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习近平关于推进科学发展的主要论断
(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在党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又谈道:“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二)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指出,发展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又强调:“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的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们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在党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又表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在谈到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时,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三)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和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保持经济增长,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在谈到如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时又指出,“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同时,就如何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和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培育形成新活力、新动力、新体系、新优势上来”。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坚持用两点论看待问题,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加强研判,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推进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五)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形成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增长面,拓展扩大内需的新空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谈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时就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习近平在参加2013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强调,要“扎实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六)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谈道:“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所以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会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又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对推动亚洲和世界共同发展提出了四点主张:一是勇于变革创新,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二是同心维护和平,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三是着力推进合作,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四是坚持开放包容,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又进一步阐述了“共同发展”的理念:一是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尊严,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二是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三是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四是世界的命运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