亮点,进而同债权银行正式达成了减债协议。目前,巴西继续保持旺盛的能力和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由于国内政局的影响,巴西宏观经济改革和市场调整尚未真正走上轨道。巴西的经济规模约占整个地区经济规模的35%。巴西经济素有大起大落的特点,1929—1983年期间它的人均产值增长了5.32倍,在发展中国家遥遥领先。1994年起如果巴西重振雄风,90年代拉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光明前景就无可置疑了。

(原载《瞭望》周刊1993年第49期;转载《世界形势研究》1993年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