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次打我还振振有词
基本情况
来电人:女性,四十三岁,个体老板,婚龄十九年
丈夫,四十五岁,行政人员
孩子:女儿读大学,儿子读小学
暴力状况
我老公喝酒比较多,近几年吧,每次晚上喝完酒回到家,脾气特别大。有时候一句话或者一个表情不对,他就说我惹他,非得上纲上线,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扒出来再说一遍,然后他越说越气,就开始打人,每次都这样。打完以后他就离家出走,把手机关掉,谁也找不到他。
你知道他打人多可怕吗?每次都是要把我打死的感觉。第二天他跟我道歉,说他喝多了,但是每次这样循环,我真的感觉很痛苦。他上次打得我左手抬不起来,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吧。还有一次,一耳光一耳光地往头上拍,我左眼有两三天都看不到东西。上次拿着两块砖,用砖砸我,身上的瘀青半个月都下不去,已经两三次了。
每天看他喝醉酒,我就很害怕,我可以不理他,但是他却不是不理我呀。那么多年他只要是不打我,什么委屈我都能忍受。可是我发现他越来越严重,最近一段时间发展到拿切菜刀架在我脖子上。我真的很害怕,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下手了,我的孩子会没有妈妈。
现在为了避免伤害,我带着孩子走了,去他妈妈那里住。我没有报警,因为他在行政单位上班,如果报警会让他的声誉受损、丢失工作。他父母知道这些事,但都太软弱了,从来没吵过他,对他很迁就。我父母也挺担心的,觉得我四十多岁了再离婚,不好。
分析
本案例是严重的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甚至来电人表示有生命危险,必须提高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这个时候不能顾忌对方的面子,忍让不可能使施暴者减少施暴行为,只会进一步纵容暴力。受暴者的家人应该尽量提供支持,而不是不管不问或者以维系家庭为目的,劝受暴者忍让。
家庭暴力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施暴者试图以此来控制受暴者。来电人说丈夫“喝完酒打人,工作压力大”是暴力增多的原因,是在为施暴者开脱。家庭暴力开始之初,如果认真对待,不轻易放过,就可能阻止暴力的持续,而一味原谅、宽容,使施暴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就会形成一种伴侣间的暴力关系模式,施暴者习惯后改变将更加困难。
暴力背景
他从小因为妈妈工作的原因,被送到姥姥身边抚养,直到小学一年级才回到城市。我听邻居说,老头老太太年轻时也经常吵架。
我公公婆婆关系特别好,公公真的是特别好的模范丈夫,从来没和我婆婆红过脸。我老公有个弟弟,弟弟对弟媳也这么好。我经常开玩笑说,你简直不像你家的人。
初中我们在一起上学,他人品不坏,人家不惹他,他也不找事,有人欺负,他也决不饶人,特别会打架。他还比较爱看那种血腥暴力的电视,武打片啊、枪战片啊啥的。
分析
暴力是后天习得的,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本案中,施暴者从小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大人之间争吵不断,可能他受了影响,认为暴力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施暴者在学校环境中、媒介中耳濡目染的暴力以及相关实践,也可能对他的暴力行为有一定影响。
暴力责任
他每次打我,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做得很对,我就打你了,你能怎么着吧?”我说:“你能不能不喝酒呢?”他反问我:“可能吗?那么多朋友不去行吗?”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如果他把酒戒了,我相信他会好的,但他说他不可能戒掉。
他检查出来甲亢,家人都说他脾气不好,可能是甲亢闹的,对我说:“你平时别刺激他,他说什么你都别吱声。”我说我已经不吱声了,那么多年都不吱声了。
分析
施暴者难以认识到自己的控制欲是施暴的真正原因,总会为自己找借口,比如有朋友招呼喝酒了,要去交际了。受暴者也在为施暴者辩解:“如果他把酒戒了的话,我相信他会好的。”但这反而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使得暴力持续下去。
此外,受暴者还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像这里家人称他生病了,让受暴者“别刺激他”,暗示受暴者可能有责任,而施暴者没有责任,其实这都是在替施暴者开脱。
伴侣关系
我发现一位女士和他有联系,一直纠缠不清,外面好多人说过,风言风语的。我问过他几次,为这个没少吵架。如果我和男同事多说几句话,或者男同事给我来个电话,他就非常嫉妒,会打我。他本身有作风问题,还怀疑我有作风问题。
我们二十多年的夫妻了,他平时不喝酒的时候挺好、挺疼人的,也挺疼孩子的。他说离婚对孩子伤害大,孩子马上要找对象了,名声不好,唯独不说对我的伤害。我也觉得女儿快谈婚论嫁了,离婚对孩子影响不好,宁愿自己受委屈,只想让孩子有个完整的家。
分析
施暴者与别人有暧昧关系,却对受暴者的行为加以控制,还不许离婚,明显是双重标准,暴露了他的男权思想,也再次印证了他的控制欲和占有欲。来电人说离婚对孩子不好,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却忽视了这样的生活实际上已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男性气质
他在行政单位上班,工作挺认真,每年都是模范,因为是自己一个人在单位打拼,有点力不从心,每次提升都没有他的份,压力比较大一些。
他属于大男子主义特别重那种。有时候他很累,回到家以后在沙发上躺着,等我做饭。不过平时他也做家务,给我们洗衣服,只是不怎么陪孩子玩。
分析
受暴者认为丈夫是工作不顺心、压力大,才会施暴,这是常见的对家庭暴力的错误认识。如果在单位不顺心,他可以去打上司、打惹到他的同事呀,但他只是回家欺负女人。这说明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暴力是有选择性的。
施暴者做家务是好事,但不能因此就原谅他的施暴行为。男人做家务,本来就是应该的,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做家务变成了“好男人”的标志,这正说明了性别不平等的存在。
整理与分析:张凌华